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农历正月初八,是文七妹的生日,但老人家此时已离世一年多,其子毛泽东和弟妹来到楠竹坨拜祭母亲,此时的毛泽东沉浸在对母亲的追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少年毛泽东而言,母亲的仁慈与纯朴,造就了他对穷苦百姓的怜悯,也为他日后成就伟业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毛泽东十分敬重自己的母亲。

文七妹,生于1867年,因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小名叫七妹,而她的真实名字叫文素勤。其娘家是湘乡四都唐家坨,与韶山冲相隔一座云盘大山。1885年,18岁的文七妹嫁给毛顺生,文七妹性格温柔贤惠,而毛顺生性格刚烈倔强,正好互补,所以两人婚后的生活比较和谐。

文七妹为毛顺生生下五男二女,可惜二子二女都夭折。

由于文七妹在前八年所生的孩子都夭折,因此当26岁的文七妹生下毛泽东,就抱着他回到娘家住,不久,文七妹与母亲抱着毛泽东来到观音前拜谢,并取名“石头”,寓意好养好长。

后来,文七妹干脆让毛泽东认七舅母为干娘,认七舅舅为干爹,这是因为他们家多孩子,寓意托付、好养。由此可见,文七妹对毛泽东是疼爱有加的。再后来,文七妹又生下毛泽民、毛泽覃,并且收养了毛泽建做女儿。

由于毛顺生做小生意,经常要在外奔波,所以,婚后文七妹便包揽了家中里里外外的事务,既要照顾年迈的公公毛翼臣,又要抚育孩子。除此之外,文七妹还要养鸡喂猪,下田劳作,当时毛家有水田20余亩,仅仅农忙时请一个长工,其余时间都是文七妹一人负责打理。可以说,文七妹,人如其名,在屋场,她是最勤劳、最辛苦的人。

尽管生活的担子很重,抚养后代的任务也很重,但是母亲文七妹为人宽厚、慈祥、也没有封建观念,对于儿子、女儿一视同仁,虽然毛泽建不是亲生的,但她却视如已出。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文七妹如此疼爱过继的女儿,实属罕见,这也表现她是一个博爱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严父毛顺生,慈母文七妹对毛家兄弟的影响更大。教育家说:一个好的母亲胜过一打特级教师,而文七妹正是这样的好母亲。她的美德和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毛家兄弟思想和性格。

文七妹心地善良,对穷苦人家极具同情心。她时常通过生活的小事教育孩子,凡事多为别人着想,舍已待人。当穷苦人家上门讨米时,她都会拿给他们。文七妹还常常带着毛泽东出门接济别人,做善事,正因如此,母亲的美德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毛泽东,让他对穷苦人家极具同情心。

有一年冬天,毛泽东在上学途中,碰见一位衣着单薄的青年。在风雪天气里,青年冻得瑟瑟发抖,不停地哆嗦。于是,毛泽东主动和他寒暄,当毛泽东得知青年穷得衣服都买不起时,他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一件夹衣送给他。放假回家,家人帮忙收拾衣服时,发现毛泽东衣服的衣服少了一件,在家人的追问下,毛泽东才说出实情。

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弟弟毛泽民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有一次,毛泽民在鱼塘边发现几片鱼鳞,他便猜到有人偷了他家的鱼。于是,当晚,毛泽民就蹲在暗处,静候偷鱼人的出现。果然,没多久对面的一户人家就蹑手蹑脚地来到鱼塘,偷鱼人先捞了一条8斤左右的大青鱼送回家,然后又来继续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民

这时候,蹲在一边的毛泽民憋不住,急忙追了上去,用身体塞住偷鱼人的屋门。偷鱼人羞愧难当,只好让毛泽民把两条大青鱼拿走了。

毛泽民到家后,迫不及待地把刚才的事情告诉母亲:

“咱家的鱼塘已经丢过好几次鱼了,今天,总算把偷鱼人抓住了!”

没想到,母亲文七妹脸色大变,她语重心长地教导孩子:

“捞鱼那家人生活有困难,那两条鱼就让他拿吧!”

