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志愿军1950年10月入朝抗战到次年五月,在这长达七个月的作战时间里,志愿军同联合国军展开了五次较量,通过这五次战役,志愿军在艰难卓绝的环境中一次次克服困难,赢得战役胜利,便被定为主动,将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

按照接下来的作战安排,本应该一鼓作气,再继续第六次战役,但在邓华的劝说下,彭德怀同意将第六次战役取消,并说:不听邓华言,吃亏在眼前。这位邓华是谁?为何能让彭德怀说出这样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毛主席钦点,入朝作战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随着以美国为首组建的联合国军加入,朝鲜战场波谲云诡,最初朝鲜军队所处的战略优势已然不再,一旦美国在朝鲜境地得势,那我国东北边境情况又将怎样?

面对朝鲜战场的局势,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以准备应对随时出现的状况,经过商讨,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下的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和四十二军以及相关的炮兵师作为边防军。

但同时,谁负责统领十三兵团,应对接下来的对美作战,并做战前部署工作呢?其实十三兵团是有司令员的,本不必商讨这个问题,但此次情况比较特殊,面对美军,中央军委还是觉得要更为慎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四野的领导林彪、罗荣桓提议了一个人,就是邓华,当时邓华却在广州,刚刚结束海南岛战役,大获全胜,战功赫赫。推选邓华并不仅因为战功,还因为邓华本就是一个相当稳重的人,但同时勤于思考,能在战场危急的状况下冷静地作出决定,这在战场上是非常可贵的。邓华得到了毛主席与中央军委的一致认可,决定任命邓华为十三兵团司令员。

邓华稍作休整,便立即赶赴北京,对即将入朝作战的部队进行部署,不仅要进行物资准备,还要进行思想动员,让大家认识到这次的作战对象是拥有世界一流飞机大炮的美军,以及这次作战的重要性,将军队的状态进行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华原是十五兵团的司令员,为了能够迅速地配合开展工作,邓华申请将十三兵团与十五兵团的机关进行调换,将其原来的老搭档调过来会配合得更为默契,这个要求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认可,当即将原副司令员与政委调到十三兵团,并将十二兵团参谋长也调到十三兵团,实现了对十三兵团的机关重组。

其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跨国作战必须做好后勤物资的供给工作,因此,邓华在战前就着重对武器弹药、车辆马匹及各种生活保障进行安排,对相关短缺物资想办法将进行补给,其实在建国之初筹备这些物资是相当困难的,邓华只能把它上升到整个东北军区,通过这个层面解决后勤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对入朝作战计划进行部署安排,留给邓华的时间非常有限,但涉及到的问题却是多方面且具体的,从军队着装、番号、翻译到如何具体的行军路线等都需要考虑。

另外,夜渡鸭绿江需要考虑怎样不引发敌人的察觉,因此想办法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架通浮桥和拆卸浮桥,并且还要考虑到如何隐蔽伪装浮桥,一旦我军提前暴露,必将面对联合国军的凶猛攻势。

九月十五日,麦克阿瑟带领联合国军突如其来发起的“仁川登陆”彻底改变了朝鲜战场的局势,原处于战略优势的朝鲜人民军被拦腰截断,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不断向北进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朝鲜战场的局势,中央军委紧急决定组建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遂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而志愿军司令部即是以已经组建好的十三兵团为基础展开的,其中邓华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成为彭德怀的紧密助手。

邓华针对朝鲜战场上的情况,向彭德怀提议增兵,现有的十多万军队挺进朝鲜战场根本无法应对联合国军,其总兵力多达四十多万,并且空军海军齐备,而我们两个军过去无法改变现有局势,反而会被卷入其间,因此,很有必要将十三兵团的四个军,三个炮兵师都派赴朝鲜,方有可能与联合国军一搏。

