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解放军开始反攻,辽宁、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主力基本已被消灭殆尽,精锐部队被一扫而空,重装备几乎丢完,后面虽然也补充起来了几百万的部队,但那是滥竽充数,于大势无补,另外,国民党军队属于旧军队,各种陋习到最后也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克扣军饷、私卖军粮药品、拉壮丁、虐待士兵,这些陋习已经在大多数国民党军队中糜烂了,想要短时间根治根本没有可能,所以这个时候的国军基本上没有翻盘的可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军在开战之前是处处劣势于国军,可最后还是赢了,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很关键,那就是改造俘虏兵,让他们为我所用,而这一招则是陈毅先发明的。

1947年底,陈毅去见毛主席,沿途也路过沿途路过晋绥区,因为当时的华东野战军打仗很好,都想要学习学习,随后陈毅便直接在晋绥军区做报告,对他们讲华东野战军之所以能打胜仗,壮大的那么快,就一点,那就是会用俘虏兵,俘虏兵可是一个好东西,在三大战役之前的俘虏兵个个都是精锐,战术素养好,而且不用教他们如何打枪、投掷手榴弹,可以说拿过来直接就能上战场。

后来陈毅去陕西见到了毛主席,也把这个经验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极为赞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曾经也公开承认,在组织和训练新兵的能力上,没人能超过陈毅。

为什么说俘虏兵极为重要?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

开战之前,国军430万人,装备精良,有飞机有大炮,且有美国的武器支援。解放军这边还是拿的抗日时期缴获的武器,虽说有120万人,但不是人人都有武器有弹药,双方实力悬殊极大。

解放战争末期,国军149万人,解放军400万人,突然冒出来这么多士兵的原因,就是俘虏兵。

当时国军除了那些正宗的王牌军精锐部队之外,那些杂牌军克扣军饷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基本上没有几个人会真的愿意去卖命,而解放军是优待俘虏的,早在1929年的时候,毛主席就宣布了宽待俘虏的政策,在《红军布告》中也提出:“敌方官兵,准其投顺,以前行为,可以不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二师打到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两个营的兵力,可这时候需要顶上去怎么办,只能是用俘虏,在解放战争中有专门的人员来教导这些俘虏兵,大多数俘虏兵上战场的都是已经变好的士兵,所以可以放心的用,而且也听命令。

那个年代岀来当兵的,大多是贫穷人家子弟,一是混口饭吃,二是拉夫当兵,心不在焉,三是国民党官兵不平等,当兵的地位极低,四是痛恨统治及当官的,五不知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打胜仗后谁得益,等等。所以,这些俘虏兵能为我用。不过也不是什么俘虏都用,像那些极端死硬分子是不能的,他们偶尔还会做些坏事情,需要甄而用之方为上策。

还有一点,解放军官兵一体,军官经常跟士兵一起吃饭,吃的饭跟士兵也是一模一样的,对普通士兵很好,不会像国军那样区别对待,所以这些俘虏兵在战斗的时候,也能发挥出异常勇猛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