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西的一件事冲上热搜,作为家有女儿的妈妈,看的又愤怒又害怕。
视频中,男孩和女孩2个乘坐电梯,男孩站的女孩身后。
男孩伸手试探了一下,或许在纠结,或许是在演练。
随后立马伸出双手,一手捂嘴,一手掐脖子,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女孩随后倒地挣扎,双腿不停踢打,试图挣脱魔爪。
但这点反抗犹如蚍蜉撼大树,一点用也没有。
趁女孩昏死瞬间,男孩做出一些疑似猥亵的动作,并将人抱出了电梯。
看到这里,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我们都以为“猥亵”离我们很远,而就是坐个电梯的工夫。
离家最近的地方,发生了最危险的事情。
好在幸运的是,被抱出单元门的时候,碰到了路人,女孩被放下来了。
随后,女孩的家人报警,而这一系列的举动都被电梯里的监控拍的一清二楚。
两人又是同一小区,警方很快就找到了施暴男孩。
不敢相信的是,这样胆大包天,手法娴熟的犯罪者竟然只是一个14岁的小孩,也就上初中的年纪。
对于自己对小女孩的行为,男孩供认不讳。
但据小女孩家属称:“涉事男孩不到24小时就被放出,因为未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
男孩父母管不住,法律制裁不了,这样的结果真的让人后怕。
试想一下,要是电梯里的监控坏了,或是女孩在门口没有碰到可以求助的人。
会发生什么让人不敢想象,一个7岁女孩的人生还没开始绽放可能就要被迫凋零。
男孩家属在业主群发声说:“孩子一直是好好的,从来不会这样,那天跟中邪一样。”
并且说:“ 就算孩子放出来了,我也不会让孩子在小区待。”
并且发出涉事男孩被家属用皮带抽打教育,以及被戴上手铐带走的视频。
家长的皮鞭,不到24小时的教育,这样男孩就能改邪归正吗?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公布过一些数据:
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14周岁至16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063人,同比上升15.5%。
2023年,起诉未成年人犯强奸罪10232人,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罪名之一。
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类型中,前两名是强奸罪24332人、猥亵儿童罪11013人,占比超过50%;
这些数据是不是让人很惊讶。
现在信息传播速度是以前的千万倍,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懂的更多。
别在安慰自己:“他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了。”
当我们还在对“性”避而不谈,孩子已经自己在悄悄探索了。
孩子像海绵吸收周遭的信息,但是他们不会辨别,不管好的坏的,都会一股脑吸收。
10月26日, 11岁男孩被骗与女主播裸聊冲上热搜。
这位广东佛山的六年级男孩,某次在APP广告弹窗的诱导下,用外婆的微信注册了某平台账号。
最后因为作息规律与上学期差异太大被爸爸发现,原来11岁的孩子在和女主播裸聊,还打赏了1万多块钱。
再比如,有位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其11岁的女儿在校门口文具店买盲盒贴纸,里面有不少印有男性生殖器图案的贴纸。
不少家长纷纷留言,自己购买的文具、玩具或书籍中,也有不适宜的符号或文字。
还有通过网络诱骗中小学女生,冒充女生加好友,以交朋友、处闺蜜的方式要求女生拍摄隐私部位的照片或视频。
“我们一样大,但我觉得自己发育得不太好,你可以给我看看你胸部的照片吗?”
“你不给我发那我们就不是真闺蜜,我去找别人了。”
巨大的互联网空间,充斥着我们想象不到的“软色情”内容。
《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一位妈妈偶然观察女儿上网时发现。
女儿自己和她很多朋友圈中的好友,头像都是穿着超短裙白丝袜的卡通美少女,或者是嘟嘴挺胸的二次元动漫少女。
起初,荣女士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正常。
后来,当她进入女儿常去的那几个APP后,就发觉不对劲。
这种“白丝袜、超短裙”的美少女,看似童真纯洁,在这几个APP里,完全变了味道。
她们常常和“深夜的野外”、“萝莉控来了”、“迷失”这种充满诱惑性的标题联系在一起。
再点开图文,看具体内容,更是很多少儿不宜、不堪入目的画面比比皆是。
虽然没有赤裸裸的场面,但这种非常隐晦的感觉,让青春期的孩子更好奇,更冲动。
一不小心,我们的孩子可能就被垃圾信息包围了。
胆子小的,可能就是浏览一下。
胆子大的,已经到现实中实践去了。
广西梅州,一名13岁男孩强行拖拽一名放学小女孩到角落处!男孩在猥亵过程中,小女孩声嘶力竭发出求救声,所幸有位老人及时经过!
