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在中医上属于“血证”“水肿”等范畴。得了这种病,光靠药物调理往往不够,治疗还需要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医在诊断紫癜性肾炎时,如何通过这四诊来全面分析病情,从而对症施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诊:观察舌象、面色和肢体变化
首先,望诊是中医诊断的第一步。医生会先看舌头,紫癜性肾炎的患者常常舌质偏暗,甚至出现瘀点,舌苔可能较厚,呈黄白色。另外,面色也会有变化,脸色常常带有暗黄或浮肿的表现,尤其是眼睑周围可能会水肿。如果腿部和小腿处出现了红色或紫色的小斑点,也就是紫癜特有的皮肤表现,那么中医更倾向于判断为血瘀、血热的症状。

闻诊:观察呼吸和体味
闻诊比较细致,医生会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判断是否有气短、喘息等症状,肾虚患者往往气息较弱。此外,闻诊还包括观察患者的体味,部分紫癜性肾炎的患者可能出现尿味较重的情况,这提示肾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诊:深入了解病史和症状
在问诊时,中医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病情变化等情况。例如,是否经常感到腰酸腿软、乏力,尿量和颜色是否有异常。对于紫癜性肾炎的患者,夜尿多、尿液泡沫多,或有血尿的情况都是重要的信号。另外,医生还会问到平时的饮食和情绪,有无疲劳过度等,来判断病因是否和脾虚、肝火旺盛等因素有关。

切诊:把脉辨别病症深浅最后一步就是切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脉”。中医通过切脉可以判断脏腑是否失调,气血运行是否顺畅。紫癜性肾炎的患者往往脉象虚弱,可能出现沉、细等脉象,提示气血两亏;如果脉象偏数、偏滑,则可能是体内有湿热。这一步不仅能帮助医生确定病情的深浅,还能让治疗方案更有针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中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把握紫癜性肾炎的症状和病因。这样的诊断方式让治疗方案更贴近个人体质,对患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所以,得了紫癜性肾炎,大家不妨试试中医的诊疗思路,给身体一个全方位的调理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