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篇佳作,观世间百态,享人文情怀
图文/外 先 首席编审/方 孔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
11月4日,著名语言学家骆小所教授受邀前往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了一场题为“语言的重要性及其学科建设”的学术讲座。骆教授是当代语言学界的权威人物,担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语言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并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本次讲座由副校长苏军国教授主持,党委副书记张兰仙教授及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的4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
骆教授在讲座中指出,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至关重要,堪称强国之基。在现代高校发展中,加强语言学科建设尤为关键,需注重整体、特色发展及人才培养,树立正确语言观。他进一步区分了自然语言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两类。艺术语言体现了发话主体的自然性,随语成韵,随韵成趣,是情感与审美活动的自然流露,超越理智,展现灵活性和创造性,具有动人魅力。
艺术语言不拘泥于常规语法,而是遵循活法,创造不同意象揭示主体心理。相比之下,科学语言则遵循理性逻辑,语法严谨。骆教授认为,艺术语言是情感的丰富化和个性化,创造超越的精神世界。科学语言研究共性,艺术语言则研究主体情感的个性。艺术语言能灵活传递主体情感,寓认识之深理于其中,体现主体个性。
艺术语言依靠意象直接表现情感,创造过程为心灵创造,构建超越的精神境界。科学语言认识世界,艺术语言则感知世界,形成两者区别。艺术语言的表述虽不完全反映客体,但激活主体情感,增强感知度,淡化抽象度。
骆教授总结道,科学语言是理性认识言语形式,艺术语言则是审美发现。艺术语言创造过程为审美发现,归属情感世界,呈现动态言语和语义表述。它规范意蕴之象,展现特定指谓与表达系统,遵循独有规律与范式。本质上,艺术语言创造是审美发现过程,美感源于主体感性存在和活动,指向非实体性价值领域。
科学语言偏向抽象,艺术语言则具象,塑造生动形象。主体创造艺术语言时,审美活动构建审美意象,意象为艺术语言本质。艺术语言蕴含主体情感、意志和精神,充满生机,随情感变化生成,展现灵活性。艺术语言形象是主体生命体验和情感的形式化表达,外在感人,内在丰富,引人遐想。骆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刻,激发了现场师生对语言学研究的热情。
人文学院院长张蕾梅表示,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未来将强化专业特色,在边疆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上取得显著成果,为打造优质国门大学贡献力量。讲座前,党委书记王根顺、校长杨明宏向骆教授介绍了学校学科建设情况,骆教授则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