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朴云

编辑/郝鸣

今年五一期间,宋丹阳去山西运城为当地果农做技术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五一期间,宋丹阳去山西运城为当地果农做技术指导

在成为广受农民欢迎的“桃博士”之前,宋丹阳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撕扯。

一边是来自直播间的质疑:“你这么白,下过地吗?”——这让宋丹阳甚至想特意晒黑点,打消大家的疑虑;一边则是来自亲人的不理解,“大太阳底下那么晒,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办公室里坐着不好么,偏要吃苦?”

作为一名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的农学硕士、农学主播,宋丹阳与刻板印象斗争了很久——刻板印象中,农民总是跟土、累、晒得黝黑却不赚钱相联系,但“新农人”宋丹阳可不这么想。地头田垄,承载着她童年的欢笑与青春的理想,而为农业发展出一份力,则是又有前途,又有价值的事。

“靠外在形象让别人认为我专业,那是骗,我想让别人因为我讲的内容认可我。”抱着这个念头,宋丹阳在快手上发布了2400多条农技视频,成了70万果农的线上老师。有“学生”偶尔赶不上看她的直播课堂,还会专门向她“请假”。

宋丹阳不是那个唯一愿意选择吃苦却不觉苦的人。在快手的农技直播间里,农民学习着农技知识,逐渐抛弃曾经的“蛮干”,专业地应对农业问题。有人的苹果多卖了几万元,有人的桃园又扩充了几十亩地,有人经过线上的农技培训成了农场里的流动管家……

在快手上,宋丹阳有70多万“老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快手上,宋丹阳有70多万“老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桃去

宋丹阳一直怀念着自己的童年,那是被小麦、玉米和各种蔬菜围绕着的田园生活,不同的季节,黄瓜、豆角、番茄、大蒜、白菜、萝卜就会相继冒出来。

小学四年级前,她生活在河南漯河临颍县的农村,长大后,也常在假期跑回去。印象最深的事,是小时候跟姥爷去集市上卖菜,需要早上四点钟起床,将前一天摘好的菜搬上车。卖菜常常遇上收玉米的时节,玉米掰下收回来要晾晒,搓下干燥的玉米粒留成种子,收菜装车就只能留到晚上做。“那时还没什么机器,大部分都靠人工,搓一会儿,手就疼得不行。”

这些辛苦的劳作,对宋丹阳来说却是童年的亲切记忆。姥姥和家人摘菜、浇水时,她就在一旁跑;番茄还带着绿的时候,就被她扭下来吃,“那个清新的番茄味现在很少能吃到了。”夏天时,家人在干活,她就在树下乘凉。

对宋丹阳来说,走上农业这条路是自然而然的。2011年大学报志愿时,她报了农学专业。有亲戚质疑,爸妈好不容易把你从农村带出来,你又选个农业,回去种地了?但这些声音最终没有影响她,“我从没觉得我学农业就丢人,一提到农业、农村,我想到的是亲人和我快乐的童年时光。”

在大学学习一年生物技术基础后,她选择了植物保护专业方向,“我觉得好有用,就像植物的医生。”

2018年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宋丹阳曾进入一家农资企业成为培训讲师,给农民讲解农业知识,但很快她发现,公司并非单纯地给农民培训农业知识,而是希望宋丹阳能够在授课中推销公司的农资产品,但这些产品宋丹阳没用过,不知道好不好用,她不愿意贸然推荐。

于是她毅然离开了那里。几个月后,她又迎来新的机会——参加当地农科院公开招考,并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农科院工作。

但上班后宋丹阳发现,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忙于人事行政工作,职称评定、工资计算,对接各个部门……而不是运用专业知识去帮助农民,这与自己的初衷相去甚远,“我只想帮农民管好果园、种好地。”

为了能把自己学过的东西用起来,从2018年11月起,她开始尝试在公众号上写果树病虫害防治的文章。每到周末,她就走进果园,观察果树生长,也逐渐开始把自己的关注重点放在桃树的种植上。

但文章带来的影响有限。农民很难通过文字了解果树相关知识,她费了很大力气写的科普文章,也总是被抄袭,公众号的阅读量越来越少,宋丹阳也不确定,这些知识究竟能不能抵达手机另一头的果农们。2020年,她发现身边很多果农都在用快手,有人告诉她,上面有很多专业人士分享各类农业知识。那些短视频的信息含量和传播效果让宋丹阳发现了新大陆,“这个形式好啊,我也要尝试。”

宋丹阳在为树苗打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丹阳在为树苗打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喜欢的事,就不觉得苦

2020年8月,宋丹阳也举起了手机,开始拍短视频。平时下班或周末,别人都去逛街吃饭,她却一头钻进果园拍素材,再回屋剪上好几个小时的视频。家人既心疼,又不解,“大中午跑出去,脸晒得那么红,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办公室里坐着不好吗?偏要吃苦。” 可宋丹阳一点都不在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觉得吃苦。”

一开始,她的视频只带来了几个粉丝,慢慢地,几个变成几十个,她每天盯着看,视频下的每条评论都认真回复,有时妈妈骑着电动车来接她下班,她就坐在后座回消息,妈妈说话也不理。

