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读毛泽东传记,看到他中年时屡遭打击、愈挫愈勇的经历,感慨万分。

毛泽东遇到的那些坎,随便哪个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座山。

可毛泽东却如履平地,关关难过关关过,成就传奇般开挂人生。

他是怎么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不惧权威、自讨苦吃,年轻时做好过坎的身心准备

出生在富农之家的毛泽东,人生本可以过得更轻松。

按照父亲规划的人生路径,读点书操持家务,娶妻生子把殷实的小康之家延续下去。

但这个拜石头为干娘的石三伢子,却生来倔强。

读了《盛世危言》《新民丛报》这些启蒙读物后,就再也搂不住向往更大世界的心。

十几岁就和父亲斗争,甚至以跳塘相逼,坚决不按照父亲的脚本过一生。

争取到离家读新式学堂的机会,毛泽东就再也没有回到旧的生活轨道上。

在长沙求学时,毛泽东深感未来如果要承担大任,就不能过常人的生活。

年轻时的毛泽东习惯于死磕自己。

他常常自己把学习生活调到困难模式。

读书,以他的智商做一个老师夸的好学生不难。

可他不按常理出牌,绝不做门门功课考第一的好学生。

觉得有用的文史类课程,发奋钻研。

觉得没用课程,像美术,丝毫不给老师面子,直接画个鸭蛋交卷。

他还经常领导同学反抗学校腐败的行政。

在危险的边缘游走,全靠自己过硬的文史功底博得相关老师的欣赏。

校方几次都想把破坏校规的毛泽东开除,多亏杨昌济、袁仲谦等资深老师作保,才没有把他开除。

毛泽东清醒地意识到,除了学到真本事,还要有好体格。

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文章《体育之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深入分析了体育对于振兴国族的重要性。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没有好身体,一切都无从谈起。

毛泽东一扫文人只知读书、不习锻炼的陋习,热心体育锻炼。

越是天热,越是天冷,就越是他努力锻炼的时候。

每到周末、假期,远距离徒步、爬山,渡江过河。

下暴雨,脱掉衣服让雨淋。

烈日下,脱掉衣服日光浴。

大风起,迎风登山沐风浴。

深秋霜降的季节,户外露天睡觉。

寒冬冰冷的河水中,搏击风浪。

这些已经不仅仅是体育锻炼了,更是自讨苦吃。

这些还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同学少年》中的毛泽东与萧子升

1917年暑假时,他和好朋友萧子升一起,带着简单的行李就开始了穷游湖南之旅。

他们分文未带,一个月走了900多里。

先后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

全靠双脚走下来。

作为师范学校的学生,在当时的社会中也算是有地位的读书人,完全可以不必如此吃苦。

恐怕是毛泽东早有预感,如果要改造中国,将来自己要经历的磨难会比这多得多、难得多。

事实也的确如此,穷游900里犹如长征的预演。

爬山经风历雨战风寒,就像爬雪山过草地的迷你版。

多年后,毛泽东在跟斯诺回忆自己经历时说: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

我们现在总是要求孩子要吃苦,可如果这个苦是硬塞给孩子的,可能会适得其反。

同样是吃苦,主动吃苦,和被动吃苦,结果是不一样的。

被动吃苦,留下的是辛酸和泪水,甚至是心理伤害。

毛泽东年轻时候主动吃的苦,磨砺的不仅是体格,更是对他心智的磨砺,让他终身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

02 不住高楼、上山打仗,经历过生死还有什么好怕的?

八七会议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希望毛泽东跟他一起回上海到中央机关工作。

瞿秋白一直都非常欣赏毛泽东,曾经热情赞誉毛泽东为“农民运动的王”。

要知道当时正是革命处于最低潮的时期。

全国一片白色恐怖,到上海租界区相对安全。

但是毛泽东回绝了瞿秋白的好意,说:

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是毛泽东擅长指挥打仗吗?

