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芝,你这么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老张头站在院子里,望着王桂芝的背影,摇头叹息。
王桂芝头也不回地冷冷说道:"我的事,不用别人管。"
谁能想到,这位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竟会因为一笔拆迁款,让自己的女儿十年未踏进家门一步……
01
冬日的阳光照在老屋斑驳的墙壁上,李小梅坐在自家门前的石阶上,看着院子里忙碌的母亲王桂芝。
母亲正在给哥哥李小强准备午饭,锅里的红烧肉香味飘得老远。
"妈,我也饿了。"十二岁的李小梅怯生生地说道。
她今天考试得了满分,原本想跟妈妈分享这个好消息。
王桂芝头也不抬:"自己去煮方便面,没看我忙着呢?"
这样的场景,在李小梅的童年记忆中反复上演。
她早已习惯了母亲的冷漠,但心里的委屈却像一根刺,越扎越深。
每次看到邻居家的孩子被母亲搂在怀里,她都会躲在墙角默默流泪。
隔壁的张婶曾经问过王桂芝:"你家小梅多懂事啊,成绩又好,你怎么总对她冷着脸?"
"要是当年生的是个儿子就好了。"王桂芝撇撇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迟早是别人家的人。"
这句话传进李小梅的耳朵,让她整整难过了好几天。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出生就是一个错误?
为什么哥哥可以得到所有的疼爱,而自己却连一顿热饭都没有?
父亲李大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心疼小女儿,但在强势的妻子面前总是沉默。
他会偷偷给李小梅买些零食,或者在她挨打后默默帮她上药。
有时候,父亲也会偷偷塞给她几块钱,让她去买自己想吃的东西。
"梅梅,爸对不起你。"这是父亲经常说的话。
每当这时,李小梅就会紧紧抱住父亲,泪水打湿他粗糙的衣襟。
有时候,父亲会轻轻拍着她的背,讲些他年轻时的故事,那是李小梅最开心的时光。
李小强比李小梅大六岁,从小就是村里的骄傲。
他不仅学习好,还特别懂事,常常帮母亲干活。
每次村里有什么表彰大会,台上必定有他的身影。
王桂芝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这个儿子身上,给他最好的一切。
"小强啊,这是妈给你买的新书包,听说是班上最贵的。"
"小强,这件羽绒服暖和,妈特意去县城给你买的。"
"儿子,这些钱你拿着,要什么就买什么,别亏待自己。"
而李小梅的所有东西都是哥哥的旧物,就连学费都要靠父亲偷偷存钱才能凑齐。
她的校服总是洗得发白,书包也是补了又补。
但她从不抱怨,因为她知道,在这个家里,她连抱怨的资格都没有。
每天放学回家,她都会先去田里找父亲。
看到父亲弯着腰在田间劳作,她就会把书包放在田埂上,挽起裤腿下田帮忙。
父亲总是心疼地说:"梅梅,你去写作业吧,这些活爸爸来干就行。"
但李小梅知道,只有在田间,她才能真正感受到父亲的关爱。
在家里,母亲的眼里只有哥哥,她仿佛是一个隐形人。
即便她考了满分,带回了奖状,母亲的反应也只是冷冷地"嗯"一声。
1998年的春天,李小梅刚上初二,一场变故打破了她平静的校园生活。
那天下午,她刚在全校大会上领完三好学生奖状,就被母亲叫回了家。
02
"不用读了,家里供不起两个孩子上学。"王桂芝的话像一把刀,切断了李小梅的求学梦,"你哥马上要上高中了,学费比你贵多了。再说了,他是男孩子,以后要养家。"
"妈,我可以去打工赚学费,我成绩这么好,老师说我能考上重点高中的。"李小梅哭着恳求,手里还攥着那张崭新的奖状。
"打工好啊,"王桂芝冷笑道,"早点赚钱,也能给你哥补贴补贴学费。你以为你那点成绩能当饭吃?"
李大山站在一旁,欲言又止。最后,他偷偷跟李小梅说:"梅梅,爸再想想办法,你先去上学。"
但王桂芝已经把李小梅的学籍档案从学校撤了出来。那天晚上,李小梅听到父母在堂屋里争吵。
"你怎么能这样?梅梅多懂事,学习多好!"
"懂事?她再懂事能有什么出息?不就是个赔钱货吗?"
"你...你怎么能这么说自己的女儿!"
"我说错了吗?你看看村里谁家不是把钱都花在儿子身上?"