视频传播知识的好处显而易见,以往介绍果树蚜虫危害的症状,她只能在文章里敲下一个个学名,不好记也不好理解,但拍成视频,果农就能直观地看到枝条有什么症状,再配上防治技术,果农更容易接受,知识的传播效果瞬间翻了倍。

拍了四个月的短视频,宋丹阳又发现了新的“短板”,拍视频呈现的知识点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并不系统,于是她开始每周六晚给果农直播讲课答疑。刚开始直播时心里没底,她还得提前备课,把要讲的内容详细地写到纸上,随着直播越来越熟练,详细的课程内容逐渐变成提纲。“现在我还把备课的纸留着嘞。”

线上答疑还延伸到了线下,每到长假,别人都出去旅游,她就钻进果农的果园里,提供免费线下指导。到现在,她已经跑了5个省的100多个村子。有一次,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她一口气转了7个村子,饭都顾不上吃。

有些想法悄悄在心间冒芽。她想辞掉工作,全职做果树知识传播。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很难再压回去。宋丹阳试探性地跟家人提起,得到的自然是不解和反对,于是她把自己在快手的成果展示给妈妈看——相册里的照片,都是她和果农聊天的截图,有果农说,几年来跟着宋丹阳学种桃,以前一亩地只能卖几千元,现在一亩地能卖一万五六,一年能多赚好几万。2022年,她被评为“快手十大农技人”,那是信赖她的果农一票一票投出来的。

宋丹阳告诉记者,她始终在寻找机会回报那些用心投出的每一票。“他们把我当自己孩子一样,总想着为我做点什么。”一次,有粉丝说她推荐的桃树控旺产品让自家桃子增产不少。这启发了宋丹阳,光讲农技还不行,要想真正帮助果农,得提供一整套的桃树解决方案,将优质树苗和靠谱农资产品交到农民手里。

每个农资产品在送到果农手里之前,宋丹阳都要先在自己的果树上试用,反复验证效果, “就像我们讲施肥,讲过之后有果农并不在意,但我去做了,有人才愿意尝试,等效果出来了,大家就能看到。”

陈厚武在直播果树开花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厚武在直播果树开花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上“老师”

除了钻研怎么做好农业,宋丹阳还在学习如何让农技直播做得更好。她的创作也有遇到瓶颈的时刻,开播一段时间后,她观察到直播间粉丝的数量起伏不定,有时一百多人,有时两三百人。这说明很多粉丝只是关注了她,却并没有听她直播课,如何让粉丝更了解她的专业性和农技知识的重要性,成为了宋丹阳亟需解决的问题。

今年1月,在北京的“农技之星”短视频大赛活动上,宋丹阳得到了这样的机会。

在这场活动上,宋丹阳遇到了陈厚武。江苏丰县人陈厚武,是当地的“苹果大王”。他曾是90年代炙手可热的大学生,接手父亲的果园后靠着四处听讲座、上培训班,在自己的果园实践,成为了快手上老铁们眼中实实在在的苹果专家。

相识之后,宋丹阳特意拜访陈厚武,向他学习做农技直播。“陈老师是个不吝分享的人,他比我早接触直播,什么都愿意告诉我。”为解决宋丹阳遇到的问题,陈厚武建议她将直播讲的知识制作成系统的视频课程。

陈厚武的家就在果园旁边,有事没事就去地里转一圈,看看地里的情况,这也启发了宋丹阳,“陈老师让我明白,身边必须有土地,才能观察、实践。”

大学时的陈厚武,本来是学西洋画的“艺术家”,整日和素描、水粉画打交道。原本打算毕业后去做美术老师或是开画廊。 但在他毕业时,父亲患了严重的腰病,没法再侍弄家里十几亩地的芦笋、苹果树了,陈厚武想着,先回家帮帮忙,“一帮就帮到现在。”

留在村里的第一年,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姐姐也说,你这么优秀,读书机会给了你,你这多可惜。这些质疑和非议曾给陈厚武和家人带来负担。但他只闷头做,慢慢适应。

接管果园的前三年,他都没挣到钱。富士苹果的果树总是遭遇各种问题,不是果树突然提前落了叶子,就是苹果腐烂,严重时,甚至整棵树都死掉。陈厚武急了,他到处学技术、去别家果园参观,还积极参加当地的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当时村里很多人都是蛮干,听了专家课后,收获很大。”陈厚武说。这些学习为他打下了基础,他开始拜访更多的农学专家和果农。

学来的新技术,他就在自家果树上实验。每棵树上都挂着好几十个小标签,上面详细记录着这棵树经历过的所有“试炼”——什么时间做了哪些实验,等着来年结果时,就可对比未做实验的果树,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就这样,陈厚武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为自主创新技术的新农人。为了让苹果更红、品相更好,口感也更脆,很多果农在苹果尚小时就在外面套上塑料袋。经过实验,陈厚武在苹果上套了层塑料袋,外面再加套个纸袋,“让苹果在里面捂得发白,到了国庆节期间,再把外面纸袋给扒下来,让苹果瞬间变红,这样苹果不光好看,皮还薄,也更好吃。”那一年陈厚武家的苹果终于迎来丰收,卖上了好价钱。很多人不远万里来学习这项技术。

