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青年出品
摘要:这一嗓子“别喊了”之所以赢得舆论支持,在于公众早就对赛场上那些脱离了专业欣赏、不尊重运动员、打乱比赛节奏的“饭圈式观赛”深恶痛绝了。日常宣传中有“高级黑”和“低级红”,赛场上那种无视比赛节奏“乱加油”的嚎叫,起到的效果也是低级红、高级黑,自以为很高级很红,实际上很低级很黑。但多数时候,运动员似乎都是忍着的,很少有人敢去“冒犯”那些以支持之名乱入嚎叫者。
很少有这样,一个运动员“道歉”后,评论区一边倒地“拒歉”,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道歉不够真诚,而是觉得完全没必要,怼得非常好,该道歉的不是运动员,而是被怼的人。确实,郑钦文完全没必要致歉,那声“别喊了”的大吼,跟她的挥拍一样钢劲有力。
11月4日晚,备受关注的中国金花郑钦文迎来本年度WTA(女子网球协会)年终总决赛小组赛第二场的较量,她击败前温网冠军莱巴金娜,迎来年终总决赛小组赛首胜。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郑钦文回应了比赛中让观众“别喊了”。她致歉说,有一瞬间情绪没控制好,非常感谢现场的中国粉丝们。
这个致歉,真得没必要。看了比赛的很多球迷都说,观赛时特别烦那些乱喊乱叫的,不是局休间的乱喊,分与分之间,那些低级嚎叫很容易干扰球员,也影响了观众观赛感受。评论区都在力挺郑钦文那一嗓子,说:也没落后,加什么油。如果每个选手都有这种魄力就好了,我现在看乒乓球都需要静音了。网球就是硬气,不需要饭圈。早就希望有这么一嗓子了,她忍好久了,吼完之后立马在线。
是的,运动员是靠自己的本领吃饭,靠自己的竞技能力拿冠军,不是靠“加油”。赛场当然离不开观众,球员也球迷喝彩的滋养,但更多时候,是球迷和观众从运动员的精彩表现中获得愉悦和力量。观众买票看比赛,球员竭尽全力去拼,球员不欠球迷的,所以没必要“惯着”球迷。不要觉得“花钱买票了”就是大爷,你要带着感恩戴德之心看待花钱看比赛的,别人喊“加油”你得感恩。真不是这样的关系,球迷与球员没有这种精神上的支配与依附。
这一嗓子“别喊了”之所以赢得舆论支持,在于公众早就对赛场上那些脱离了专业欣赏、不尊重运动员、打乱比赛节奏的“饭圈式观赛”深恶痛绝了。日常宣传中有“高级黑”和“低级红”,赛场上那种无视比赛节奏“乱加油”的嚎叫,起到的效果也是低级红、高级黑,自以为很高级很红,实际上很低级很黑。但多数时候,运动员似乎都是忍着的,很少有人敢去“冒犯”那些以支持之名乱入嚎叫者。明明很是反感,脸上写满厌恶,语言上却小心翼翼,怕得罪嚎叫者。“嚎叫者”似乎有一种理直气壮的赛场正确、道德正确,让运动员不敢碰,有时被嚎叫严重影响了,还得堆着笑脸假装说“谢谢噢”!
在我印象中,像郑钦文这样敢于大声说出来的,有两个,第一是全红婵。奥运接受采访时,全红婵说观众呐喊会打断她的思路,她说,每次比赛的时候,都特别想让观众和粉丝在我跳之前不要喊,让我好好想想动作,跳前他们一喊,就会打乱我的思路和节奏。某场比赛后,她受访时就直接说,第三次失误是因为当时观众呐喊太吵了,打乱了她的节奏。另一个是樊振东,面对球迷时他也很理性,一直在拒斥饭圈。他曾数次发文,呼吁球迷远离饭圈陋习,不要窥探正常的训练生活,尊重球场秩序和礼仪。相比某些热衷于护粉、宠粉,不敢在粉丝面前说出一个“不”字的人,这些划清边界的“不”真是非常可贵。
对违反观赛礼仪,影响比赛节奏的人,当然没必要惯着。但很多时候,运动员背负着太大的压力,不敢得罪球迷,不敢对打乱节奏的低级嚎叫说不。比如一场比赛中,赛场的加油声太吵,严重影响氛围,某运动员比赛时的表情和唇语遭网友解读,“某某某说吵死了”冲上热搜。赛后,这个运动员辟谣称:“我没说啊,可能是表情产生误会。”赶紧去解释,害怕被“误解”,特别理解运动员的这种“怕得罪人”的态度,但如果大家都忍着,不去“引导好”乱叫的粉丝,那种干扰赛场和体育的饭圈式陋习会愈演愈烈,运动员也会成为受害者。
运动员不欠那些喊加油的,该吼就吼,不必道歉。你道歉了,他们还真觉得自己受委屈了,下次乱喊得更起劲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