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生活成为别人娱乐的梗,不知道表示高兴,还是愤恨,尤其是月入三千之类的自嘲,太无奈了。这倒不是我们太过于物质化,纯粹就是低人一等。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我们就不要用毒鸡汤来安慰自己了。
当我认识墨菲定理以后,它就阴魂不散,时时刻刻跟在身边,越是收入低,越是能够看到各种干什么都数钱数麻了的新闻。就感觉大数据正事不干,纯粹就是为了跟我恶作剧,或者是我那时候得罪了它,它现在有能力了,开始反击我,奚落我。
这两天,新闻热传,青岛有一对博士情侣,下了班到夜市摆摊,据称月收入3万元,一听这些消息,心里面就一阵刺痛,浑身难受。
凭什么,人家下班以后就可以下班,而且媳妇还可以陪着去摆摊。
答案很明显,因为挣钱,你让她一个月挣三千,风吹日晒的,别说博士了,就是二本毕业的,估摸着心里面也得打鼓。
真的发现了一个规律,只要我从事什么行业,什么行业就不挣钱,但凡是我们看不起的行业,偏偏挣得让我们眼红不已,看来,这墨菲定律是跟我有仇,不去应验别人,十几年来,阴魂不散,合着瞄准了我一个人试验。
前些日子,说外卖员一年能挣30万,后来,又说卖煎饼一年收入百万,再后来,晚上出来烧烤年入50万。
然后因为些摆摊,搜了些东西,结果发现,医生摆摊月入3万、法官摆摊跃入万、硕士摆摊月入3万。
原来除了我,所有人都去摆摊了,不过,其中有一个不太对的地方,为啥硕士摆摊和博士摆摊收入一样,是不是不太科学。
原来摆摊不要学历,这下子,就释然了。
我甚至在怀疑,让我们去读书考大学,就是这些外卖的、烧烤的阴谋,他们殚精竭虑编造了很多唯有读书高的谎言,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免得挤进去他们挣钱的海洋里。
当然,这些人里面,也有一些好心人,看不惯这些谎言,开始说了实话,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本科生不如外卖员、研究生不如送快递的等等让人清醒的新闻,主动招供,拯救书生于颜如玉黄金屋的幻想之中。
自然,这些都是玩笑,毕竟,读书无用论早就被打入地牢,偶然也有沉渣泛起的片刻,毫无例外难成大气候,即便有糊里糊涂的还会坚信,毕竟只是个例。
可是他们的余孽,并不打算就此罢手,偶尔作妖,也是情有可原,尤其是当这些新闻成为热点的时候,更是反动分子蠢蠢欲动的时刻。
青岛这对晚上摆摊收入3万的博士,还自曝,自己的本职工作收入都没有这么高,是不是看出了一点点只是无用论的影子,也许月入三千的某人天生敏感而已,何况,这月入三千,还是用一个985大学的毕业证换来的,双重施压,内心敏感情有可原。
新闻原本都很正经,只是到了衍生评论的时候,人们总是肆无忌惮地开始改造新闻的初衷,在评论里发挥歪门邪道的工夫,彰显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气质,当然,也有很多声泪俱下的正义感。
后来有人考证,说这个是假的,不知道从哪里搬过来的视频截图,断章取义,然后就拼凑成了新闻。我有些莫名惊诧,什么,视频是可以截图的吗?为什么我原来都不知道,搜索了一下,果不其然,键盘上有一个Prisc键可以实现这个功能。
谁说知识无用,多看新闻,这不就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而且,我的这个发现,还可以满足很多人的自豪感:你才知道,我早就知道了。
知识的有用,不仅是让我自豪,还有副作用,让别人趁机显摆一下。
如果有人问我,给你知识,你拿来怎么用,我想,还是先让我考一个博士吧,因为,他们摆摊都能挣钱。
(且不论博士摆摊月入3万新闻的真假,即便是真,也只是个例,不能用某些行业的优秀个例和另外行业的落魄个例作比较,从而得出某行业更比别的行业更强的结论,这种比较并不科学。)
图片源自网络,和文章内容无关,侵权必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