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小虫子,多数人可能都不陌生,只是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真正的名字罢了。
关于这种小昆虫,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但多与夹子和剪刀分不开,比如剪刀虫、夹板虫、夹板子、剪指甲虫等等,但它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做“蠼螋”,qu,二声蠼,sou,一声螋。蠼螋属于有翅亚纲革翅目,身体狭长,前胸背板发达,体表呈现革质,富有光泽,前翅为特化的极小革翅,后翅较大,呈扇形,周身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它尾部的大夹子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大夹子,使他成为了很多人童年的噩梦。
当蠼螋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会将自己的腹部向上弯曲,如此尾部的大夹子就会耸立起来朝向前方,与蝎子的形态非常相似。
也正是因为蠼螋的这副样子,让很多人对它心存恐惧。在民间更有传说,认为这种昆虫会偷偷钻入人的耳朵,直抵人的颅腔,然后还会在颅腔中产卵,最终会有数以千计的蠼螋从人的脑子里钻出来,这种说法真的可谓是骇人听闻。其实如此夸张的传闻,听起来就像是谣言,而它实际上也真的是谣言。
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尚没有一例蠼螋钻入耳朵的案例发生。
既然如此,传闻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可能与蠼螋的另一个名字有关,那就是“耳虫”。早先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蠼螋到底有什么危害,只知道它是一种样貌可怖的昆虫,后来“耳虫”这个名字传入了我国,于是人们开始发挥想象力,进而就有了前面的传说。其实,“耳虫”这个名字是蠼螋的拉丁文名直译过来的产物,而它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在展翅和卷起腹部的时候,整体轮廓与耳朵颇为相似。
那么,真实的蠼螋到底有没有危害?是害虫还是益虫呢?
蠼螋卷起腹部的时候虽然很像蝎子,但它却不像蝎子那样带有毒素,因为在蠼螋的体内并没有毒腺与钳状尾巴相连,所以这种昆虫其实是没有办法对人造成有效伤害的。在面对捕食者的时候,蠼螋的钳状尾巴一般也只是起到威慑的作用,如果对方没有被吓倒,蠼螋也不会采取进一步的进攻,而是会选择装死。当然,这个威武的大钳子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在捕食的时候还是能够发挥一定作用的。
蠼螋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它的日常食谱中囊括了20多种小型昆虫,而这些小型昆虫大多都是农业害虫,比如草地贪夜蛾幼虫、蚜虫等等。
以蚜虫为例,一只蠼螋仅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吃掉200只以上的蚜虫,这可谓是除虫能手。对付这些小型昆虫,蠼螋根本不需要使用自己的大钳子,只用口器就可以将它们直接吃掉了,它的武器主要是用来对付体型较大的昆虫的。蠼螋有时会捕食虫龄较大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这个时候它们就会先用尾部的钳子将虫子固定,然后先取食虫子的体液,之后再将虫子整个吃掉。
现在问题已经很明确了,蠼螋虽然看起来样貌可怖,但它却是实打实的益虫。
其实不光是蠼螋,大多数看起来比较可怕的昆虫,对于人类而言其实都是益虫。因为长相可怕的昆虫大多都是肉食昆虫,而肉食昆虫的食物就是植食昆虫,而植食昆虫对于人类来说大多都是农业害虫,能够消灭害虫的,自然就是益虫了。所以,对于昆虫,我们一定要摒弃“以貌取虫”的观念,爱护动物先要从了解动物开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