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看天津”,多少风云人物曾在那个年代走过解放桥、逛过滨江道、行遍海河边。最近半年,先后有三位重要历史人物在天津的老建筑里“苏醒”过来。他们的故事有了现实载体,他们的名字不再只是个传说。
“走近”更能“走进”
说起这三位名人,刚好是一名学生加两位老师。学生可谓“高徒”,开辟了历史划时代的一页,他就是李大钊。这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曾负笈津门六载,如今他在天津的求学遗址——北洋法政学堂修缮竣工,来到这里,便能近距离感触何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老师,也都很了不起,堪称“世界级”。其中一位被誉为“整体微分几何之父”,是蜚声国际的数学大师,他就是陈省身。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是中国数学界的一面旗帜,多少人慕名而来。今天,人们缅怀大师这位大师还可来到修葺一新的宁园,这里不仅是他的晚年居所,也是数学之美的具体象征。
另一位,则是奥运冠军。出生于天津的苏格兰人李爱锐,在百年前的奥运会上勇夺400米金牌。一百年后,巴黎奥运前夕,“守望·情洒津沽的奥运冠军李爱锐”永久展区,在位于民园体育场的天津市体育博物馆正式揭幕,以表达对他的崇敬与怀念。
这些名人纪念场所修缮再开放,使写在书本里的人物故事“活”了起来。人们了解天津,不仅能从异彩纷呈的小洋楼里看到天津的“面子”,更能从丰富多元的名人遗迹中窥见天津的“里子”。这座城市,不仅有小洋楼,更有大宗师。走近了名人居所,也就走进了城市的精神世界。
“上新”更加“上心”
近代天津,各路名人更如过江之鲫。梁启超、溥仪、张学良、李叔同、霍元甲、曹禺……风云人物都曾在天津有过居留之所。来来去去中,为这座城市刻下不一样的历史刻度。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名人故居打开大门笑迎八方游客,成为漫步津门必去之处。在今年五一,张学良故居就曾迎来日均5000游客的流量高峰。跟着名人足迹游天津成为爆款,关键就在于将实景还原与互动体验有机结合。
要真,就真得彻底。在张学良故居,为了使展陈最大限程度还原近代生活场景,开发团队奔赴全国各地,遍寻当时的老物件,可谓用心良苦。在北洋法政学堂,修缮时保留了原有的木质桁架,修补了外檐青砖等元素,做到修旧如旧。
要潮,就潮个惊人。以时尚的都市夜游为例,夜游梁启超纪念馆感受“梁氏家风”、走进李叔同故居开启“叔同之夜”,在张园参与互动“破案故事”……这些沉浸式体验,激活了历史,也“俘获”了游客的心。
在天津还能收获一种十分特别的体验——张爱玲与张学良在平行的时空里“相去不远”,溥仪与段祺瑞有可能“隔街相望”,梁启超与曹禺在海河边相视一笑,却不知彼此是谁……既挖掘梳理,又加以串联,天津的名人故居呈现出串珠成链的“集群效应”。
是风景,更是散文
“建筑可阅读”,这是一重微妙的境界。走进名人故居,更能读到建筑背后的人文韵味与城市温度。
有的名人在天津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有的名人在天津只是停留一段。聆听他们在天津留下的历史回响,却总能感受到相同的一个词——回馈。
陈省身,一位功成名就的学术巨擘,一位清新俊逸的江南才子,归国后,却选择在他求学生涯的开端——南开大学耕耘奉献。走进位于校园一隅的宁园,触摸到的是一位“理科生”的浓郁情怀。在他手书的“力争国际上游”中,有对母校的期许与付出;在“宁园”这个取自于妻子姓名的名字里,更有一分温润儒雅。
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曾多次来到天津并回到母校,对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的创办、天津地方党组织的创办等,亲自参与指导。他用自己探索出的光明之路,回馈这座让他发展爱国思想、孕育民主主义思想的城市。北洋法政学堂里,多了一分革命者心底的柔软。
李爱锐放弃了苏格兰的优厚生活待遇,回到出生地天津,把人生最宝贵的二十年时光献给了天津,为这座城市带来先进的体育理念,帮助培养体育人才。如今,他的雕像屹立的地方,正是他曾倾注心血参与翻修改造的民园体育场。
打开了名人故居,也将打开了城市文化新维度。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在加强文旅深度融合上见行见效,天津一直在行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津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明天更可期。
(津云评论员 闫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