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龙 王国灿
美是修养之学,更是创新能量。在当今时代,除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传统公共文化机构之外,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催生了各类新文化空间,文化艺术的生产方式和传播形式日渐丰富多元,人们对文化生活业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所有这些新空间、新形式、新业态又通过互联网而交叉融合而赋能浙江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这对美育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金光璀璨。
(―)宁海县的艺术振兴乡村应用
宁海县的艺术振兴乡村应用在2023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该应用由宁海县委宣传部打造场景设计、宁海县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提供数字化基础支撑、多跨场景协同,主要基于宁海县开创的艺术振兴乡村模式和基础,以数字化缝合乡村艺术人才和文化项目中难对接匹配问题,将政府、乡村、高校三者紧密连接,完善艺术人才引育留用全生命周期闭环,为县域特色艺术村品牌塑造、产业发展注入数字化动能,实现文化共富。
1、精准匹配乡村与艺术人才
宁海县“艺术振兴乡村”应用归集村庄资源、艺术人才、校地融合等核心数据资源,将乡村建设需求与艺术人才标签数据碰撞,构建匹配度算法模型,实现人才和乡村精准匹配、双向奔赴。并且与中国人民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成为第一批国家乡村振兴局“百校结百县兴千村”行动单位之一。
2、全方位人才培养举措
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开展人才培训。例如在宁海与普格的协作中,宁海县组织高校教授、乡建艺术家等团队赴普格开展赋能行动;先后邀请60位彝族村民赴宁海参加艺术振兴乡村带头人培训班;先后组织54名农村管理干部、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等赴宁海等地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学习民宿餐饮、休闲旅游等经营理念,培养有文艺基础的村民提升音乐、绘画、舞蹈等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3、强化文旅产业主体地位
在普格县德育村的协作项目中,投入资金2880万元建设文创中心,包含综合艺术馆彝族音乐文艺表演和彝族乐器馆等设施。并且计划依托螺髻山4A级风景区创建5A景区的契机,争取将文创中心纳入螺髻山景区统一联票运营,拓展螺髻山景区游览线路和内容;通过文创中心租赁,增加村的集体经济收入,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村民实现自主创业,预计增加就业岗位50余个,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0余万元。
4、培育特色农业产业
在普格县的帮扶中,立足当地气候和资源禀赋,发挥民企优势,发挥结对宁海县水产养殖大县的产业优势,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成功招引宁海企业投资1200万元建设大棚工厂化水产循环养殖项目;还将积极争创县级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村庄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分红、租金、就业等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艺术与乡村建设融合方面
1、挖掘特色文化元素进行乡村规划
在普格县德育村的打造中,宁海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编制发展规划,规划围绕文旅产业,以彝族音乐、图腾等文化元素为设计灵感,采用极简、抽象的表现形式,全面融入民宅村舍、农耕畜牧、文创中心等地方,邀请中国美院设计“薪火相承”“日月同辉”“携手并进”等主题雕塑,助推该村彝族音乐文化传承、保护、发展。
2、以艺术活动带动旅游发展
在普格县德育村文创中心举办了首届螺髻山乡村音乐节,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饮业发展。同时,这也是宁海“艺术振兴乡村”模式输入普格县的一次成果检验,是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吸引了旅客,带动了游客吃住行及农特产品的消费。
3、数字化赋能方面
构建数据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宁海县“艺术振兴乡村”应用归集村庄产业基础、人口人才、土地要素、文化基因等数据,打造村庄多维指数界面,全面系统展示各村优势资源及营商环境。以数字化缝合乡村艺术人才和文化项目中难对接匹配问题,将政府、乡村、高校三者紧密连接,完善艺术人才“引育留用”全生命周期闭环,为县域特色艺术村品牌塑造、产业发展注入数字化动能,实现文化共富。
以数字化技术建立项目准入、过程监督、结果评价闭环式全流程把控机制,实现以项目管理支撑应用迭代升级,有效提升迭代速率,为乡建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赋能乡建文创IP打造。
(三)组织保障方面
1、两地协同的工作专班保障
在宁海与普格的协作中,宁海县大力配合普格县抽调两地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力保障项目质量和工程进度“双过关”。两地多次专题研究德育村乡村振兴工作,明确将德育村打造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的目标,并将其列入各自的“县委书记一号工程”。浙江省挂职干部与当地党委政府一道齐抓共管,共同做好项目规划、督促和落实,视项目为己任,紧盯进度、常抓不懈。
2、多渠道资金投入保障项目推进
在宁海与普格的协作中,宁海县多批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亿多元,用于建设彝族“阿都”音乐文化第一村、文创中心等项目。在普格县德育村还投入资金进行内部道路改造建设(100余万元)、建设畜牧集中圈养区和旅游公厕、进行民家小院风貌打造(1579万元)等,全方位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
(二)杭州数政科技有限公司的艺数兴村平台
杭州数政科技有限公司的艺数兴村平台,以数字化缝合乡村艺术人才和文化项目中难对接匹配问题,将政府、乡村、高校三者紧密连接,为县域特色艺术村品牌塑造、产业发展注入数字化动能,将艺术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进而实现共同富裕。该平台已经在宁波市宁海县落地,累计入驻文艺爱好者千余位,提供文艺志愿服务百余次,与全国共12所高校合作,支撑完成2022年度宁海县艺术特色村项目立项联合评审和2023年度全国联合毕设选题活动。
1.平台背景
杭州数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政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化政务和乡村发展的科技公司。2020年起,数政科技开始深入乡村进行需求分析调研和数字化平台及应用的研发。艺数兴村平台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2.平台目标
艺数兴村平台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乡村艺术人才和文化项目对接匹配的问题,将政府、乡村、高校三者紧密连接,为县域特色艺术村品牌塑造、产业发展注入数字化动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平台功能
——艺术人才和项目对接: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将艺术人才和文化项目进行有效对接,解决传统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高校合作:平台与全国多所高校合作,支持高校的课题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活动,将高校的科研和设计实践转化为乡村的设计力量。
——在线发布选题:平台提供在线发布毕业选题的功能,供学生在线选择,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文艺志愿服务:平台已累计入驻文艺爱好者千余位,提供文艺志愿服务百余次。
——品牌塑造:平台帮助县域特色艺术村进行品牌塑造,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4.平台应用实例