毛泽民听了母亲的教诲,觉得很有道理,决定把鱼送给那家人。当他离开时,母亲喊住让他再带些盐。文七妹说:

“穷人家冬天摸鱼,多半是为了过年有腌鱼待客,盐贵,没有盐怎么腌鱼。”

于是,毛泽民拿着鱼和盐来到那户人家,只见那人仍然抱着头蹲在地上,一脸的懊悔与痛苦。他的房子十分简陋,里面连锅碗盆都不齐全。母亲的细心和善良,在毛泽民心中对她油然而生出一股钦佩。

同情和帮助穷人,是善良的文七妹对毛家兄弟的一再教诲,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毛家人有着“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他们走上一条充满牺牲,充满艰难又充满希望的道路。

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并不缺乏安稳闲逸、升官发财的机会,但他们视富贵如粪土,毅然选择枪林弹雨的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文七妹一生操劳,积劳成疾,因此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并且越来越大。1919年,毛泽东把患病的母亲接到长沙医院治疗,后来在好友蔡和森家里休养。在大家的悉心照顾下,文七妹的病情有了起色。毛家兄弟也趁着这次机会,搀着母亲到一家照相馆拍照,这是母子四人仅有的一张合照,可惜,缺了父亲毛顺生。

母子四人在长沙的这段时光是快乐的,当时五四运动风起云涌,文七妹亲眼目睹毛泽东等人组织的湖南新文化运动,这是她一生中唯一见过的大世面。可是,当时医疗条件还是比较落后,文七妹也只能坐等命运的安排。她一生崇尚节俭,在大城市的开支比较大,再加上让儿子和蔡家整日伺候着,让她内心感到内疚,所以要求回到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文七妹回到了上屋场疗养,当时的上屋场比较偏僻,医疗设备落后,所以文七妹的病情非但没好起来,反而恶化了。到了夏至,天气炎热,毛泽民看到母亲大汗淋漓,便端来一盆温水,对母亲说:

“娘,天太热,你身上都湿透了,我来给你擦个澡吧!”

文七妹唠叨道:

“你都是个男子汉,怎么能给娘擦澡呢?”

毛泽民却说:

“我是娘的儿子,怎么不能给娘擦澡呢!”

文七妹见说服不了儿子,便假装生气地用手在他头上拍了两下。与其说是拍了两下,倒不如说是轻轻爱抚两下。顿时,毛泽民就泪流满面,他之所以流泪,并不是因为母亲打痛了他,反而是因为这两下打得太轻,母亲身体欠佳,没有力气,所以毛泽民忍不住流泪了。

1919年8月20日,文七妹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在她临终前,张着嘴,断断续续地说:

“泽民……,你们兄妹四人,只有泽建一个女儿,你三兄弟都比她大,你们要把她当成亲妹妹看待……。”

听了母亲的话,毛泽民连连点头:

“母亲,您放心,我们一定把泽建当亲妹妹看待。”

最终,母亲文七妹喊了几句石三伢子,就失去了知觉,离开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建(中间)

当时,毛泽东与弟弟毛泽覃听到母亲病重的消息,马不停蹄地赶回来,但是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即便兄弟俩一天一夜走一百多里的山路,也没能及时赶回来,见母亲最后一面。此时,母亲已过世两天了,按照韶山的习惯,母亲早就入棺。

面对母亲的去世,毛泽东悲痛欲绝。没有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成了毛泽东今生的遗憾。

毛泽东一直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

毛泽民不忍心哥哥如此伤心,说:

“哥,你也不要过于伤心了。你不知道,娘在临终时,一直在呼唤着你的名字,说你为什么还不回来?”

听到弟弟的话,毛泽东更加泪如泉涌。他含泪写下了《祭母文》,并且还作了两副灵联:

“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这两副灵联,描述了母亲文七妹对毛泽东的养育之恩,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和爱戴之情。

祭拜完母亲的当晚,毛泽东一家人聚在一起,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因为这个寒冷的晚上,在毛泽东的耐心开导下,毛家兄妹懂得了“国乱民不安生”的道理,决定投身革命事业。1921年农历正月初十,毛泽东一家人先后离开韶山,走上了报效祖国的道路,延续母亲那舍已为人的伟大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七妹,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用最真的性情和最真挚的爱和善良,打动每一个人。她虽渺小,但她却培育了一代伟人。

参考资料:《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