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巾帼不让须眉——杨玉华
1950年6月,朝鲜半岛爆发内战,此后不久,美国、苏联等国也介入。朝鲜战争发展成国际军事战争,中国也派出大量志愿军参加。战争激烈,志愿军死伤、被俘者众多。在废弃的战壕和临时房屋里,士兵们并不害怕。在这场悬而未决的战斗中,出现了无数英雄儿女,他们的事迹将永远在漫长的历史中闪耀。
1951年5月27日上午,几枚火箭在荒山野岭废弃的隧道前爆炸。猛烈的爆炸摧毁了荒野的平静。砂岩滚下来,鸟惊呆了。尘埃落定后,美国搜索队的几名士兵持枪悄悄走了过来。他们穿过隧道入口,尸体散落在隧道的每个地方,在隧道的最深处,他们发现了还有五名尚有气息的伤病。搜索队队长把这五个人抬进了战俘医院,他们得意自己俘虏了五名中国士兵,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五人中还有一个女孩。
杨玉华旧照
女孩的名字叫杨玉华,她是中国志愿军中唯一一名参加朝鲜战争的女战俘。杨玉华是朝志愿军第60军第18师中国来的护士。16岁时参军入伍,后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不幸被美军俘虏。她在被俘的生活中仍不知疲倦地战斗着,终于,在1953年8月8日,朝鲜战争胜利后不久,她被送回了家。她没有接受任何表扬,回到家乡在山村里当起了老师,继续在和平时代为建设祖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战争在即,衣裙变军装】
杨玉华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和祖母住在一起。她知道失去亲人的痛苦,于是她决心考军校,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守护更多的人。每次穿着军装回家,奶奶的眼里总是充满着骄傲和担忧。她知道她的孙女在守护更多的人,但是又为战场上的孙女担心着。
然而,美好的想法总是抵不过现实的残酷,朝鲜战争爆发了。
在西南军区,60军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南军区的统一部署,招收地方青年知识分子。
杨玉华知道她祖母不想让她参军,但她背着祖母偷偷报名了。回到家,奶奶就那样盯着玉华看了很久,良久,叹了口气。她一手带大的孙女,怎么会不了解她。那天,一向爱笑的祖母笑容少了很多,也没有说太多话,杨玉华也没不知该说什么,参军的兴奋和对祖母的愧疚让她很煎熬。
游行旧照
出发前,奶奶从角落里掏出早之前藏好的几张钞票,纸币已经很皱了,能看出来藏了好久,奶奶把这些钱塞到玉华手里。祖母明白,小玉华已经不仅仅是她的孙女了,更是中国人民的孙女!这样,张玉华跟随其余的72名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志愿者的女生一起出发了。她看了看平时最喜欢的那几件漂亮衣服,默默地放在了箱底,换上了白袍,成为了一名战场上的“白衣天使”。
【战况突变,小女孩也能成为女英雄】
1951年5月,在第五次战役中,杨玉华那支军队被美军三个师的部队包围。退路被堵,前路又有敌人埋伏,我方部队陷入僵局,备好的物资也快要不够,伤员还在持续增加。每天和战友们一起从战场上救伤员,无数的士兵被抬上担架,被弹药打伤那算是幸运的,多的是被炸断手脚甚至命丧战场的!杨玉华和其他医务人员每天所看到的都是战友淋淋的鲜血,听到的都是不堪疼痛而发出的呻吟声。医疗物资和食物就快要不够,上级最终决定:趁包围圈还未完全形成,全员撤退!师后勤部医政部长史锦昌,带领师卫生队29名护士,跟随师行政组建的第二梯队撤离汉江,撤退路线规划的很好,战士们也都积极配合,杨玉华所在的那支部队几乎全员撤离,但杨玉华却不在这些全身而退的队伍里。
明明有生存的机会,那她为什么不跟大家一起走呢?
