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太原会战

1936年夏天,一群来自日本的旅行者慕名前往山西。在时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的许可下,他们沿着蔚代公路,从察哈尔省蔚县徒步走到了山西省代县,这一路都是畅通无阻。这群穿着便服的日本人当中,有一个人名叫板垣征四郎

一年之后,板垣征四郎再次沿着去年夏天的路线进入了山西。这一次,他带来的也不再是一小群随从,而是号称“精锐冠绝日本陆军的第五师团、数万之众。”从这一天开始,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山西不仅成为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也将变成各种政治力量纵横捭阖的前沿。

在1937年之前,如果要选出中国最不愿意抗战的人,太原绥靖公署的主任阎锡山肯定会榜上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巨大的转变,并不是因为阎锡山受到了何种巨大的心灵触动,而是因为他一贯认为山西是他阎锡山的山西,任何人都别想染指。若不是日军进攻山西,打破了平衡,阎锡山依然会当着山西的土皇帝,哪管别处洪水滔天。

开始在山西蔓延,国民党中央军和八路军陆续入晋参加抗战,但无论是国民党第14集团司令卫立煌,还是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都是坐着奇特的窄轨小火车进入山西的。

这种窄轨火车为山西所特有,可谓阎锡山的独创,它的窄轨仅宽1m,而全国统一的铁路达到了1.45m。如果想从铁路进入山西,唯一的办法就是换乘他的窄轨小火车。

为了稳固地盘,将一切外部力量排斥在山西之外,阎锡山煞费苦心。他并不在乎和谁交往,又和谁交易,他和日本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幻想着即便侵华战争全面打响,日军也会绕开山西。但是阎锡山的算盘能如愿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

阎锡山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他们那一期毕业生在日本被誉为“荣耀的16期”,其中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冈村宁次,安藤利吉,土肥原贤二,当然还有他阎锡山。正因如此,他和日本军界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有着密切的往来,其中就有他的老同学土肥原贤二。

几年之后,当时阎锡山已经在山西重新站稳了脚跟,他又派遣代表赴日本和他陆大的同学板垣征四郎达成了协定,只要阎锡山不抗日,日方就会给予他帮助

9月4日,寺内寿一大将召见了板垣征四郎。他认为,以侵华日军的力量,在战争伊始就将战线扩大到山西是十分危险的举措。但野心勃勃的板垣征四郎依然坚持认为,若要完全控制华北,则日军必须占领山西。

板垣征四郎是日军中著名的“中国通”,他策划了9·18事变,扶持伪满洲国。在和寺内寿一会面之后,他一边完成方面军赋予的作战任务,一边又指挥着第五师团一部向广灵、灵丘进军,并且走的就是他一年前亲自考察过的察南蔚县那一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原会战

就在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进军山西之际,东条英机指挥下的伪蒙军团已经开始由平绥路南下。这个时候,两支侵华日军陈兵晋北,大同告急。在此之前,实际上日军已经占领了东北和华北。

当侵华日军的伪蒙军团和第五师团分两路进兵山西时,阎锡山的脑子里也在盘算。他估计,当前态势有两种可能∶其一,日军以一部分兵力由蔚县向广灵佯攻,而主力沿着平绥路西进,夺取大同;其二,日军一部分兵力进攻天镇,钳制晋绥军,而主力则攻击广灵,切断雁门关的后路。在这两种可能性中,阎锡山和手下的高参们最终倾向于前者。

此时,他们尚不知晓,进攻广灵,灵丘的部队,绝非什么佯攻部队,而是由他的好友板垣征四郎亲率领的日军王牌。

于是阎锡山将他的前敌指挥所设在了雁门关下的太和岭口,按照阎锡山的防御部署,晋绥军第61军在军长李服膺的率领下,设防于天镇、阳高,阻止日军西进,而傅作义的第七集团军和杨爱源的第六集团军则在大同外围候敌。此时,与日军会战于大同的战略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然而令阎锡山震惊的是,李服膺所部先丢盘山阵地,再从天镇不战而退,晋绥军与日军交战,几乎是一触即溃。而看似佯攻的广灵、灵丘一线的日军,这时突然发力,露出了名副其实的实力,实在不愧对第五师团的金字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侵占大同

