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大选之日,拜登批准了最后一次对台湾当局的军售许可,这次可不是什么破铜烂铁,而是相对来说比较先进的的NASAMS防空系统,这一系统不仅是美国本土防空的重要装备,更在乌克兰战场上频频亮相。
NASAMS(挪威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是一套中程防空系统的典范。该系统最大作战半径为40公里,最大拦截高度约为21公里,采用高度模块化设计,每个火控单元可同时追踪最多72个目标,并对其中12个目标进行同时攻击。系统配备的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经过地面发射改装后,不仅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还能有效应对低空、超低空目标。这种性能特点使NASAMS特别适合防御巡航导弹、无人机和战术战机等中低空威胁。
从实战表现看,NASAMS在乌克兰战场的表现令人瞩目。面对俄罗斯的巡航导弹和"扎波罗热"自杀式无人机攻击,该系统展现出近90%的拦截成功率。更重要的是,其开放式系统架构允许与多种雷达和传感器协同工作,这种互操作性使其能够无缝接入现有防空网络,大幅提升整体防空效能。
如果部署在台湾,NASAMS将在台湾西部平原地区的关键军事设施和城市群都在该系统的保护范围之内。系统的机动性使其能够在战时快速转移,避免被定点摧毁。
NASAMS能够有效拦截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群,这恰恰是未来可能面临的主要空中威胁。该系统的多目标同时交战能力,使其能够应对饱和攻击。
NASAMS将与台军现有的爱国者远程防空导弹和天弓中程防空导弹形成互补,构建起低、中、高空三层防御网。特别是在中低空区域,NASAMS能够填补现有防空系统的盲区,显著提升整体防空能力。
此外,NASAMS的价值还体现在其威慑效果上。该系统的存在将迫使任何空中进攻行动付出更高代价,需要投入更多的电子干扰和压制资源。这种"成本施加者"的角色,正是美国"小型铁穹"战略的核心所在。通过在台湾部署具有针对性的防空系统,美国试图将任何军事冒险的代价推高到难以承受的程度,从而达到威慑的战略目标。
此次军售的关键不在装备本身,而在于其象征意义。NASAMS系统由挪威康斯伯格公司与美国雷神公司联合研制,首次将欧洲防务企业引入台海军售,显示出美国正在努力将欧洲盟友拉入台海议题。该系统作为中程防空的关键一环,可与台军现有的爱国者导弹和天弓导弹形成互补,大幅提升台湾的整体防空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防空系统的部署将显著增加任何空中进攻行动的成本和风险,从而达到威慑的战略目的。
回顾历史,美台军售的性质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美国对台军售长期采取"以旧换新"策略。譬如1992年出售给台湾的150架F-16A/M战机,实际是美国空军淘汰的早期型号。即便是对台出售的817公斤炸弹,也大多是越战时期的库存。
然而近年来,这一模式正在发生显著改变。首先是装备代际的跨越式提升,从二手货到准现役装备,再到如今的白宫同款防空系统。其次是军售频率明显加快,仅2023年就完成多轮对台军售。
最引人注目的是参与方的扩大,拜登政府此次对台军售的举动,实际上暗含着双重战略考量。从整体战略层面看,利用台海问题牵制中国大陆是美国两党的基本共识。无论是特朗普时期的高调"挺台",还是拜登政府的"风险管控",其本质都是围绕着同一战略目标展开。拜登政府此次推动NASAMS军售,某种程度上只是加速了这一既定战略的执行进程。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军售的深层政治考量。NASAMS系统由美国雷神公司与挪威康斯伯格公司联合研发,将欧洲防务企业引入台海军售具有特殊的战略意涵。对民主党而言,这是向欧洲盟友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美国不仅承诺保护欧洲安全,还愿意与欧洲分享亚太地区的军火市场。这一举措巧妙地将欧洲防务工业的利益与美国的印太战略捆绑在一起,实际上是在为可能到来的特朗普第二任期预设障碍。考虑到特朗普此前多次威胁削减美国对北约的防务投入,甚至暗示可能退出北约,拜登政府通过军售搭建美欧防务产业链,既能强化跨大西洋同盟关系,又能制造实质性的经济纽带,使得未来任何削弱美欧安全合作的举动都将面临更大的政治和经济成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