当时物资紧缺,士兵人均口粮有限。杨玉华看着那些虚弱的伤员,她知道,每天分发的食物对于受伤的士兵休养身体,那是远远不够的。她看着碗里的炒面,还冒着热气,她默默咽了咽口水,把碗递给了受伤的士兵。
但是,在这么特殊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就算是胃小的那些女同志,天天这样吃饭那也是顶不住的!杨玉华的肚子也饿得咕咕叫,头也开始发晕了,但她知道不能去炊事班要粮食了,军队里哪还有多余的食物,还是把那些东西留给更需要的同志吧。于是她想到了去挖野菜填肚子,但长时间的饥饿感吃这点野菜根本是没用的!不久,头越来越晕,恶心反胃也开始了,杨玉华又吐又泄,脚下都是软绵绵的了!这才意识到自己是因为吃蔬菜中毒了。
5月26日,杨玉华陷入了半昏迷状态。一开始她还想站起来做一些后勤工作。之后,就连正常行走都难以维持。组织得知这件事情,对她下了强制性命令让她好好休息。
但是,此时的撤军任务也迫在眉睫。杨玉华总是乐于助人,专业能力也十分优秀,在军队里很受大家欢迎。即使她因生病被排除在这次撤退行动之外,也有许多战友不忍她留下,而向上级说情,尤其是那名接受她炒面的士兵,但是大局为重,只好忍痛让杨玉华和其他重伤不能撤离的那十几名队友向后方撤。
当杨玉华把自己的面给伤员时,她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行为,让她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女兵训练
[不幸被俘,不知玉华是女儿身]
美国军方避难所的翻译张泽石说过:“在泰勒办公室门口,一个女孩靠着桌子站着。最多十六七岁的样子,就算穿着一身男军装,长发没有露在军帽外面,也仍旧能看出这是一位小姑娘。这是一件悲伤的事,很难想象一个女人如何在被俘困在战俘营里熬下去的。"
那么杨玉华是如何出现在男性战俘集中营的,这个答案就要从撤退时开始找了。
杨玉华跟着担架兵在担架队的撤退过程充满的颠簸,敌人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歼灭对方的机会,多次拿炮轰炸他们。无数曾经的同胞在杨玉华眼前被炸得四分五裂,无数为国家奉献的鲜血洒在她身边的土地上,十几名伤者和担架员在不断的炮轰中永远的离开了。
幸存的其他人和杨玉华一起,藏在了废弃的铁路隧道里,隧道外的炸弹不断落下,他们所带的那本就不多的物资也一直在消耗。杨玉华和其他幸存的士兵一样,惶惶而又不安的熬过一轮又一轮轰炸,无数牺牲战友的身影浮现在杨玉华面前。他们的眼泪和鲜血刺痛着她的心,但他们勇敢的身姿和鼓励的话语却让杨玉华又振作起来!那份不屈不挠要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照亮了杨玉华,让隧道里的黑暗不再那么绝望,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他们熬过了最难的这段时间。
抗美援朝旧照
一天,敌人的火箭击中了隧道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瞬间袭来,冲击波带着大大小小的石块冲进隧道。此时,在撕裂的冲击中,杨玉华意识到:在洞口防守的队友可能全部牺牲了。
5月27日早晨,洞口处传来的嘈杂声音使半昏迷的杨玉华恢复了一点意识。敌军搜索队来到这里,发现了在隧道中幸存的杨玉华和其他四名也幸存下来的队员。
杨玉华被发现时穿着男装。因为战争需要她的头发修理得很短,撤退中的炮火和避难所里的折磨让她满身污垢,面容憔悴。敌人没有认出她是少女,但她和其他伤员一起被送进了战俘医院。
直到7月中旬,美国女军医才发现她裤子上的血迹。军医以为杨玉华旧伤复发,立即进行了检查。这才发现了杨玉华是生理期来了,发现了她的女性身份,并把她送到了釜山的女战俘收容所。16岁的少女应该最重视她的外表,但年轻的女孩在战争中不能关心她,杨玉华满身抱负自然也是不注意这些,她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正义的战争!她的斗争即使在战俘营也不会停止!
【在异国里的团结一心】
随后,在张泽石的陪同下,杨玉华被转移到朝鲜妇女俘虏营里。杨玉华生性善良人缘又好,朝鲜的女战俘对她照顾有加,她很快就和朝鲜战俘营里的女兵成了朋友。虽然住在战俘营是一件艰苦的事,但他们都竭尽自己所能互相帮助其他人。
杨玉华展示自己缝制的五星红旗
虽然杨玉华在战俘集中营,但她永远不会忘记祖国。在朝鲜女战俘的帮助下,她秘密收集针线,并在监管放松时缝制五星红旗,她对祖国的无限期待就藏在这一针一线里,所有的红线都像是浸染了战友的鲜血。由于资源有限,她不得不多次中途停止缝纫,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新的材料后才能继续工作。终于,在她的长期努力下,耀眼的五星红旗缝制成功了!杨玉华轻轻地抚摸着红旗,抚摸过她亲手缝制的一针一线,脑海里浮现出了她的家乡、她的祖母和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友,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旁边的朝鲜女俘们看到杨玉华流下了眼泪,她们的泪也落了下来,虽然那不是她们的国旗,但她们对家乡、亲人和战友的思念却是一样的。这一点,她们所有人都与杨玉华的心相通连。
朝鲜女战俘对杨玉华的友好相待,杨玉华也和她们共进退。