不!毛泽东只有半年当兵经历。

他做过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统一战线工作,但军事工作经验几乎为零。

多年后,毛泽东会见外国友人说:

像我这样一个人,从前并不会打仗,甚至连想也没想到过要打仗,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强迫我拿起武器。

但是他知道,要想革命成功,必须会带兵打仗才行,这个坎必须过。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轻松,我们平时学一项技能都不容易,学会打仗可不是轻轻松松的事。

中央派他指挥秋收起义,在联络起义部队的路上,被民团抓住,差点就没命了。

幸好他机智逃脱,要不然中国革命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1927年9月9日领导秋收起义,5000多人的部队几天时间就锐减到1500多人。

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在南下途中牺牲。

师长余洒度不太服从毛泽东这个湖南省委派来的前委书记。

队伍人心涣散,疟疾流行,病员增多,逃跑变成公开的事。

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当师长的余洒度悲观失望,各级军官也垂头丧气。

毛泽东四顾无人,连个可以商量的人都没有,只有靠自己了!

9月29日,毛泽东在永新县三湾村决定对部队实行整顿改编。

剩余部队由师改为团,相当于取消了余洒度的指挥权,魄力十足地巩固指挥权。

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样,规定官长不能打骂士兵,赢得了绝大多数士兵的支持。

党支部设在连上,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组织层面解决党对部队的掌控问题。

特别是第二、三条,是从政治上、组织上解决根本问题。

永远从政治的高度思考问题,这是毛泽东作为政治家与军官出身的指挥员最大的区别。

毛泽东虽然没有带过兵,但是一出手就解决了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随后,通过分析斗争形势,毛泽东果断带领部队进军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为中国革命保留了珍贵的火种。

之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得知毛泽东在井冈山后,也来此与毛泽东共同开创了井冈山根据地。

此后,率领红四军出击赣南闽西,横扫千军如卷席,开辟新的根据地。

试想,如果毛泽东接受了瞿秋白的建议,去了中央工作,很可能革命形势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主动吃打仗的苦,越过军事指挥这个坎,毛泽东从舞文弄墨到指挥千军,奠定了领袖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田会议

03 思想超前、当少数派,一个人也要把真理坚持到底

把一支旧军队改造成新型军队,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来自旧军队的军官习惯于旧的管理方式,对于三湾改编的官兵平等、党的领导,都非常不适应。

有的军官依然打骂体罚士兵,缺乏纪律性,组织比较涣散。

很多人还不愿意安心做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而是喜欢游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想往大城市去。

这些都是毛泽东所坚决反对的。

而毛泽东这时候也是倔脾气,自己认准的理,就必须照办执行。

很多时候,对于下级对的批评也是毫不留情面,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许多人认为毛泽东作为前委书记管得太宽,是“家长制”。

这样的矛盾争议从井冈山时期已经有苗头。

在红四军出击赣南闽西、东征西战的过程中,领导层的矛盾不断发酵。

最终矛盾集中爆发是1929年6月22日召开的红四军“七大”。

毛泽东被自己亲手创立的部队选掉了前委书记的职务。

还挨了一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被迫离开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

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被自下而上的罢免。

但是到闽西之后,他还是迅速投入工作,指导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指导闽西进行土地改革。

马不停蹄地工作,过度劳累加上心情郁结,毛泽东病倒了,并且病得非常重。

国民党造谣说毛泽东已经病死于肺结核病。

连共产国际都听信误传,在《国际新闻通讯》上发了一千多字的讣告。

敌人的攻击无法伤害毛泽东,来自身边同志们的误解最让他痛苦。

而思想领先同辈的毛泽东,经常遭遇的就是别人的误解。

如何才能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一起呢?