就这样,十五岁的李小梅被迫辍学,坐上了去往杭州的长途汽车。
临走那天,下着小雨,父亲偷偷塞给她两百块钱,眼里含着泪水。
"梅梅,爸没用,保护不了你。"父亲的话让李小梅心如刀绞。
"爸,您别难过,我一定会让您骄傲的。"李小梅强忍泪水说道。
在杭州的日子并不好过。李小梅先是在一家玩具厂做流水线工人,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晚上还要去夜校补习文化课。
厂里的姐妹们都说她傻,这么累还要去读书。
但她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学习,总觉得知识能改变命运。
她把自己的工资分成三份:一部分寄回家,一部分交夜校的学费,剩下的就是她的生活费。为了省钱,她和另外五个女孩挤在一个十平米的地下室里,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寒风刺骨。
有时候,李小梅会收到父亲寄来的信。
信里总是絮絮叨叨地说着家常,最后必定会叮嘱她要照顾好自己。每次看信的时候,她都会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
工资寄回家的时候,王桂芝总会说:"还算有点良心。"这大概是母亲对她最温和的评价了。
但更多的时候,王桂芝会抱怨钱太少,说李小强在大学里要用钱的地方太多。
渐渐地,李小梅学会了照顾自己。她从流水线升到了仓库管理,又考了会计证,终于在一家外贸公司找到了正式工作。
每次发工资,她都会给父亲买些补品,但都是偷偷托邻居带回去的。
她知道,如果直接寄回家,这些东西一定会进了哥哥的肚子。
2008年春节前夕,一个噩耗传来……
父亲在下地干活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了。
李小梅赶回家时,父亲的遗体已经停放在堂屋里。
03
"都怪你这个不孝女,你爸想你想得都病了!"王桂芝的哭诉像利刃一样刺进李小梅的心里,"你整天就知道在外面跑,连个电话都不打回来,现在后悔了吧!"
可只有李小梅知道,她几乎每周都会给父亲打电话,就连去年过年,她都准备回家了,却被母亲用"家里地方小,你哥要带女朋友回来"为由挡了回去。
李小梅跪在父亲的遗体前,泪如雨下。
记忆中那个总是默默疼爱她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
临终前,父亲还念叨着要去杭州看看女儿过得好不好。
"爸,对不起,我没能好好尽孝。"李小梅抚摸着父亲布满皱纹的脸,心如刀绞。
守灵的那天晚上,李小梅从父亲的枕头底下发现了一个布包。
里面是这些年她寄回家的所有照片,还有一沓皱巴巴的信纸。
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收藏着她的来信。
信纸上满是泪痕,有些字迹都已经模糊不清。李小梅认出那是父亲的笔迹,他在信的空白处写着:"梅梅长大了,有出息了,我很欣慰。"看到这里,李小梅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父亲走后,王桂芝对李小梅的态度更加恶劣。
在村里人面前,她总说李小梅不孝,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她刻意忽略了是自己多次阻拦李小梅回家的事实。
"你爸临走前还在念叨你哥,说想看看他考上研究生的样子。"王桂芝对李小强说,"你要好好读书,别让你爸失望。你看看你那妹妹,整天就知道赚那几个臭钱。"
这时的李小强已经在省城一家大医院工作,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
每次他回家,村里的人都要围着他转,夸他有出息。
而李小梅,依然是那个"不务正业"的打工妹。
父亲的遗物分配时,王桂芝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给了李小强。"这是你爸的手表,留给你戴。"她轻轻擦拭着那块老旧的手表,"他生前最疼你了。"
李小梅只想要父亲的那件旧棉袄,却被王桂芝斥责:"你要这个破东西干什么?是嫌你爸没给你留下值钱的东西吗?"
最后,李小梅连父亲的一张照片都没能带走。
那天晚上,她独自一人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看着满天繁星,心里充满了说不出的苦涩。
她多希望父亲还在,能像小时候那样,在田间小路上牵着她的手,给她讲那些永远听不完的故事。
2013年初春,村里开始拆迁。
李家的老房子因为地段好,紧邻新开发的商业区,获得了三百万的补偿款。
这笔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街坊邻居纷纷来道贺,说李家发达了。
王桂芝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她已经开始计划着怎么帮儿子在省城买房。
04
"妈,这钱怎么分配?"李小梅小心翼翼地问道。按照村里的规矩,子女都有分配权。更何况,这是父亲留下的房子,她也是父亲的女儿。
王桂芝脸色一沉:"分配什么分配?这是你哥的钱,他要在省城买房,这点钱都不够付首付的。再说了,你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还想分家里的钱?"
