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王朝,几乎大多都会出现权臣这种角色。在《左传》第一典故“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是一个十分有作为的诸侯王,他所在的郑国,在他的励精图治下,成为春秋早期第一强国,而郑庄公也光荣收获“春秋三小霸”之首,但是他从小就不受生身母亲待见,而且他的生母还与他的亲弟弟合谋想要废掉他,没想到最终郑庄公成功平叛,成为人生赢家,正是因为这一段经历,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受到不公平的待见,所以在他确定继承人之后,却没有为继承人扫清障碍,最终让他的四个儿子轮流坐上君主之位,而这个过程,也大大消耗了郑国的综合国力,以至于郑国自此一蹶不振。
郑庄公一生雄才大略、经天纬地,将郑国变成春秋早期第一强国,如果他选的继承人给力的话,那么,春秋五霸之首可能就不是齐桓公了。郑庄公确定的继承人是他的长子姬忽,也就是郑昭公,托孤大臣是祭足(又称祭仲)和高渠弥。如果当时对郑庄公忠心耿耿的颍考叔没有被公孙子都暗箭伤人给害死的话,托孤大臣可能就是祭足和颍考叔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祭足这个托孤大臣,就无法演变成后来“一手遮天”的郑国权臣了。
在郑庄公继位后,祭足就是谋臣,而且祭足还曾劝说郑庄公不要把京邑封给姬段,以免姬段产生不臣之心,后来郑庄公平定姬段叛乱,再到郑庄公凸显小霸主之势,祭足都一直是郑庄公帐下的能臣干将。那么,这个曾经追随在郑庄公身边的大臣,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炼成“春秋第一权臣”的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郑庄公的英年早逝
如果郑庄公能够多活三年,可能结局都会不一样。郑庄公四十三年,郑庄公主持“恶曹会盟”,与齐僖公、卫宣公、宋庄公形成联盟,成为名副其实的“春秋三小霸”之首,但是,结盟不到半年,郑庄公就溘然长逝了。如果郑庄公再活三年,这个结盟势必较为坚固,然而,结盟不到半年,郑庄公的突然离世,不仅让这个联盟分崩离析、名存实亡;还让太子姬忽的根基还未稳固、羽翼还未丰满就仓促继位;更是给了祭足做大的机会。
二、郑昭公的志大才疏
郑昭公姬忽还是太子时,还是有几把刷子的,要不然齐僖公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把女儿嫁给他,只可惜,姬忽志大才疏、不识时务,不听祭足的劝告,无情拒绝了倾国倾城的文姜姑娘,也因此失去了齐国的臂助,也因此丢失了王位。郑庄公仓促离世,祭足等人拥立太子姬忽继位,是为郑昭公,然而郑昭公继位还不到一年,宋庄公诱骗祭足去宋国商谈要事,结果祭足一去宋国,就被宋庄公要挟,要祭足扶持郑昭公的弟弟姬突为君,祭足被逼无奈,只好拥立姬突继位,是为郑厉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