广东清远市阳山县,8岁陈果(化名)在公园附近的一处房子被一名13岁的男孩陈某某性侵。事发当天,陈果的父母报警,收到的是不予立案通知书。
你嫌性教育太早,孩子犯罪不分大小,坏人更不会嫌你孩子小。
与其放任孩子通过网络等途径,接受一些不完整、错误或扭曲的信息,不如家长给孩子提供积极、有效的性教育。
当你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和性有关的行为时,他们就有可能伤害自己和他人;
当你对性避而不谈时,在孩子看来,性是神秘的,是禁忌,是不能谈的;
不谈性孩子就会停止探索了吗?当然不会。
心理学上有个“禁果效应”:越禁止的事情,越想做。
对此,有几点想跟大家探讨一下。
首先,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时机?
2岁孩子问父母,我是男孩还是女孩?
父母告诉他:“你是男孩”
孩子知道自己是男孩,性别意识建立,这就是一场简单的性教育对话。
性教育可以不用拿着书本、对着幻灯片教学。
当电视上出现接吻镜头时,别着急换台,其实这也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
问问孩子知不知道这是在干嘛?
告诉孩子这是两个人互相表达喜欢的一种方式,前提是两个人互相喜欢。
如果你不喜欢他,他亲你,这是强迫,同样,她不喜欢你,你也不能亲她。
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不要轻易尝试,尊重他人,保护自己。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场景,都是教育的好时机。
不敷衍、不回避,直面孩子的好奇,真诚的和孩子聊聊,就是最好的性教育。
孩子怎么自我保护?
1、建立身体界限感
教孩子认识隐私部位,并学会正确名字;
区分身体接触的安全区,不安全区;
关于危险不要只强调陌生人,因为陌生人只占侵犯者的5%~10%,更多的是熟人作案;
重点告诉孩子5种警报:
- 视觉警报——有人看你的隐私部位或者让你看他人的隐私部位;
- 言语警报——有人跟你谈论隐私部位;
- 触碰警报——有人触碰你的隐私部位或让你触碰他人的隐私部位;
这里要跟孩子说:
一是父母帮你洗澡或者隐私部位受伤时,父母可以查看;
二是在父母允许时,其他人可以查看,如保姆帮忙洗澡或妈妈陪着看医生;
三是可以让孩子和妈妈一起设定一个爱心圈,圈子里的人可以拥抱或疼爱孩子。
- 独处警报——与陌生人单独待在一起;约束警报——有人拥抱、亲吻你。
当出现这5中警报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大声的说“不”。
还可以教孩子一些儿歌,让安全意识刻在脑中。
2、性是美好的,但它也会伤人
很多性侵案件有一个类似的地方,就是孩子在遇到伤害时,不敢第一时间跟父母说。
反而会受到坏人的威胁,造成长期的伤害。
哪怕孩子知道哪些是隐私部位,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但孩子在面对威胁时,还是会选择不跟父母说。
所以性教育不能只提伤害,这样让孩子会觉得性很可怕,很恶心。
同样也要告诉孩子它是生命的来源,有了爱,有了性才有了人。
如果受到威胁,对坏人可以说谎。
如果坏人告诉你不要告诉爸妈,可以先假装答应,回家后一定要告诉爸妈。
如果孩子跟我们分享事情,家长一定多说这句话:“爸爸妈妈很高兴你能告诉我这件事情。”
必要的时候,送孩子去学防身术。
当然就算一个孩子武术练的再好,在面对力量悬殊的伤害前,也是毫无招架之力。
但学防身术不是为了去和坏人对峙,而是让孩子遇到危险时可以有更多逃跑的机会,有拒绝的勇气。
最后,比起教女孩怎么保护自己,我更希望男孩家长也能教育孩子怎么面对和舒缓性冲动?不要违反法律,不要伤害他人。
李玫瑾教授说过一句话:人的问题在幼年,幼年的问题在家庭,家庭的问题在家长。
现在孩子青春期到来比以前大大提前了,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超前于前面几代人。
教育孩子之前,先武装自己,赶紧补补性教育的课程。
把教育开展在问题之前,才是最有效的,不要等问题出现再来教育,彼时已是为时晚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