有一次,朝鲜的女战俘集体抗议,没有一人向敌人投降。负责监管战俘营的美军无从下手,忽而灵光一闪,他们想到杨玉华是中国人,应该不会和那些朝鲜女俘一起绝食抗议,所以他们试图从杨玉华这里作为突破口,来瓦解这场抗议。于是一个美国中尉出现了,并且拿来了美味的食物放到杨玉华面前。经过长时间的绝食抗议,无论是谁,看到这样的美食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然而,杨玉华决心与朝鲜的女兵站在一起。她发誓不会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而让这次绝食抗议失败,她狠下心来,把这些饭菜推翻在地,并对他们这种行为感到不齿破口大骂了那些人。美国的那位军官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一怒之下把杨玉华踢倒了。之后杨玉华自己都不知道,当时有多少人围着她对她拳打脚踢,能感受到的只是身上的疼痛,直到打的杨玉华昏迷,满身血的躺在那,那些人才停手。
从那以后,美军再也没有贿赂杨玉华,但朝鲜的女战俘们和她的关系却越来越亲密,就像亲姐妹一样。现在在他们的心中,杨玉华不仅是战友,也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英雄。
志愿军女兵旧照
【打赢战争,在返程车上舍命保护队友】
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杨玉华自己对祖国的感情并没有减少一点,相反,对祖国的思念在一天天增长。她把自己缝的国旗贴在心口,永远把祖国放在心里。她一直强调要回国,要回家。终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祖国的怀抱向她、向那些战争中的壮士们张开了。是时,杨玉华和数百名被俘的朝鲜女兵一起坐了回国的列车。
1953年7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1953年8月8日,杨玉华登上了被释放的列车。她耳边再也听不到美国警官把他们押进车里时的声音。在她眼里,只有即将到达的家乡。祖国的草木此时似乎都在向她招手,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归来。
然而,美国士兵的粗鲁激怒了朝鲜的女战俘。她们不屈不挠的骨气是不允许让她们作为战胜国在回家前的最后一程还要看人脸色的。他们在火车上高声歌唱,歌声响彻云霄。开往远方的火车似乎是一台宣告胜利的收音机,向全世界宣告着正义的胜利。
然而,敌人也被她们欢快的歌声而激怒了。他们向车厢里发射了三枚催泪弹,试图挫伤朝鲜女兵的锐气。列车空间狭小,释放催泪弹造成的伤害无法估量。此外,朝鲜的一些女兵还带着孩子。杨玉华最先反应过来,跳起来扑向催泪弹,用他的身体来抑制烟雾的扩散,并掩护朝鲜同志和他们的孩子。三枚催泪弹在杨玉华的身上燃烧,燃烧着她的衣服,燃烧着她的皮肉。她没有退缩,她在心里告诉自己,她保护的是一车厢的人!也是战争胜利的喜悦,让她有力量来压制三枚催泪弹,朝鲜的战友们更是团结起来,唱着高亢的胜利之歌。最后她的衣服被烧了很多地方,身上有许多烧伤,但在她看来,这是战争赋予她的成就。她小心翼翼地在掏出护在胸前的国旗。幸运的是,国旗很安全,仍然鲜红耀眼,她把国旗紧紧地贴在胸前。
下了火车后,政治部主任杜平,立即走上前去欢迎杨玉华,紧紧地握着她的手,眼里噙着泪水,紧皱的眉头在见到杨玉华平安归来时才有了一丝放松。他和蔼地对杨玉华说。“你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祖国像母亲一样关心你。希望你好好休息,照顾好自己。”
杨玉华听后重重点头。心中的千言万语,在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什么都说不出口了!面对这么多领导、记者,她什么也没说,良久,泪水从脸颊上滑落,落在祖国的土地上。来自新华社的记者也围了过来,想请杨玉华谈谈她这几年的抗战经历,杨玉华小心地掏出了那面五星红旗,回想起自己从军的一点一滴。
杜平慰问被俘女兵杨玉华
回来后的杨玉华一时也不舍得休息,她回到了她的家乡重庆,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勤勤恳恳,她把自己的下辈子献给了山村的孩子们。多年后,白发苍苍的杨玉华在年轻教师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充满了欣慰。她从小就上战场报效国家。现在,在她的培养下,许多孩子又把自己的知识投入到了祖国的建设中去。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派出了无数的志愿女孩,像杨玉华一样成为战俘饱受蹂躏的花季少女也是不计其数。那些对报效国家充满热情的女兵的“忠诚骨头”默默地埋在了“青山”里。而且,他们的牺牲并没有白费。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战斗的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幸福与和平,杨玉华是他们的代表,她们就是千万个像杨玉华一样的有志儿女,杜平的话更是对他们每个人说的,祖国的母亲永远为她们张开怀抱,等待她们的英灵回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