会战的计划根本没有机会实施,就已经成为了泡影。为了保存实力,原本部防在大同周边的军队全数撤出。于是,抗战史上的一幕奇观出现了——9月13日,大同的城头飘起了太阳旗,而占领大同的东条英机兵团在整场战斗中几乎未发一枪,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大同,让人们恨极了驻防的部队。

大同沦陷助长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让“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再次上演。侵华日军依靠着地面部队的先进武器和空军的支援,让很多人再次感到,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无论如何都战胜不了日军,悲观情绪开始蔓延。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捷报传来。而打了这场胜仗的却是装备比国民党军队、甚至比晋绥军还要差得多的,日军根本就没有认真研究过的陌生对手——八路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型关战斗

在平型关的这场胜仗,日后在抗战史书中被称作“平型关大捷。”而有意思的是,这场战斗起初并不在通盘的战役计划之内,它更像是在形势严峻的山西战场上,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的一次神来之笔。那么八路军为什么会出现在山西战场上呢?

大同沦陷之后要阻挡日军,南下五台直逼太原就必须守住平型关。早在9月上旬,当八路军115师配合国民党军正面作战,进入平型关一线,林彪就已经详细查看了周边的地形。平型关前,一条狭窄的通道逶迤而去,道路两边是连绵起伏的山岭。林彪以他兵家的眼光,发现了这里的军事价值,他决定找机会在这里打一仗。

25日清晨,平型关一带大雨如注,道路泥泞难行。到7时许,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一部协同大批辎重车辆,由灵丘方面而来,已全部进入了115师主力埋伏的地域。

平时军资紧张的八路军115师,这一天破天荒地发足了弹药,每个士兵都领到了十发子弹,两枚手榴弹。这些弹药全都没浪费,这一天便由两边的山头上,全部倾泻到了夹道的日军头上。

在艰苦的战斗之后,进入伏击圈的日本军队被全部歼灭,捷报第二天就传遍了全国。这个时候,在山西战场上出现了一对饶有意味的对比——一边是作战不力,阵前溃退的晋绥军一边是装备简陋却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八路军

早在半个月前,晋北师首大同会战计划夭折之后,南京统帅部就已经大为不满,蒋介石亲自发电报斥责阎锡山“临阵慌乱,御敌不力”。如今,全国舆论更加泾渭分明,要求将阎锡山撤职查办的呼声不绝于耳,褒扬八路军的文章却每天见诸报端。

焦头烂额的阎锡山为了平息这场风波,最终采取了两个举措∶第一,他终于下定决心处决了临终逃脱的61军军长李服膺,这个跟随他多年的铁杆亲信最终成了他的替罪羊;第二,阎锡山终于决定向南京求援,邀请中央军入晋参战,谋划新的大规模会战。

阎锡山精明极了,即便他十分不情愿蒋介石和中共进入山西,此时也不得不面对现实。他自己很清楚,仅凭晋绥军那几万兵马,根本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无论从装备是其还是军事素养来说,晋绥军都难以担起重负,等中央军进入山西之后,晋绥军不仅可以保存实力,万一战局失利,责任也不再是阎锡山一个人承担。

归根到底,阎锡山最擅长的还是打算盘。侵华日军方面,东条英机的伪蒙军团已经占领大同,阎锡山曾经的同学板垣征四郎正率领第五师团,沿着广灵,灵丘一线进攻平型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侵占广灵

从9月初开始,共产党八路军就已经渡过黄河,进入山西,林彪更是已经率领115师打了一个中外瞩目的胜仗。在这个舞台上,国民党中央军虽然姗姗来迟,但到底是要登场了。

蒋介石明确要求山西战场至少坚持一个半月,同时,他将正集结于石家庄的中央军第14集团军增援到了山西战场上。第14集团军司令卫立煌也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协同阎锡山保卫山西。

当卫立煌坐着山西的小火车赶往太原时,这座城市正陷入恐慌之中。日军空袭的警报终日不绝,大量市民开始逃离太原,寻找避难之所。

在华北,日军占领了保定,矛头直指石家庄;在山西,日军已经突破了内长城守军的防线,筹备着以第五师团为主力进攻太原;在太原的东线,日军也已经逼近了娘子关。蒋介石此时最担心的是日军占领山西之后彻底控制华北。如此一来,日军他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很可能将沿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

