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1日,在周总理逝世两年后,邓颖超正坐在办公桌前,她叫来了自己的秘书赵炜,让其拿一些纸笔来。
赵炜当时很疑惑,不明白邓颖超要干什么。或许是看到了他的不解,邓颖超便解释道:
“等我写完之后,你就明白了,今天是党的生日,我要给中央写一封信,这也是对我自己后事的安排。”
过了一会儿后,
邓颖超将信交给了赵炜,这才得知她在遗嘱。
邓颖超的遗嘱当中共有5点,
第一是遵循火化;第二点是不保留骨灰;第三点是不搞遗体告别;第四点不搞追悼会;第五点是向社会公开她的这些要求。
从邓颖超的遗嘱中就能看出,她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着想。对于自己的丧事,她也希望一切从简,不要大搞排场。生前鞠躬尽瘁,去世后还不忘为他人着想,这让不少人感动落泪。而这一切,也要从周总理病逝的时候开始说起。
周总理的三个遗愿
1976年1月8日上午,周总理在北京病逝。他没有子女,一生两袖清风将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他所留下来的遗物也只有一些文件、几件衣物,为了留作纪念,警卫员曾提出将文件移交给有关部门,将这些衣物保留起来。
对于警卫员的请求,
邓颖超听完后却表示了拒绝:不能用的全部烧掉
邓颖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总理再生前曾留下三个遗愿。
首先是不允许搞遗体告别,第二是不开追悼会,第三是不保留骨灰。
当邓颖超将周总理的遗嘱上报个中央后,许多人的意见就是周总理不能不搞追悼会,因为这是违背民心的事情。
而且,人民群众对周总理也很有感情,如果没有追悼会可能也没法向百姓们交代。
在商议之后,大家决定只实施周总理三条遗愿中的最后一项,其他的都要搞。
1月11日的时候,周总理的追悼会如期举行。那天许多百姓都得知了这个信息,
都伫立在街头想要为总理送行。
作家吴瑛曾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写下这样一句话:
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的看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因为他一生都把自己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为人民的生活幸福做出了许多贡献。所以在得知他去世之后,人民无一不痛哭流涕。
在告别仪式结束后,下一步就要将总理的骨灰撒掉。在总理遗体进入医院之前,邓颖超找到工作人员特别要求,寿衣选总理生前最喜欢穿的衣服,不要再浪费钱买新的。里面的衬衣虽然破旧一点,但外套没补丁就没关系。
工作人员很难过,尽管不想这样做,但是自己也不能违背邓颖超的要求。
当工作人员把总理生前的衣服当做寿衣带到医院的时候,韩宗琦却变得很生气。他说道:
“你们都跟了总理这么多年,还拿这些旧衣服当寿衣?”
这些人只好将情况如实说出,
韩宗琦听完后失声痛哭,最终流着泪给周总理穿上了寿衣。
在遗体火化时,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骨灰盒有贵的和便宜的。当时有人认为应该给总理买个贵点的。但想到邓颖超肯定不会同意,就打消了这个想法。
于是有人特地找到邓颖超,向她说明同志们希望给总理买个贵点骨灰盒的想法。邓颖超听完后轻声说道:
“恩来生前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的生活水平,我们不能违背他的意愿。
”最终工作人员只能买个便宜的骨灰盒。
当时邓颖超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法亲自去撒骨灰。抛撒骨灰的任务,是由张数迎和高振普两人负责的。这两人是总理身边的卫士,跟随总理多年,对总理的感情特别深厚。
在工作中,总理对两人关爱有加,总理去世之后,对两人的打击非常大。当两人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眼泪几乎都要流出来了。
1月15日的时候,张、高两人将总理的骨灰分成四份抛撒在北京上空、天津海河、密云水库上空以及山东滨州黄河入海口。
处理遗物
在抛撒完骨灰后,邓颖超曾多次同工作人员讨论总理遗物问题。说是衣物,其实就是一些简单的衣服,上面还打满了补丁。就拿总理生前的睡衣来说,深蓝色的颜色最后褪去的差不多,上面还有一些补丁。
即便如此,他也不肯换一套新的,认为浪费。在去世之前,这套睡衣陪伴了他几十年。
