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唐宣宗是宪宗的第十三子,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唐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封光王。其母郑氏,润州人,本姓朱氏。李锜任浙西观察使时,有相面者告诉李锜说:“此女有奇相,当生天子。”李锜遂娶回家中作妾。

一、装疯卖傻的36年

李锜反叛被处死后,家产被籍没,家属没人掖庭为奴。郑氏入掖庭后,被贵妃郭氏选为侍女,“宪宗皇帝爱而幸之,生宣宗皇帝,为母天下十四年”(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上)。宣宗即位后,遂尊其母为皇太后,安置在大明宫,以便朝夕侍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载,宣宗幼年不慧,就是有些傻头傻脑,在宫中常为人所戏弄。成年后,更加少言寡语,宫中聚会时从未见其说过话。文宗在位时,曾驾临十六宅与诸王饮宴,“好其言以为戏笑”。武宗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对这位叔父尤其无礼。

从现存的各种记载看,宣宗在即位前经历确实比较曲折,尤其是武宗统治时期更是如此。据尉迟偓《中朝故事》载:敬宗、文宗、武宗相继即位,他们虽然都是宣宗的侄子,但却对他不甚尊重,尤其是武宗对宣宗非常忌惮。

武宗即位初期,有一次在禁苑中打马球,武宗命宣宗参加,然后示意宦官仇士良借机除去宣宗。仇士良不愿伤害他,遂跃马上前,告诉他皇帝有旨,要他下马。然后命其他宦官将其抬出,并奏报武宗说:“光王落马,已不可救!”宣宗得以侥幸活命,遂出家当了僧人,游于江表之间。

会昌末年,武宗病重,宦官便把他召回京师,并立为皇帝。韦昭度《续皇王宝运录》载:文宗崩,武宗担心宣宗另有他谋,遂密令四个宦官将宣宗擒下,幽禁数日,沉于宫厕。宦官仇公武怜悯之,向武宗奏曰:“亲王不应久沉厕中,不如诛杀为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征得武宗同意后,仇公武取出了宣宗,载于车中,上覆粪土杂物,送回其家密养起来,然后报告已经处死了。武宗死后,才与百官奉迎于宫中,立为皇帝,仇公武也得以升任观军容使。

令狐澄《贞陵遗事》载:宣宗在藩时,曾跟从武宗外出,返回误坠马,而众人没有觉察。夜里二更时,宣宗苏醒过来。当时天降大雪四周无人声。宣宗感到非常寒冷,正好有巡警者过来,宣宗说:“我乃光王,不幸落在此处,又冷又渴。”巡警者取水以进,宣宗一饮而尽,身体微暖有力,便步行回到了十六宅。

其实有关宣宗曲折生活经历的记载并不仅限于以上这些,还有一些史料也有种种不同的记载,现一一叙述如下:

《宋高僧传》卷11《唐杭州盐官海昌院齐安传》载:释齐安,俗姓李氏,乃李唐皇室之后。宣宗当僧人时,齐安识得其真实身份,在举行法会之时,齐安预先告知知事僧曰:“明日有异人到此,望你禁杂言,制止不当行为,不要带累了佛法。”次日果有数位行脚僧前来参礼,齐安一眼就认出了宣宗,遂令其高坐,颇为礼遇。齐安与他交谈后,见其言谈不凡,更加礼敬。请其撰写一份供疏,宣宗操笔一挥而就,齐安览后非常惊异。“知供养僧资去,所获丰厚殆与常度不同。”

齐安还对宣宗说:“时至矣,无滞泥蟠。”言下之意是,您的时运已来,不要再在社会下层混迹了。齐安还希望宣宗一定要振兴佛法。与《续皇王宝运录》记载不同的是,此书说宣宗被宦官仇公武救出后,不是密养于家中,而是纵其周游天下,备尝艰险。后来还担任过江陵少尹。武宗崩,“左神策军中尉杨公讽宰臣百官,迎而立之”。引文中所提到的这位杨公,即宦官杨钦义,其于会昌三年(843)六月接替仇士良任左神策军中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1载:“武宗嗣位,宣宗居皇叔之行,密游外方,或止江南名山,多识高道僧人。”该书卷6又载:“吴湘为江都尉……宣宗初在民间,备知其屈。”《祖堂集》卷15盐官和尚条载:“师讳齐安……大中皇帝潜龙之日,曾礼为师。甚有对答言论,具彰别录。”此条资料提到宣宗曾拜齐安为师,与《宋高僧传》所载不同,显然不是抄于此书。

《古尊宿语录》卷3《黄檗希运断际禅师宛陵录》载:“师在盐官会里,大中帝为沙弥,师于佛殿上礼佛。沙弥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师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常礼如是事。'”大中,乃宣宗年号,故引文所谓“大中帝”,则指唐宣宗