"妈,我没嫁人,我现在也姓李。"李小梅强忍着委屈说道。
"你?"王桂芝冷笑一声,"你贡献过什么?这房子是你爸留给你哥的!你爸生前就说过,要给你哥留个家。"
李小梅心里一阵刺痛,她清楚地记得父亲从未说过这样的话。
相反,父亲一直念叨着要给她留些家产,免得她将来吃亏。
"那这些年我寄回来的钱呢?那些钱都给了哥哥上学用了。"李小梅的声音有些发抖。
"你寄回来的那几个钱也好意思说?"王桂芝提高了声调,"你哥在医院上班,一个月工资都比你一年寄回来的多!"
正说着,李小强回来了。
他西装革履,提着名牌包,身上散发着成功人士的气息。
看到剑拔弩张的场面,他叹了口气:"妹妹,你就别为难妈了。这钱我是要买房的,省城的房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便宜的也要四五百万。"
"好啊,你要钱是吧?"王桂芝从柜子里拿出六万块钱,重重地摔在桌子上,"拿着,以后别说我亏待你!这六万块钱,就当是你的份子!"
李小梅看着那叠钞票,心如刀绞。这就是自己在母亲心中的分量吗?不到拆迁款的五十分之一。那些年她勒着腰带省下来寄回家的钱,恐怕比这六万还要多得多。
"妈,我不要这六万块钱。"李小梅把钱推了回去,"我要我应得的那份!这是爸的房子,我也是爸的女儿!"
"你应得的?"王桂芝怒极而笑,"你除了会要钱,还会什么?你哥这些年给家里赚了多少钱?你呢?就知道在外面丢人现眼!你妈我真是瞎了眼,生了你这么个女儿!"
李小强在一旁打圆场:"妹妹,你也别生气。这样吧,等我买了房,你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哥。"
李小梅望着这对母子,突然笑了。那笑容里有苦涩,有无奈,更多的是绝望。
"好,很好。那这个家,我以后也不回了!我李小梅这辈子,再也不会踏进这个门槛一步!"
说完,她转身走出了家门。身后传来王桂芝的叫骂声:"走就走吧,最好永远别回来!你这个扫把星!"
村里人都看到了这一幕,纷纷摇头叹息。老张头站在自家门口,对王桂芝喊道:"桂芝啊,你这么做,亏心不亏心?大山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的!"
王桂芝理也不理,转身进了屋。
李小强追出来几步,却在门口停住了。
他看着妹妹远去的背影,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转身回了屋。
05
那一天,是2009年3月18日。这个日期,深深地刻在了李小梅的记忆里。
从那天起,李小梅真的再没回过家。她换了手机号,搬了住处,和过去的一切彻底切断了联系。
这十年里,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填补内心的空洞。
白天,她在公司专注工作;晚上,她继续进修学习。
从一名普通的外贸业务员,她一步步爬到了销售主管的位置。
同事们都说她是工作狂,却不知道她只是在用忙碌麻痹自己。
2016年,她终于在杭州郊区买了一套小房子。
房子不大,却是她一点一点攒钱买下的。
装修的时候,她特意在客厅挂了一张父亲的老照片,那是她从老家邻居那里求来的。每次看到照片,她都会想起父亲温暖的笑容。
"爸,你看到了吗?我做到了。"她常常对着照片自言自语,"我靠自己买了房子,有了体面的工作。可是,为什么我还是这么难过呢?"
村里人偶尔会通过各种渠道带来一些家里的消息。
李小强在省城买了大房子,又添了一辆豪车。他娶了个医生老婆,事业蒸蒸日上。
王桂芝现在和儿子住在一起,经常在老姐妹面前炫耀儿子的孝顺。
"你妈现在可后悔了。"隔壁老张头的儿子在杭州开店,特意带话给她,"整天念叨你,说当年是她不对,说想见你一面。"
李小梅只是苦笑。后悔?这世上哪有后悔药可吃?那些年的委屈和伤害,岂是一句后悔就能抹去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李小梅学会了独处,也习惯了孤单。
每年春节,当同事们都兴高采烈地订票回家时,她总是主动要求值班。"反正我一个人,不用回家。"她总是这样说,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
公司的闺蜜小陈曾劝她:"小梅,你就这么跟家里断了,值得吗?"
"有些伤,时间久了会结痂,但揭开痂就会继续流血。"李小梅淡淡地说,"我宁愿让它就这样,至少不会再痛了。"
2013年深冬,一个意外的电话打破了李小梅平静的生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