彭德怀考虑到美军的军备状况,认为邓华的建议很有必要,只有以优势兵力出击,才可能对敌人形成有效的攻势。彭德怀将此建议上报给中央军委与毛泽东,提出增派入朝军队,得到了他们的同意,这对于志愿军入朝初期的作战十分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后,邓华再次提议不仅需要增加入朝作战兵力,对军队后方的维护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旦战线拉长,就必定要维护好后方,因此,还需要调派一个军维护后方,彭德怀再一次肯定了邓华,并认为邓华考虑非常周到,很有头脑。而军委这边,基于邓华的考虑,再次抽调两批兵力准备入朝作战,这为朝鲜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十月十九日夜,志愿军趁着夜色开始横渡鸭绿江,为避免联合国军的察觉,志愿军在夜里紧急的架桥,拆桥,巧妙隐蔽,仅用了三个晚上二十多万大军成功度过鸭绿江,且联合国军丝毫未觉,可以说,战前的准备对此次成功渡江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真正进入朝鲜战场后,发现战场上的局势变幻莫测,原中央军委与彭德怀等人商议的作战计划是要在朝鲜先站稳脚跟,可以打伏击,但是原有的计划已经被打乱,必须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彭德怀与邓华等人决定打运动战,在运动战中设伏歼灭敌人。

随后,志愿军突遇南朝鲜军队,展开遭遇战,双方立即投入第一次战斗,我军采取灵活的作战方法,在运动中设伏,并且采取拦头、截尾和斩腰的战法,同时会对敌军形成包围之势,三面包围,而后采取奇袭,出其不意,依靠这种打法,志愿军对南朝鲜军队形成重创,而后又对英美两军形成阻击,首战告捷,一举歼灭敌军1.5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此时美军主帅麦克阿瑟还未意识到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真正意图,他始终认为志愿军不过是想保护鸭绿江沿岸的电厂,不敢也不会与美军形成正面冲突,但此时我方又不断加紧对入朝志愿军的兵力增援,而麦克阿瑟还在幻想圣诞节前结束战斗,回家过圣诞节。

而面对第一次大捷,彭德怀与邓华商议不再冒险深入,反而主张“示弱诱敌”,也就是在胜利之时主动后退,从而把敌军引过来,再对其进行包围,从而一举歼灭。

各军主力在三十八军主力的掩护下,施行后退策略,边打边退,还要不断吸引敌人,最终将敌人引到预设的阵地中,对南朝鲜七、八两个师发起猛攻,此战略非常有效,令其他军队望而生畏。同时,彭德怀下令堵住敌军后退之路,邓华命第三十八军113师提前到达敌军必经之地,对其进行堵截,使其无路可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1951年1月,我军一同联合国军先后进行三次大的战役,此时,一线兵力还有二十多万,但经过长期战役,战士们已非常疲惫。且后勤军资处于接应不上的状态,随着作战的深入,战线不断拉长,军备物资始终无法得到及时的补给。

经过不断的切磋较量,美军也发现了我军军备物资不足的状况,同时展开反包围战,使得我军无法对其进行包围分割,但美军却不断进行试探,而后采取大规模的进攻,志愿军作战异常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方面,毛主席又下令,需要在接下来的一次作战中,歼敌二万至三万,以战场上的优势地位解决谈判场上的局势。但面对美军的坦克大炮,以及随时随地的空中轰炸,志愿军已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如若硬拼,只会造成极大的伤亡。

司令部再次商议必须转入防御状态,修筑防御工事,采取积极、灵活的战术在运动防御中打击敌人,使敌伤亡,在第四次战役中,虽然我军在军备上始终处于劣势,但在战事上,变被动为主动,对敌却造成巨大伤亡,共歼敌7.8万,志愿军士气大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取消第六次战役

作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邓华被彭德怀委以重任,同时,彭德怀始终对邓华的作战方略与作战建议非常欣赏。

前四次战役已取得重大胜利,但彭德怀意识到,我军与敌军在军备上差距非常之大,我们尚未成建制的大规模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根据相关情报,敌军企图再次重演“仁川登陆”以挽回败势,对我军形成夹击。