宁波市宁海县:艺数兴村平台已在宁波市宁海县落地,取得了显著成效。应用上线以来,已累计入驻文艺爱好者千余位,提供文艺志愿服务百余次,与全国共12所高校合作,支撑完成2022年度宁海县艺术特色村项目立项联合评审和2023年度全国联合毕设选题活动。
高校与地方合作:平台利用高校课题研究、暑期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等特有时机,将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期和高校毕业设计季等转化为“乡村设计潮”,满足高校与地方两端人才培养和创意设计的双向需求,实现校、地、民三方互惠共赢。
5.平台挑战与解决方案
初期挑战:项目之初,技术团队与宁海县宣传部在探讨如何打造艺术振兴乡村的数字化应用时,面临如何有效串联所有艺术振兴乡村场景的难题。
解决方案:通过一次次业务梳理、乡村调研和头脑风暴,技术团队与宣传团队碰撞出思维火花,最终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6.未来展望
艺数兴村平台将继续拓展其应用范围,吸引更多高校和文艺爱好者的参与,进一步推动艺术振兴乡村的发展,实现乡村的美丽经济和共同富裕。
艺数兴村平台是杭州数政科技有限公司在数字化政务和乡村发展领域的创新成果。通过数字化手段,平台有效解决了艺术人才和文化项目对接匹配的问题,促进了高校与地方的合作,实现了校、地、民三方的互惠共赢,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数字艺术与乡村旅游融合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数字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将数字艺术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1、龙井村的数字乡村建设
龙井村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著名茶村,以其高品质的龙井茶而闻名。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质量和吸引力,龙井村引入了数字技术,开展了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在茶树种植核心区域铺设茶园气象站、土壤和水质监测等物联网设备,实时进行茶园生态环境数据的智慧采集和数据上传,茶农可以进行科学分析和研判,对茶的品质进行严格监管。此外,华数还对龙井村交通基本服务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并利用物联感知设备采集交通基本信息,打通龙井村周边停车场数据壁垒,有效改善了井村内交通拥堵状况。
2、张壁村的数字文旅融合发展
张壁村位于山西省介休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村落。为了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子,张壁村与山西凯嘉集团合作,盘活张壁古堡文旅资源。同时,张壁村还主动寻求与浙江省安吉吾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国内先进的LBMR技术,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例大空间混合现实(LBMR)文旅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在结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基础上,完美融合了张壁古堡军事、星象等历史文化和琉璃、建筑等特色古迹,可同时满足50名以上游客以第一人称视角沉浸式体验,感受起伏律动的张壁古堡文化。
3、数字传播赋能乡村旅游
近年来,数字传播技术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例如,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村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布“篁岭推窗”短视频,发起“一起来晒秋”等话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创作,有效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此外,篁岭村还开通了网络平台团购功能,通过直播、视频带货等方式,将线上传播转化为线下消费。据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篁岭景区有50%以上的游客是看过短视频后慕名前来的1。
4、数字乡村软件促进农村旅游发展
数字乡村软件集成了在线预订、虚拟导览、文化展示、农产品销售等多种功能,提升了游客的体验,增加了农村旅游的吸引力。例如,“智慧乡村”项目通过开发一款集旅游信息、在线预订、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数字乡村软件,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软件提供了详细的旅游路线规划、实时天气更新、特色民宿预订等功能,极大地便利了游客的旅行计划。同时,通过与当地农户合作,软件还推广了特色农产品的在线购买,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5、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旅游产业
数字技术在乡村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例如,贵州省通过打造“贵州村超”、“万宁村趴”等乡村数字旅游IP,将乡村特色文化元素作为IP,将乡村各种文化串联起来组成具体的数字旅游内容。此外,通过提高乡村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电子支付普及率、AR、VR等数字技术的投入程度,运用高科技在数字旅游平台清晰展示乡村旅游的景点风貌和历史文化,提高了消费者到实地旅游或线上旅游的意愿。
总之,通过上述几个数字艺术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案例,展示了数字技术在乡村旅游中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通过数字传播、数字乡村软件和数字技术的应用,乡村旅游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三、艺术赋能浙江数字乡村建设的启示
1、数字化与艺术结合的重要性
数字化与艺术的结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将艺术资源与乡村发展相结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政府、乡村、高校的合作
政府、乡村、高校的合作是艺术赋能乡村建设的关键。通过这种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推动艺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文化资源的活化与传承
文化资源的活化与传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艺术的形式,可以将传统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4、应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以数字化手段培育壮大乡村新业态,可充分运用网络直播、APP、小程序等,实现信息发布、在线预订、产品销售,同时积极推动数字技术、数据服务赋能农特品牌网络运营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还可积极鼓励引导电商客服、移动外呼、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等数字服务产业落地乡村,为农民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艺术赋能浙江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表明,通过数字化技术和艺术资源的有效结合,可以有效地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政府、乡村、高校的合作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创新实践和成功案例出现,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作者:胡庆龙系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理事;王国灿系中国数字乡村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专家委委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智慧农业协会高级顾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