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頔 北京报道
9月下旬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有效落实存量政策的同时,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各项增量政策措施正在加快出台实施。
怎么理解“一揽子”与“增量”的意义?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力度如何?一揽子增量政策又将形成怎样的政策合力?
近日,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就这些问题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一揽子”主要说明了政策措施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确保了各领域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量”则同时体现出不仅政策规模力度较大,而且政策举措也具有创新性。尽管不同政策的落地显效时间有所差别,但其已被统筹考虑在一揽子增量政策之中了。
谈及下一步,董煜认为,地方在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过程中,要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工作力度,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同时,在化解房地产风险方面,地方政府也要有所作为。
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体现了坚决性和灵活性
《21世纪》:近期中央出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多部门相继就一揽子增量政策进行系统落实。为什么一揽子增量政策会选在这个时间推出?你怎么看推出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董煜:任何决策都需要一个发现情况、判断问题再出台措施的过程。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已经提出了“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从准备周期来看,此时已经开始对一揽子增量政策有了研究。
7月、8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压力在持续增大。对此,中央果断出手,没有任何犹豫,接连打出政策组合拳。中共中央政治局于9月2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通常来说,每年讨论经济问题的政治局会议约为三次,分别在4月、7月和12月。此次会议在9月召开,时点并不常见,会议强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体现了中央决策的坚决性和灵活性。
《21世纪》: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涉及财政、金融、消费、投资、房地产、股市、就业、民生等各领域,由各主管部委分别落实。目前金融、宏观调控、财政、房地产、市场监管等部门已经相继公布了各自领域的政策,还有一些增量政策即将出台。怎么理解这个“一揽子”?各个部门分别发布的政策中有怎么样的逻辑联系和节奏?又将怎样形成合力?
董煜:“一揽子”主要说明了政策措施的综合性,一方面一揽子政策往往涉及到的部门多、领域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政策链条比较长,因此需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目前,国家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成熟的机制来统筹一揽子政策。
从中央层面看,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实工作。这意味着中央在明确加快实施增量政策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相关部门政策考虑的汇报,并统筹考虑形成一揽子方案执行。
从部门层面看,国家发展改革委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10月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顶层设计、具体目标、各部门工作分工等做了介绍,也提出了将用好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提升各领域政策目标、工具、力度、时机、节奏的一致性和匹配度。作为综合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起到政策衔接协调的作用,从而形成一揽子的政策效果,这也体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系统性。
《21世纪》:相比于以往的“一揽子”政策,此次特别强调政策的“增量”。增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增量政策带来了哪些红利?
董煜:“增量”政策是与“存量”政策相对的,我认为此次一揽子增量政策不仅在力度上有增量,同时也在政策举措上有创新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此次推出的政策力度是比较大的,在政策规模上体现了增量。比如,在年内提前下达明年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清单等。另一方面,推出了很多新的政策举措,在政策方式方法上体现了增量。比如,金融部门为提振资本市场出台了很多新的政策安排等。
此外,这个增量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政策增加的过程,一揽子增量政策是陆续推出的,相当于不断向政策工具箱中增加相应的工具,是一个增量投放的过程。
财政政策将会精准有效发力
《21世纪》:目前,一揽子增量政策在提振资本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方面已经显现了效果,但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修复仍需要一个过程。有观点认为,一揽子增量政策对四季度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限,也有观点认为随着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大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GDP数值会拉高,但微观主体与宏观数据的温差依然会持续。你是否认同这样的判断?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地显效会有时滞和翘尾吗?如何做好今明两年经济发展的稳定过渡?
董煜:有些政策见效是比较快的,从目前已经公布的一些高频数据可以看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随着政策持续投放,效果还将持续显现。
从消费领域看,9月份“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经开始显效,10月份旅游收入增长超过旅游人数增长,而“双十一”将拉动消费增长。从投资看,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将在四季度形成实物工作量,此外房地产止跌回稳的迹象也已经显现,将带动大宗商品等价格企稳回升。
有些政策从发力显效到微观主体能够感受到还需要一定时间,以大项目投资为例,随着资金下达形成实物工作量,对拉动经济增长是会起到作用的,但要传导到就业、收入端,形成明显的感受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一揽子增量政策正在密集投放,按照客观规律看,有些政策见效快,有些政策则见效相对慢一些,还有些明确了方向正在走法定程序。国家发展改革委特别强调,坚持长短结合,统筹做好今明两年政策的衔接,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这说明一揽子增量政策对政策显效速度有统筹考虑,不仅统筹了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发展,也考虑到了“十四五”顺利收官。
《21世纪》:相比于其他已经明确的政策措施,被市场寄予厚望的财政政策还在推进法定程序。你会担心财政政策来得太晚,无法为拉动今年增长出力么?在一揽子增量政策中,财政政策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是什么?你有什么期待?
董煜:财政政策不会来的太晚,因为一揽子增量政策是有整体性的。
一揽子增量政策聚焦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财政政策在各方面都将发挥作用。从目前财政部所释放的信号看,态度是比较坚决的,一方面将支持扩内需,另一方面将支持化债,这是既给经济做加法,又给风险做减法。
对于财政政策的具体力度以及成效,还需要继续观察,从财政部已经做了“近年来力度最大”的表述看,我还是有信心、有期待的,相信即将到来的财政政策将会精准有效发力。
地方要发挥创造力加大助企帮扶力度
《21世纪》: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要完成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四季度拼经济压力较大。近期多个经济大省纷纷表示挑大梁拼经济。对于用好一揽子增量政策,对地方四季度拼经济你有什么建议?
董煜:中央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地方在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过程中,要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工作力度,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一揽子增量政策将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在化解房地产风险方面地方政府也要有所作为。
此外,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当前中央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信号非常明确,地方政府在化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也可以与一揽子增量政策中加大助企帮扶力度的措施相结合。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直接影响地方的营商环境,一揽子增量政策提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同时也提出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的政策不会停、不会少。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去研究落实中央精神,同时发挥创造力,在助企帮扶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相信会对四季度和全年经济增长带来拉动作用。
《21世纪》:下阶段政策还需要向哪些领域发力?你还有什么具体的政策建议?
董煜: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显效不仅要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同时也需要改变市场预期,形成信心稳定的发展氛围。
此次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推出,给国家经济治理带来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此次宏观调控中对预期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超过往,相信通过复盘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实施过程,进一步研究如何完善一揽子增量政策发挥作用,能够在宏观调控中更好发挥预期管理的作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