在这种形势下,彭德怀已计划发起第五次大反击战役,希望能够大规模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应对接下来可能会面对的困局。同时,有一批志愿军战士入朝作战,士气非常高涨,希望能应战美军,进一步加大了第五次战役的胜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面对接下来的战役,邓华还是觉得应该保持平和,不能鲁莽开战,尽管我军的装备与兵力都得到很大程度的补给,但同美军现代化的作战武器相比,仍然差距悬殊,因此,他主张两种打法,一种是开始发起大规模的突袭,再就是小规模的突击,不断向敌内纵深穿插,另外,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分割歼灭可能更有胜算。

可能考虑到这种作战方式并不能大规模的消灭敌军,因此邓华的意见并未被采纳。第五次战役于四月22日正式打响,分为两个阶段,作战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虽然取得一定胜利,但此次战役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而最后联合国军对志愿军施行的战略反扑造成了一八零师的大规模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五次战役,朝鲜战场上的战势已进行到双方势均力敌的地步,虽然敌军的武器装备仍然强于我军,但我军在兵力与士气上皆胜他一筹。美方企图通过谈判夺取在战场上拿不到的地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认为发动第六次战役很有必要,而彭德怀也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制定第六次作战计划,准备出动志愿军主力对联合国军进行大规模的歼灭,将敌军打到三八线以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华却观察到,通过前五次的战役,敌军也已认识到修筑防御工事的重要性,已在阵地上构筑了大量永久性防御工事,如果我军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硬攻,对我军仍是不利的。

因此,邓华还是决定将这种情况上报毛主席与彭德怀,并提出“目前不进行战役反击”,而 “尽可能作战术的反击”,也就是说不实行真正的战役安排,而只给敌人造成一种形势上的压迫,使得敌人不敢贸然发动进攻。

经过考量,彭德怀还是决定听取邓华的建议,一方面紧锣密鼓的准备,给敌军造成一种假象,但最终并没有真正发起第六次战役,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而另一方面,我方也在思考,怎样打破现在谈判上的僵局,打破敌军的妄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我国与朝鲜主张以三八线为界,但美军始终不同意,他们妄想将目前我军与朝鲜的阵地也占为已有,凭空获得 1.2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必然引发我军的不满,但美军始终妄想凭借其海空优势占据好处,谈判陷入了僵局。

眼看谈判陷入僵局,邓华不断的研究朝鲜地形图,认为可以通过目前的停战线作为双方分界线,虽然对方在三八线以北所占的地方比我方有相对优势,但目前一些重要城市尚在我方,在人口与粮食种植上都占有显著优势。

他再次将自己的建议提交给毛主席与彭德怀,经过反复思索,毛主席认为这是可以的,又与金日成商议,最后将其作为朝中代表团的建议与对方交涉,也得到了对方的认可,这一提议对于缓解当时的僵持局面做出来巨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朝鲜战场上的战事并未结束,虽然双方当时已没有再发动大规模战役的动力,但战争并未结束,双方都开始修筑防御工事,打小规模的阵地防御战,进行一排一连的歼灭,这种状况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时间,最后发展到大规模的战役。

在这种战况下,志愿军创造性地发明了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工事体系,但这种防御工事,不只是用作防御,更可以有效的削弱敌军的炮火攻势,最大程度的保存我军的有生力量。同时,还可以进行有效地反击,从坑道内不断地以小分队形式主动出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作战形式非常有力地发挥了我军的作战优势,在军中得到大力的推广,三八线附近长达二百多公里都被建成坑道式的防御工事, 被称为打不垮、炸不烂的“地下长城”。

而在此期间,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总结的邓华专门写了《调整部署,加强纵深工事,坚决粉碎敌人的进攻》与《关于积极防御作战的若干战术问题》 等文章,对于如何防御,如何反击及巩固阵地等问题进行总结,对于各军队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委

