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把社交看得非常重要。

对朋友很依赖,喜欢黏着小伙伴,凡事把朋友放在第一位。

一旦不被欢迎就非常不安,为了自己的小圈子可以放弃底线。

这种孩子,被《亲密关系》的作者克里斯多福·孟定义为“友谊脑”。

根本特质,就是自我认同感低,把自我的价值建立在外界的认可上。

具体表现,就是敏感、不自信,患得患失,容易精神内耗。

那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呢?还得从我们的教育说起。

首先,是一个错误观念——你必须拥有朋友,必须外向。

但事实就像最近一期《十三邀》中,北大教授林小英说的:

“没有哪种人格特质高于另外一种的说法,人为什么必须活泼外向。我就不爱说话,喜欢独处,有什么问题吗?你说这是情商低,可为什么要情商高?”

也就是说,评价体系的单一,对孩子是一种误导。

第二个,是焦虑感的传导——多个朋友多条路,没有朋友没有路。

这种观念,从一开始就否定了个人的能力,让孩子因为焦虑不得不去结交朋友。

第三个,是高质量陪伴的缺失——当孩子从家里得不到关爱,就只能从外面寻找。

看到这,你或许会有点沮丧,但别忘了,孩子本身的可塑性是很高的。

只要及时纠正,健康的人际关系,说建立也很快。

关键在于,大人们怎么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