此时山西的位置变得无比重要,无论是阎锡山,八路军,还是刚刚上任的卫立煌,肩膀上都担着关系到全国战局走向的千钧重任。

1937年10月4日,板垣征四郎在雁门关附近的代县县城召开了军事会议,他向所有指挥官下达了进攻太原的作战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板垣征四郎

根据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此时除了第五师团,原属关东军的独立军队混成的第1、第2、第15旅团都已经划归板垣指挥,约有5万的兵力已经集结在代县境内。

两天之后的10月6日夜晚,刚刚被南京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前敌总指挥的卫立煌抵达晋北重镇忻县。在太原北部的这个门户重地,他设立了前敌总指挥所,在他的麾下,总兵力达10万人。一场大战已经一触即发。

国民党很快就要迎来又一个“双十节”,而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1937年的中秋也已经快到了。山西大地上这时候已经是一片深秋景象,壮丽中饱含着肃杀。古诗里写“沙场秋点兵”,用在此处格外贴切。交战双方超过15万人的大军就这样对峙开来,太原以北忻口一线即将成为抗战开始以来战况最为激烈的沙场。这一仗将会如何展开,又会是何种结局呢?

1937年10月初的太原城正陷入巨大的恐慌中,报纸和无线电广播中发布的大都是各路晋绥军溃退的消息。

阎锡山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向蒋介石求援,指明让卫立煌的第14集团军立即入晋作战。阎锡山甚至亲自打电话给石家庄的火车站,要求全力输送卫立煌的部队。因为此时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五师团正迅速向忻口扑来,那是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里各方部队又马不停蹄地向北开拨,不管他们所属的战斗序列、部队番号如何不同,目的地只有一个——忻口。中秋节刚刚过去,每个官兵在太原火车站都领到了一份特别的中秋礼品——两个半斤重的大月饼,上面还印着鲜红的四个大字,“勿忘国耻”。这是一个悲壮的中秋节,就在大批中国军队日夜兼程开赴前线的同时,生死攸关的关键战斗已经打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忻口战役时我军炮兵阵地照片

早在忻口会战的部署阶段,无论是日军的板垣征四郎,还是中国方面的阎锡山、卫立煌。都已经看出忻口正北面的崞县和原平将直接关系到战局的走向。所以当大部分中国军队还在赶去的途中时,板垣征四郎就已经向崞县和原平分别派出了一个旅团的兵力。

阎锡山给守军部队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守到10月10日。10月4日上午,日军向崞县展开了攻击,第19军军长王靖国下令全力迎战。但日军空中有飞机掩护,地面有坦克横行,中国军队所依赖的,只是崞县县城那远谈不上坚固的城墙。

经历了三天激战之后,第19军伤亡过半,王靖国最终经过一番权宜,选择弃守崞县,率领部队撤退,崞县就此失守,忻口防线的北面门户大开。

按理说,王靖国应该受到军法处置,然而亲自下达“必须坚守崞县到10月10日”命令的阎锡山这时候却选择了为王靖国开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忻口战役中击落的日军飞机照片

守卫在原平的是196旅,这支装备供给和军事素养都比日军差了好几个档次的中国军队。从日军10月4日大举进攻开始,他们一直坚守在原平,与敌人浴血拼搏,绝不后退一步。直到11日早晨,全旅四千将士最终仅剩五百人,旅长姜玉贞也壮烈殉国。

正因为一九六旅和日军第五师团主攻部队在原平缠斗达一周之久,中国守军的后续部队才有了时间赶过来,得以纷纷进入了预设阵地。

虽然日军最终占领了崞县和原平,打开了面向忻口的通道,但板垣征四郎“十天攻占太原”的狂言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实现。加上此前被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此时在日军内部,板垣征四郎遭遇了极大的信任危机。