在把相关文件和书籍交给相关部门后,张数迎向邓颖超提议保留总理的衣服以作纪念。毕竟总理的骨灰都已经抛撒,如果连衣服都给处理掉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纪念的了。
邓颖超的态度还是很坚决,认为不能用的东西就给烧掉。其实和他们相比,邓颖超何尝不希望留下些纪念呢,毕竟夫妻两人几十年的感情。但她明白,徒留这些所谓的纪念品,只能增加烦恼。
但看着工作人员低迷的情绪后,邓颖超最终也选择了让步。最终,他们把总理生病时的衣服给处理掉,然后将其他能用的物品妥善保管了起来。
骨灰同盒
在抛撒完周总理的骨灰后,骨灰盒被邓颖超保存了下来。她对身边的秘书赵炜说,
自己很喜欢参加周总理葬礼那套黑色西服
,希望赵炜能够帮自己收藏起来,以后当做她的寿衣。
赵炜一听眼角就酸了,邓颖超所穿的那套西服根本算不上名贵。反而略显破旧,袖子上都打了补丁。
赵炜第一时间就反驳了她的要求,但邓颖超却不愿意,一再强求下赵炜最终同意了她的请求。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在北京病逝,她的秘书赵炜亲吻了她的额头,眼泪也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前面曾提到,邓颖超在去世之前其实就已经写好了遗嘱,大致内容和周总理的遗嘱差不多,不希望搞追悼会和遗体告别,同时也不保留骨灰。
但尽管如此,在出殡当天,还是有许多老百姓自愿前来送行,和总理去世时灵车过街那一幕非常相似。
在火化之前,有人讨论起寿衣的问题。赵炜想到邓颖超生前曾对自己说的那件黑色西服,并将其交给负责给邓颖超穿寿衣的同志。
许多人第一反应都感觉太寒酸了,但当赵炜解释完后,在场所有人都哭了。最终,邓颖超的骨灰被放在了总理去世时用的那个骨灰盒,按照她的遗愿,她的骨灰也被抛撒在北京上空、天津海河等四个地方。
她和周总理一样,鞠躬尽瘁了一辈子,但却麻烦他人,一直在为别人着想。
高风亮节,一生勤俭节约
虽位居高位,但周总理一生中特别勤俭。因为工作性质的愿意,他经常需要出差或者接待外国来宾。有时候见客人的时候,需要准备一些礼品,像特产之类的水果。
为了不给政府和国家增添负担,每次买礼品时他都选择花自己的钱。他曾说道:以我的名义,那么所有的费用就应当由我自己承担。
当时在一次招待外国来宾时,总理就让身边的秘书拿着自己的存折去买一些蜜桔。秘书拿到存折后来到银行发现总理账户上只有400元的存款。其实当时总理已经工作多年,但个人积蓄却只有400多万,但他自己并不在乎工资多少。
其实总经理的工资不低,每个月工资发下来会拿出一部分用在伙食费和住宿费上,其实能攒下不少。但总理去世之后,
工作人员在整理遗物的时候才发现这么些年来他和邓颖超只有5100元的积蓄。
这个数额其实根本不算多,毕竟他位居总理。
据总理身边的人回忆,之所以存款不多,是因为总理经常补助亲属和工作人员,有时还会去捐赠。再加上在一些活动中,总经理经常自掏腰包,自然就攒不到多少钱。
除了克己奉公、两袖清风之外,总理还特别反对铺张浪费。
他曾说过:我们现在是一穷二白,能节省点是点。
他一直在中南海的西花厅里面办公,当时的条件毕竟差,西花厅的屋子里面比较潮湿。长时间在潮湿环境里办公,也诱发了周总理的关节炎和腿疼这些毛病。
工作人员见状后曾多次提出要给他维修屋子的建议,但全部被否决了。
眼看“硬的方式”得不行,周总理的秘书就想出一个折中的方法。他表示西花厅里面有很多文物,应对适当维修下。
总经理哪里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西花厅当时确实需要修缮。于是他便妥协了,但明确表示哪里坏了修哪里。
但工作人员为了总理的身体擅自做了主张,他们把办公室里的缺口维修完后,又重新喷了一遍油漆,而且还把旧的窗帘给换成了绸缎的。
当周总理忙完回到办公室的时候,看到房间大变样后就立刻招来了秘书询问是怎么回事。
最终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工作人员又把旧东西给换了回来。
但因为地板不好拆,而且拆了就是浪费钱,换来换去又是一笔开销。
周总理也明白,于是他提出要用自己的钱来算账。工作人员也知道拗不过他,只能同意下来。
这种勤俭节约的性格不止是在总理生前,他之所以提出不搞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就是不想浪费国家的资源。
纵观总理的一生,他都在为人民为国家着想,哪怕是去世之后,也不想麻烦大家。他这种严于律己、宅心忠厚的精神,让许多人为止潸然泪下。
他和妻子邓颖超一样,都是非常纯粹且无私的人
,他的一生,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