1952 年,彭德怀因为病情返回国内治疗,此后,邓华被任命为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委,这一任命表示他需要全面主持朝鲜志愿军各方面的工作。而随着美国国内艾森豪威尔在大选中获胜,朝鲜局势又逐渐紧张。

艾森豪威尔企图将“诺曼底登陆”的手段运用在朝鲜战场上,再次发动一场大型的登陆作战,以能够迅速结束朝鲜战役。当年十二月,艾森豪威尔来到朝鲜,准备筹备登陆计划。同时,我军得到消息,也迅速展开反登陆计划,以挫败艾森豪威尔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战场形势,毛主席判断艾森豪威尔可能计划于西海岸登陆,随即,志愿军成立西海岸指挥部,任命邓华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几乎调集了所有军力进行反登陆计划。

经过反复研究,邓华指出此次反登陆的原则便是坚决阻击敌人的登陆,绝对不能让敌军有机会着陆,同时,制定了作战的首要原则便是:有强大的纵深和机动力量。同时,此次准备了超量的军备物资,以全面应战。

但出人意料的是,艾森豪威尔却始终没有发动登陆行动,直到1953年4月26日,美方再次要求进行谈判,因为,目前局势已完全发生了反转,无论敌军从哪方发动进攻,我军都有实力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6月,美方不断要求尽快停战签约,彭德怀从国内赶赴朝鲜参加停战签字,但同时计划推迟签字仪式,再给予敌军最后一重击,这便是金城反击战,此时我军在兵力与火力上皆优于敌军,为金城反击储备了巨大力量。

七月,金城反击战打响,此次战役连同其他战线共歼灭敌军近八万人,同时将战线向南推进了 178 平方公里,为停战签字争得了更大的优势,7月27日,双方正式签署停战协议,朝鲜战争正式结束,但直至1954年10月,邓华始终肩任志愿军代司令员之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朝鲜战场作战经验

作为一名始终坚守在朝鲜战场上的中方将领,邓华始终在记录、在总结,这是邓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始终坚持的。朝鲜战场上,针对美军的初次作战,朝鲜战场上的持久战,以及坑道防御工事体系、反登陆等相关战术问题邓华都写成相关文章,作以总结。

邓华关于朝鲜战场上的战术总结,是全方面的,既有运动战,也有阵地战,同时,这些作战经验是由邓华亲身所得,十分深刻具体,同时便于理解,对于之后的运用与学习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邓华为人十分谦逊,认为自己的资质与能力与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以及随后的志愿军代司令员这些职位是不匹配的,因此,总希望能够让贤,希望比自己资历和能力更高的人担任。

第五次战役前夕,志愿军入朝作战人数增多,很多较邓华资历更高的将领来到朝鲜,邓华认为如果自己仍担任第一副司令员有所不妥,况且随着兵力的增多,作战持久,彭总司令会需要更得力的助手,志愿军司令部应该做出调整。

邓华将此建议上报给毛主席,说明自己的提议,应以陈赓为第一副司令员,宋时轮为第二司令员,自己担任第三副司令员。针对邓华的建议,中央军委做出讨论,根据工作需要确实增加陈赓与宋时轮,但邓华仍担任第一副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1952年彭德怀因病回国,陈赓也因为要筹建军事工程学院回国之时,军委处还是思量邓华可以担起志愿军代司令员的大任,因此委以重任,但邓华仍考虑自己资历不够,能力不足,希望由粟裕或陈赓担任,而自己应该去前线多加历练,取得前线的经验。

但毛主席、彭德怀等人都相信邓华有这份能力,邓华确实也做到了。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邓华带领志愿军变被动为主动,越打越强,打出了志愿军的威望,赢得了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华从战前被急召,委以重任,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到经历朝鲜战场上的数次战役,善于总结,勤于观察敌军状况,在紧急时刻做出来正确的战略判断,而后又撰写一系列军事著述,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为抗美援朝的胜利贡献了独特的智慧,赢得了毛主席,彭德怀及中央军委的充分信任,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

参考文献:《邓华将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