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644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作者:张国华
单位: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
如果说医院里哪项检验项目最常见,恐怕非血常规莫属了。的确,血常规检查在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以及健康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尽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解读 血常规化验单时,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血常规化验单出现很多“箭头”=大病?
一份密密麻麻的血常规化验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上下跳动的箭头。看着血常规化验单那一串串数字和上下跳动的箭头,难免让人心生恐惧,仿佛自己已经生了一场大病。
然而, 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有时候血常规化验单出现很多箭头并不一定代表大病。比如儿童的血常规化验单,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的儿童血常规参考范围来源于成人,由于儿童和成人的血常规参考范围存在差异,且儿童在不同年龄段之间也会有细微差别,盲目以成人血常规参考范围来解读儿童血常规结果,无异于给一场本不存在的“大戏”加戏,所以儿童血常规化验单出现箭头并不一定意味着大病。
误区二、血常规化验单没有出现“箭头”=正常?
血常规化验单各项指标都有相应的参考范围,如果血常规某项指标出现异常,通常会用箭头进行提示。
正常情况下,血常规化验单没有出现箭头提示,一般表示血常规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都在参考范围内。然而,血常规化验单没有出现箭头提示,并不能完全排除存在潜在疾病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血常规化验单没有出现箭头不一定代表正常。
因为有些疾病的早期可能不会引起血常规各项指标的明显变化,比如急性感染的早期可能由于血液中的各种细胞还没来得及反应起来,身体此时已经生病,但血常规各项指标都可以在参考范围内。
因此,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身体不适,最好及时就医,不能因为血常规化验单没出现箭头就认为自己没生病。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症状来分析,症状是主导,血常规检查结果只是参考。
误区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细菌感染?
当病菌入侵身体时,白细胞会出动中性粒细胞来抵抗入侵,通过趋化、附着、吞噬等一系列 动作来消灭入侵的病菌,所以中性粒细胞在血液里充当抵御细菌的作用。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常见于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但是,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并不一定表示身体存在感染,更不能说是细菌感染;反过来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没有升高也不能完全排除细菌感染。
有些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也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某些药物也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比如糖皮质激素、红霉素等;某些生理状态下也可能会引起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比如饱餐、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等;某些疾病也会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比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因此,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并不一定代表细菌感染。
误区四、淋巴细胞升高=病毒感染?
当病毒入侵身体时,淋巴细胞会嗅出病毒的“气味”,召集更多的“兄弟”集结起来把病毒赶出去,此时淋巴细胞会升高。一般来说,淋巴细胞升高常见于病毒感染,比如 EB 病毒、 腺病毒等等。
但是,淋巴细胞升高并不一定代表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感染,比如百日咳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淋巴细胞也会升高。因此,仅凭淋巴细胞升高就判断是病毒感染是不对的,不能单凭一个指标妄下结论。
误区五、白细胞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白血病?
很多人拿到血常规化验单的时候,看到血常规化验单上白细胞结果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时,心里就会紧张起来,担心是否得了白血病,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其实,白细胞超出正常参考范围并不一定意味着白血病,很多原因都可以导致白细胞升高。比如剧烈运动、感染性疾病 等。因此,当身体出现白细胞升高时,不要过分担忧,更不要自己妄下结论,此时应该保持冷静,主动咨询医生,寻求医生的帮助。只有通过医生的专业诊断,才能判断身体是否真的存在白血病或其他疾病。
总之,血常规化验单,就像是我们身体的“晴雨表”,它可以告诉身体可能出现的某些状况, 但并不是绝对的判断依据。不能单看血常规某项指标的结果就轻易下结论,而应该结合病史、 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来源:检验医学
告诉小伙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