就在崞县和原平战场上,枪炮轰鸣、血肉横飞的同时,国民党第十四集团军第九军中将军长郝梦龄,抵达了他位于忻口北部的前敌指挥所。

根据忻口会战前敌总指挥卫立煌的判断,确定南下的日军最有可能重点突破的区域,也就是位于战线正东的南怀化,守住南怀化的任务也就落在了郝梦龄的身上。

10月13日,日军以全面炮击,开始了对南怀化地区的进攻。仅仅半天时间,交战双方就在战地上遗留下了上千具尸体。在飞机大炮等优势火力的掩护下,日军经过了一番苦战,最终占领南怀化。

从13日清晨到16日凌晨,郝梦龄都在焦虑中度过——他所指挥的第九军进行了履职反击,但是伤亡惨重。他的指挥所距离前沿阵地并不遥远,战场上惨烈的声音,他时时都能听见。心急如焚的郝梦龄决定,要亲自上交战前沿视察战况。在穿过一段被日军火力控制的道路时,郝梦龄身中两弹,轰然倒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郝梦龄

郝梦龄的牺牲殉国令中国军队悲愤异常,一时之间,三军用命,众志成城。

然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在忻口战场上,局势依旧是危机重重。尤其是日军的飞机,完全掌握了制空权。每当苦战前线,战况激烈的阶段,日军的飞机便频繁地前来助战,致使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就在正面部队一筹莫展之时,活跃在敌后的八路军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他们发现了日军飞机场。

10月18日下午,忻口方向依旧炮声震天,正面战场上激烈的攻防正在上演。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陈锡联登上了阳明堡地区的一座山岗。

这座山岗位于进攻忻口日军背后的区域,陈锡联举起望远镜,发现前面有一群整整齐齐排列在跑道上的日军飞机。陈锡联当机立断,于次日午夜指挥着一个营的八路军向日军占领的阳明堡机场进发。

正是从这个机场上起飞的日军飞机,每天都在执行着轰炸太原、支援忻口战场日军地面部队的任务。然而骄傲的日军在这个机场并没有布置多少防守兵力,他们绝对没有想到,某一天在激烈交战的战场后方,会突然出现一支军队。

短短几个小时之后,阳明堡机场上的日军飞机全部被破坏殆尽。在大批日军赶来增援之前,突袭机场的八路军已经大部分撤离。在这个夜晚,装备简陋的八路军摧毁了日军24架二战中最具有威力的飞机,完成了一个罕见的奇迹。在这之后,前往太原和忻口前线的日军飞机明显减少乃至绝迹,给我军减少了很多危险和对敌难度。向八路军致谢时,国民党军副司令长官卫立煌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娘子关战役

就在忻口会战正酣,八路军频占上风时,却有一个坏消息传来——山西东部的娘子关失守。日军向西前进,直接威逼太原。12月2日,为了保全大局,忻口守军奉命退守太原。至此,忻口战役结束。

在这之后,阎锡山于11月4日任命傅作义为太原城防司令,卫立煌为第二战区的前敌总司令。他在一番谋划之后,决定派从忻口撤离的部队前往太原北郊,以那里作为阵地,而从娘子关退下来的部队则负责在太原东郊防守。主力部队为刚增援的13军,全力推进榆次并且找好时机,等待给日军来一个夹击。

此外,在大后方担负城防重任的是第35军等七个旅,他们由于折损严重,便在综合考虑之下被留在了后方。然而事情并没有如想象的情形一样发生——两线撤退的部队脚跟尚未站稳,就被跟踪而至的日军打乱了秩序,变成了一盘散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原会战

5日,尽管防守部队尽力阻击,但东路日军还是占领了榆次。第二天,北路的日军抵达了太原城垣,并且在一天后与东路狼狈为奸,协力攻打太原城。从白天到黑夜,充满血腥与厮杀的战争终于暂时喘息,守城官兵只剩下了两千多人。8日晚上,日军趁着夜色偷袭,又大举发动进攻,直接突破了城垣。尽管傅作义亲自带领部队进行突围,但还是无济于事。9日,太原彻底沦陷了。

太原会战前前后后一个历时2个月,在当时的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毫无疑问是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且战斗最激烈的战争。尽管最后结果是十分惨烈的,双方损失惨重,而我方以失败告终,但战争中取得的成就与功勋都是不可磨灭的。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有效地牵制了日军的作战行动,消耗其大量有生力量……它们留下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