不越过组织建设这个坎,仅仅靠自己单打独斗肯定是没法取得革命胜利的。

好在当时中共中央的周恩来坚定站在毛泽东这一边。

在周恩来的支持下,毛泽东重新担任前委书记。

利用这次矛盾暴露的机会,他开始思考如何对部队进行深入改造。

当时部队官兵的认识水平其实是很低的。

毛泽东到各纵队进行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

对于大家不能理解的问题,摆事实、讲道理,转变了很多人的观念。

花了十几天时间进行了细致地准备。

毛泽东夜以继日地思考写作,亲自起草了3万多字的古田会议决议。

一出手,就是一整套建军方法,而且是手把手教如何建设好新型军队。

如果就按照这个路子执行下去,中国革命的道路会顺利很多。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真正的考验、更大的坎还在后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遵义会议

04 屡遭打击、跌入谷底,不屈不挠迎来逆势翻盘

王明的“左”倾政治路线统治中央后,对毛泽东探索的这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嗤之以鼻。

称之为“山沟里的马列主义”。

中央代表团来到中央苏区后,毛泽东遭受的打击变接踵而至。

1931年11月赣南会议撤销了他的军事指挥权。

1932年1月叶坪会议,毛泽东作为中央局代理书记主持会议。

因为不同意中央代表团贯彻王明“武装保卫苏联”的主张,毛泽东中途被撤换。

会后,已经无法开展工作的毛泽东请病假休养去了。

但当中央红军攻打赣州遭遇重大损失,接到求救电报时,正在养病的毛泽东冒雨带病下山。

日夜兼程,赴前线决策解了红三军团之围。

即使实践证明毛泽东对作战方向、根据地发展策略判断的正确,不到山穷水尽时,他依旧被排挤打击。

情况最糟糕的是博古以临时中央负责人的身份来到中央苏区后。

早在1931年王明离开上海去莫斯科前,找博古等谈话,互相谈到:毛泽东小事有办法,大的问题是错的。

因此一到苏区,博古便着手打击毛泽东,以确立自己的权威。

作为留苏派,博古最大的牌就是苏联的教条。

拿苏联的教条来框毛泽东的路线,没有一条是符合的。

别看博古是学生出身的领导,整起人来毫不留情。

临时中央到中央苏区第一件事就是批评福建的“罗明路线”。

第二件事,是批江西的“罗明路线”和“军队中罗明路线”,有七个书记被撤职,还有大批干部撤换。

其实就是把毛泽东路线的相关干部撤掉,突出临时中央的权威。

毛泽东后来回忆说,“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

好在他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别人越是打击说他是“狭隘经验论”,他就越是发奋读书。

联系中国革命实践,这个时期毛泽东读了《反杜林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和《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等等以前没有时间读的著作。

即便此时,毛泽东依旧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职权范围之内做好工作。

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他就认真抓政府建设、土地改革、经济建设。

但到博古主持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时,把他的这点权力也整掉了,只给他留了一个挂名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可谓跌入谷底。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作战略转移。

加之长征初期,由于博古、李德军事指挥错误,湘江一战就使8万红军锐减到3万多人。

现实的惨败,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性。

毛泽东也没有闲着,在长征过程中,他联络张闻天、王稼祥,不断讲形势、讲路线,争取领导层多数人的理解认可。

这才有了后来“遵义会议”的生死转折,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

人这一生会面对很多坎,这都是对人迈向成功的考验。

没有坎就没有坦途,更没有要到达的高点。

有的人怕坎,不敢跨越,只能平庸一生。

有的人乐于向坎开战,坚韧又善于克服困难,当他迈过人生一道道坎,就成就了典范人生。

想要成就最伟大的事业,就要努力走最远的路、闯最险的滩、爬最高的山、吹最冷的风!

参考文献:

1、《实录毛泽东1:早年奋斗史1893—1927(新版)》,《实录毛泽东2:崛起挽狂澜1927—1945(新版)》,李捷;于俊道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2、《毛泽东传》,逄先知、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3、《毛泽东传》,【英】迪克·威尔逊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