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班大话君:秋深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复原后的小岭站老站舍。(笔者摄)

深秋时节,层林尽染,万山色彩斑斓。坐落在哈尔滨市阿城区小岭镇新兴村道上屯的中东铁路东线小岭站遗址建筑群,伫立在五花山的皱抱里。它是一处因线路改道而幸存的五等站旧址,经挖掘和活化利用还原了百年前历史风貌,浓缩了中东铁路东线建筑、自然风光之美,开中东铁路遗址活化利用之先河。

历史沿革和建筑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小岭站历史线路、房屋配置简明图(资料片)

小岭镇地处张广才岭完达山余脉,二道河子、石头河子绕山流淌。张广才并非人名,而是满语“遮根猜”发音,意为吉祥如意。小岭站建于1899年,距哈尔滨站78.3公里。曾用名小林站,大石头河子站。道上屯,顾名思义铁道上面的屯子。因建站时山脚下地域狭窄, 站舍只得依山而建。布局从高到低依次是员工住宅、候车室、路基股道、二道河子、湿地、大石河子。站区占地面积500垧,按中东铁路五等站标准配置设计,设有站舍、车务、工务、给水等设施。在绕山而行的二道河子之上,有一座三孔石墩铁路桥,现在只剩下桥墩。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中东铁路当局修建了一座兵营,驻有一个哥萨克骑兵排。总计约有建筑16处。同为俄式建筑,设计分等级,如俄国养路工宿筑高大、是正房,冬暖夏凉;中国养路工集体低矮,是厢房,像是工具、材料仓库。这种设计格局,在中东铁路沿线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笔者(左)2021年与中东铁路历史专家郑琦老师(右)考察小岭站。

(笔者提供)

1907年,车站有居民128人,俄国人居多。1935年日伪统治时期,扩建了候车室,增建了两栋民宅和一座小楼。俄式建筑高大,门窗宽阔,而日式建筑低矮、门窗狭窄。扩建后的候车室加盖了一座飘窗建筑,增加了面积、开阔了瞭望视野。新中国成立后车站人口增多,除铁路职工、家属之外,还成立了新兴、道上两个农业生产队。车站有铁路装卸队,装车货物有原木、块石和白灰。由于交通闭塞,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铁路通勤车(小票车)。

据史料记载,小岭地区地下矿藏丰富,有铁、铜、铅、锌等。早在金代即是炼铁之地,已发现炼铁遗址多处。且盛产优质石材。1899年3月,哈尔滨至阿什河站(现阿城站)通车之后,随即铺轨至小岭,遂向哈尔滨城市建设供应建材。如1901年建成通车的哈尔滨松花江大铁桥,其砌筑桥台、桥墩所使用的花岗岩石料,全部是在小岭车站附近采石场采制而成。如今伫立在太阳岛公园正门口长7.5米,厚2米,高4.3米,重150吨的“太阳石”,便是2003年由小岭阿什河边的西泉眼风景区采集到的。

勘测设计充满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被树木遮掩的小岭站老站舍后院。(笔者摄)

1897年秋天,中东铁路工程局第五勘测班到此测量,他们面对哈尔滨方向的一片沟壑一筹莫展。按常规设计线路走向应该取直,需在沟壑地段修筑一段超高路。但这样不仅耗时、耗资,而且高路基日后还有滑坡隐患。几经研究线路放弃取直方案,将线路北移沿山脚下铺设曲线绕行。尽管铺设曲线加剧了钢轨磨耗,而且限制了行车速度,但别无选择。于是工程局在山脚下设置站场,站舍依山而建。轨距1524毫米,曲线半径320米(已达最小局限),坡度15‰,即线路每延长千米,高度上升15米。钢轨类型32公斤/米,站线长度分别为580米、503米。它是中东铁路东线19个给水站之一。1900年铁路通车,嘹亮的汽笛声唤醒了沉睡的群山。伸向哈尔滨的铁路在此绕了一个半圆形的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老站舍侧面墙壁挂满藏品。(笔者摄)