二、小太宗唐宣宗

唐宣宗未即位时,平日装傻,其实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他自即位以来,大力排斥武宗所用的大臣,又起用了一批大臣,初步形成了自己能够放心的朝廷班子。为了表示新皇帝即位以来的新气象,大中元年(847),宣宗因天旱的缘故,宣布减膳撤乐,释放宫女五百人,又释放五坊鹰犬,停止营建,并且下诏梳理京师系囚。所有这一切,不过是新皇帝即位后的通常举动,不足为奇。

唐朝中央政府的文武官员人数,元和时为2788员,大中时为2796员。人数微有增加,与元和基本持平。为了掌握官员人数,宣宗命宰相撰《具员御览》,常置于案头,以便随时浏览。此举一为熟悉了解百官情况,二为亲自控制百官人数,不使官员人数有所膨胀。以上所述大中时百官人数的数据,便是宣宗加强控制的结果。

宣宗非常重视吸取历史上兴衰成败的经验,他令人将《贞观政要》一书的主要内容抄在屏风上,在听政之暇伫立屏风前反复阅读。此书记录了唐太宗贞观时期如何治理天下的经验和君臣之间的对话,对唐初统治政策的形成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做了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又阅读了臣下所撰的《帝王政纂》、《统史》等书,这些书都对他治理国家有着直接的借鉴作用。宣宗还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他规定凡被任命为刺史的官员,赴任前必须入朝接受皇帝的当面考察,只有证明他确有行政能力,可以胜任刺史之职,才会正式任命。

令狐绹当宰相时,曾任命了一个友人为刺史,并允许他就近直接上任。宣宗知道此事后马上询问令狐绹是怎么回事。令狐绹回答说:“因为其所居之地距任职之所甚近,这样做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免去迎来送往的费用。”宣宗对他的回答很不满意,甚至说出了宰相权力太大,令人可畏之类的话。当时把令狐绹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连连叩头认错。

从此之后,令狐绹做事更加谨慎,对皇帝的决策不敢稍有改变,总是百分之百地执行。令狐绹曾对朋友说:“我当宰相至今已十年,应是皇帝最信任的人,可每逢在延英殿与天子面对面商议国事时,心里总是非常紧张,不敢稍有松懈,每次都是汗湿衣衫。”

宣宗还对朝廷大臣要求很严,希望他们忠于职守,不要辜负皇帝对大家的期望,否则君臣之间就很难相处了。在任命节度使、观察使、刺史等地方军政大员时,他都要反复考察,慎重对待,不轻易任命任何一位官员。对于新任的地方长官,他也要召见面谈,要他们勤于职守,爱惜民力。他还要求地方长官把他们了解的任职地区的风俗、人情、物产、地理等情况一一告诉自己,要求翰林学士也要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编成书籍,供自己浏览阅读。后来翰林学士韦澳撰成了一本名为《处分语》的书面呈皇帝,内容包括全国十道的地理、风俗、物产等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宣宗还经常微服私访,骑一头毛驴,带少数随从,往往是清晨出宫,至黄昏回宫,以至于引起了谏官和左右近臣的劝阻。宣宗却认为要了解民间风俗,体察百姓疾苦,只有亲自出去巡访才可以查知真情,并且表示自己这么做也是学习明皇即位前的做法。

从宣宗察访的实际效果看,也的确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宣宗微行访察寺观时,发现有女道士盛服浓妆,大怒,回宫后立即命令两街功德使将这些女道士全部驱逐,另择男道士主持道观。唐后期的社会风尚,士人与僧尼交往自由,或狎妓,京师僧尼宫观常常是藏污纳垢的场所,所以出现上述宣宗所看到的情况就不足为怪了。

宣宗非常重视官员的奏章,阅读十分仔细。即使对各地官员所上的所谓谢表,他也认真地进行阅读。通常来说这些表章的内容都是无关大局的文字,所以宣宗的左右就劝他对这类表章不要太认真了,也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但宣宗却不这样认为,仍然不改这种习惯。宣宗还能虚心纳谏,凡谏官奏论或门下省封驳,只要言之成理,他都会诚心接受。他的这种作风,受到了历代史家的称赞。

宣宗对吏治也进行了整顿,希望能够造就一支忠于职守、勤政爱民的官吏队伍。他强调要加强对官员政绩的考核,规定观察使、刺史在任期满后,如果能够增加一千户的,可以破格予以升迁;如果辖区内户口减少七百户,不但要罢官,而且在三年内不得授予新的官职。

他还规定没有任过刺史、县令等地方官职的官员,不能升任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务。还规定地方长官离任时,不得收取钱物,也不可向百姓摊派,如果违反,按贪赃论处。对于地方上的一些闲散之职,如州一级的别驾、长史、司马,县一级的丞、主簿等官职,以往都是只拿俸禄不领公事的闲职,规定今后必须参与当地公事的处理,如有违反,致使政事失误者,这些官员要与州县长官一起连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宣宗的大力整顿后,唐朝官吏的作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吏治状况比之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唐朝后期吏风最好的一个时期。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