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淮海战役胜利75周年,为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由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倾情演绎的原创歌剧《向前》自首演以来,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这场艺术与战争历史相结合的“视觉盛宴”,让观众充分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震撼力与感染力,不断激励新时代青年砥砺奋进。
还原壮观历史场景 弘扬传承革命精神
歌剧《向前》主要讲述淮海战役期间,“小李庄”青年淮山带领周边群众冒着枪林弹雨、忍受风雪饥寒支援前线,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该剧“以点带面”描绘了男女老幼齐上阵、家家户户支前忙的生动画卷,还原了淮海战役中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壮观历史场景和车轮滚滚、川流不息的战争场面。
作为淮北师范大学第一部原创歌剧,《向前》特邀国家一级演员、原淮北市歌舞剧院院长朱宪宪担任艺术总监,国家一级作曲、教授孙建国担任作曲及音乐制作,国家一级编剧陈晶担任剧本创作,其余团队成员均为该校音乐学院师生。从剧本创作到首演历时五个多月,期间主创团队多次赴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濉溪县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邳县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等多处革命遗址进行实地采风,加深对事件及人物刻画的理解。最终,以歌剧艺术的形式将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历史故事和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艺术总监朱宪宪表示:“这不仅是对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精神的缅怀,也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
融入皖北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歌剧《向前》首演之后,连续两年入选“安徽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目前已在安徽省各大高校演出11场,累计观看近万人次。2024年9月,其作为剧目类唯一一部高校入选作品,参与了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安徽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下基层演出”活动。舞台上,深情动人的剧情、高亢激昂的唱腔、气势磅礴的演绎,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尤其是贯穿全剧的主题曲《小推车之歌》,借鉴了江淮民歌《王三姐赶集》的主要旋律特征,更具吸引力。
据作曲孙建国教授表示:创作过程中,他深入挖掘了皖北民歌和地方戏曲等非遗元素,在唱腔和合唱编配中融入了如淮北花鼓戏、泗州戏、淮北梆子戏的艺术特色,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歌剧这一现代艺术形式焕发了新的生机。此外,主创团队还曾深入田野、乡间,与当地民间艺人、戏曲传承人深入交流,悉心挖掘、整理濒临失传的地方民歌和戏曲小调,使得该剧充满民族元素和本土特色。“我们希望在演出中,让观众能够感受到皖北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民俗风情,从而激发大家对地方文化的热爱与关注。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升,也将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向前》总导演薛元骏说。
打造高校“艺术思政课” 思政教育“声”入人心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和人民战争深厚伟力的生动写照。在面对新时代、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的今天,“小推车精神”的内涵和启示仍然具有深刻意义,是激励人们继续奋斗、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淮北师范大学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歌剧《向前》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种新形式,通过艺术的方式将历史事件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创新性。
“一堂有温度的思政课,比一千遍说教更有教育力量。”淮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毕明福表示,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淮北师范大学力求将歌剧《向前》打造成红色文化精品,通过弘扬“小推车”精神,让舞台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的大课堂,这既是加强和改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高校红色文化品牌与地方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观看歌剧《向前》,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从而加深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年度,歌剧《向前》将赴安徽省其他高校继续进行巡演活动,让广大青年在可听、可看的“艺术思政课”中接受精神的洗礼,体会伟大建党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