他对果树技术的钻研,也吸引了大学的注意。从2015年起,南京农业大学每年都有十几个研究生到他的果园里实践,陈厚武也成为他们的带教老师。他们在陈厚武的果园里实验各种新技术。“我能教给他们的就是这些年的经验,我也愿意让他们在果园里做技术实验,支持年轻人做这件事。”

2018年10月的一天,陈厚武在给果园员工讲技术时,发现大家都喜欢拿手机录视频。他心里犯嘀咕,“有什么好拍的?”一个大姐告诉他,拍下来的这些讲课片段她都发在快手上,这样她在延安种苹果的妹妹也能跟着学技术。“我当时挺震撼,这么远的地方也能跟我们学技术。”

很快,陈厚武成了果园里那个最爱拍视频的人。他的粉丝迅速涨到一万多,从东北的黑龙江到云南都有。有粉丝嫌光看视频不够用,让陈厚武开直播。2019年3月,陈厚武开始坚持每晚播至少一个半小时,连春节都不停。

几年来,宋丹阳和陈厚武收到过很多粉丝发来的喜报。有人说靠着陈厚武的技术,苹果在市里比赛拿了第一名,拿了奖的苹果不光能得到奖励,还能带来更好的销量。也有人说苹果今年丰收,又给孩子存了十万块钱盖新房结婚……

甘肃通渭县陇川镇寨子村的杨文卓跟着陈厚武学了六年的果树知识。丈夫去世后,杨文卓一直自己带着孩子生活。她会写字,每次的直播都记下详细笔记,还会根据不同场景画出图画来辅助记忆,然后告诉同村的姐妹许明娥。许明娥理解力强,擅长实践,两个大姐互补,几年下来苹果都实现了丰产,从最初一年几百元的收入,到现在的三四万元,还盖了新房。几年来,两人几乎没有缺席过直播,这种毅力让陈厚武感动,“两个单亲妈妈种苹果得有多难,她们就这么互帮互助坚持下来了。”

杨文卓见到了自己的“老师”陈厚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文卓见到了自己的“老师”陈厚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间里的“新农人”

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业不再是以往单纯靠苦力的营生。这片土地需要更多像宋丹阳、陈厚武一样的人,去探索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宋丹阳也发现,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农业这个领域。前段时间,她在商丘县城一个果园里,见到了三十多岁的年轻果农。他在外打工几年后,回老家接手了父亲的桃园,但一开始不懂管理,也不具备专业知识,桃园的产量不高,桃的质量也不好。宋丹阳让他来听自己的直播,“年轻人学会了,就能像发光点一样,辐射周边很多果农。”

陈厚武也乐见年轻的农技人加入农业领域,“这么多年轻人加入进来,只要大家助农的心不变,整个农业都会有新改变。”

农技领域正迎来一批像宋丹阳这样的年轻、高学历农技人。据《2024快手三农生态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8月,快手上粉丝破万的农技创作者达4.5万人,他们年度发布的视频总量达1594.3万。平均每天,都有2.4万场农技直播会在快手开播。

这些农技创作者在快手上用一条条视频,一场场直播扩大了农技教育的边界,切身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最重要的是,丰产的一车车水果、蔬菜、粮食还有肥硕的鸡鸭鹅等农产品正走出乡村,运往更远的地方。

由硕和姚玲旭的快手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硕和姚玲旭的快手账号

00后由硕青岛科技大学休闲体育专业毕业后放弃保研机会,回家自学农业种植技术,在直播间讲农业知识,卖农资产品,收获了50万粉丝……从2022年直播到现在,由硕已经卖出了超过12万份农资产品,他说,“干农业,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35岁的姚玲旭大学时选修了农业方向的数控机械化专业,毕业后进入农场工作,开始钻研农业知识,成为水稻专家。2017年,她开始在快手发短视频、直播讲解农业知识,现在每天有140万农民带着水稻问题,等着她去讲解……

宋丹阳在这些同路人身上感受到鼓舞。最近,她收到了快手邀请,将在一年一度的快手三农生态大会上,为平台的其他三农主播分享自己的主播经验。她早早在发言稿里写下这样一句话,“只要用真心维护好果农的利益,老铁们往往会回馈我们更多的真心。”

成为农技主播的这几年,宋丹阳相册里最多的不是自拍,而是和果农聊天的截图。她最高兴的时刻,就是收到果农给她发来的消息,有人说几年来都跟着她种桃,以前一亩地只能卖几千元,现在一亩地能卖一万五六千元,一年下来能多赚好几万。“读到这些,我就感觉自己做农业更有劲了。”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你需要这家严肃新闻媒体

被盗图造谣“十万彩礼做女友”后,一次“小题大做”的维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万民间救援生力军,如何避免被“劝返”的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起“移交”的强奸案,牵出玩忽职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