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进入公元846年,距离大唐帝国开国皇帝李渊下葬献陵200多年以后,一个被后世称作唐武宗的皇帝下葬在献陵西5公里,陪伴他的始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武宗李炎是唐穆宗第五子,在他前面是两个短命的兄长,前后当政十几年。唐文宗病逝以后,宦官拥立李炎为帝。所以他们兄弟三人,父子四人,竟然都做过皇帝,在中国古代也是非常罕见的。如果放在其他年代,按说李炎就没有做皇帝的机会。

然而唐代末年,宦官专权,皇帝废立都操纵在宦官手里。在李炎的两个哥哥病逝以后,宦官拥立27岁的李炎为皇帝。但是李炎本人也不长寿,33岁即病逝,在位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炎在位期间,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发动灭佛运动,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这段唐朝中后期较为平稳的一段时间,被史学家称为会昌中兴。

李炎本人在历史上留下的一个重要一笔,就是发动了“灭佛运动”。中国历史上,大约有四次官方的灭佛运动。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三武灭佛”,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包括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若加上后周世宗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

佛教作为一种信仰,在中国民间有深厚的基础。很多皇帝也是忠诚的佛教信徒,包括李炎本人的祖先,都曾经非常推崇佛教。但是随着宗教的扩张,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寺院占有很多土地,但是并不纳税,损害了国库收入,并且与地主阶级也发生了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李炎的灭佛运动,主要是从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统治的角度来思考的。恰好他任命了一个推崇道教的宰相李德裕,帮他实施这个灭佛方案。

通过灭佛运动,佛教寺院财产被剥夺,僧尼还俗,寺庙废弃,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大量僧尼还俗,寺庙土地与财富收归政府所有,客观上也减轻了人民供养僧尼的经济负担。

这就是李炎留给历史的印象。由于他在位时间很短,继位的唐宣宗李忱又一次推崇佛教,所以灭佛运动时间很短。

李炎葬于端陵,位于今天三原县城东20公里的塬上,平原地区起封土。从这里往西10公里,是他同父异母的兄长,那个18岁即死于非命的唐敬宗李湛;往东5公里,是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唐陵中有四座未能依山为陵的,其中有三座就分布在这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炎的端陵也是平原地区起封土,大小和庄陵接近,都是规模比较小。可以看到晚唐的衰败,政府部门已经拿不出太多经费修皇帝陵。这一阶段的皇帝陵,规模上也比不盛唐的太子公主墓大多少。

四周遗址不多。现残存四门石狮2对、石马3对、华表、石人、翼马、鸵鸟各一。散落在树林和田野间,寻找比较困难。经过我们无人机搜寻,在小树林里面可以发现石狮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系列是《航拍唐十八陵》专题,大家可以关注本账号相关视频,收看航拍纪录片。也可以关注本号看其他皇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