曲线为日后安全留下了隐患。钢轨磨耗异常严重列车一过曲线,车轮啃钢轨发出“吱吱”声响,落下一层铁沫子,而且钢轨容易折断;水害对行车构成威胁。春季山上冰雪融化,雪水流向路基,夏季山洪暴发,路基常被冲毁;由于路基含水量大,冬季线路起冻害,线路被冻得七高八低,列车限速通行。新中国成立后,列车提速,运量增加,这里成为干扰运输的瓶颈,经铁路部门研究决定,线路改道,废弃原中东铁路小岭站。

修建复线另辟车站

1958年,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新香坊至亚布力间修建复线(双线)开工,小岭站改道即在其中。1960年改道工程动工,绕山而行的曲线改道南迁;小岭站亦向南移动2公里,另辟新站区。原小岭站俄式建筑变成职工住宅。新筑复线高路基近似直线,全长约1000米,最高处22米,相当于五层楼房④。筑路施工没有机械,路基工程靠“人海战术”挑土篮子完成。一时间“三山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高路基工程按期竣工。

当时,小岭镇街区为一正方形,方圆约1华里。修高路基镇东北角被切去一半。而且原有车道和河道被路基阻断。铁路部门在高路基处修建两处涵洞。其中一处加宽,河道和车道各占一半,平时河水、车马行人各行其道,遇有河水暴涨,涵洞亦可泄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远眺小岭站旧址一角。(笔者摄)

谁料1962年复线开通不久,高路基开始下沉、滑坡。于是,铁路部门开始用土毛石补充路基,因路基太高,土毛量少不够用,多了太重下滑更加严重。经哈尔滨铁路局局长黎波涛率工务处长王兆忠等工程师现场勘察,决定用炉灰补充路基,除了减轻路基压力之外,还起到了防寒、消灭冻害的作用。从当年4月份开始每天卸20车,各机务段存的炉灰不够用,后来由哈尔滨“三大动力”厂(锅炉厂、电机厂、汽轮机厂)负责供应炉灰。4月至7月卸炉灰2000余 车。此后,又在高路基两侧栽树育林,使高路基日趋稳定,安全行车到至今。

1960年复线工程站改线时,小岭站新站舍落成。1984年因车站客、货业务增多,又另行新建三层楼站舍,这两处站舍隔线相望。由此,小岭站三座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站舍同在,这在全国铁路也是少有的。

谢苗·卡斯普被害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小岭站山间的绿色植物。(笔者摄)

1933年8月24日暴雨之夜,哈尔滨道里马迭尔饭店(现中央大街马迭尔)老板约瑟夫·卡斯普的儿子谢苗·卡斯普(法国籍,在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回哈),用自己的汽车送和他一起唱歌的女友回家时,在面包街(现道里红专街)被日本宪兵队唆使的5名俄匪绑架,索要30万赎款。数日后绑匪将谢苗·卡斯普秘密转移到小岭站。10月22日,被绑匪关押在小岭站密林中、备受折磨的谢苗·卡斯普第一次写信给父亲约瑟夫·卡斯普,恳求支付赎金,解救他脱离魔窟。然而,马迭尔老板约瑟夫·卡斯普通过报纸给儿子谢苗·卡斯普回信,讲述了自己财产已两次在银行抵押,负债累累,而且马迭尔已转予两个儿子的名下,不可能再贷款,无力支付赎金的苦衷(或许以此拖延时间)。

11月24日,受日本宪兵队指使,谢苗·卡斯普被绑匪杀害。12月2日,法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副领事钱邦率特遣队奔赴小岭,搜捕关押谢苗·卡斯普的地点。次日,哈尔滨日本宪兵队发布公告,在小岭附近发现了被折磨致死的谢苗·卡斯普的尸体⑤。

俄匪为何将谢苗·卡斯普关押在小岭站?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小岭站地域偏僻,但乘火车只需3小时;二是绑匪家住哈尔滨,轮班看押,交接班乘火车比较方便;三是小岭站有铁路电话,便于绑匪与哈尔滨日本宪兵队互相联系。

小岭站遗址建筑群,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现已成为哈尔滨远郊一处新网红和打卡地。中东铁路建筑是不可再生资源,挖掘和活化利用是最好的保护方式。

本文原载《北国旅游》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