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至,供暖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这个冬天,济南已经可以享受到“石热入济”带来的便利,与此同时,济南还在热火朝天筹备另外一项抗寒大工程——“聊热入济”项目已经进入关键突破阶段,预计到2025年10月22日便可竣工投入使用。从“石热入济”到“聊热入济”,泉城供热连续引进两大强援,济南都市圈的协同一体化发展,真正展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进强援:济南供热实现能源迭代

所谓“石热入济”,就是将泰安石横电厂的余热,通过一条80公里的管道,穿越平阴县、长清区、市中区输送至济南市主城区,在2024-2025年采暖季,该项目预计供热面积将达到3900万平方米。该项目2023年1月底开工,历经217天连续建设,共新建、改建管网总长度约80公里,于2023年10月24日实现全线贯通。“石热入济”项目在国内创造了4个第一,即“管网最长、管径最大、难点最多、工期最短”的城市长输供热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聊热入济,则是将聊城的电厂余热引入到济南,以实现城区内供热燃煤锅炉替代,改善济南的大气环境。这是今年济南为深入项目深化年所实施的重点民生项目工程,也是目前全国最长的供热隧道工程,总投资超百亿元。该项目共分为南北两线,项目建成后,将穿越黄河,横跨聊城、德州、济南三市,经过6个区县,总长度达到130公里,成为山东跨越长度最长的热力管线。这两条线路将共同解决济南市约1亿平方米的供热需求。

这两个长距离、跨区域的供热项目,就是济南为冬天供暖引进的两大强援——济南为何要费如此周折,从泰安和聊城两地引进余热呢?其中的关键还是济南改善环境,实现能源转型、热源迭代:漫长的供热管道,输送的不只有热能,更有助推济南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此,济南下了一盘大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22年,济南明湖热电厂就已经停止运行,转为备用。今年5月,济南明湖热电厂正式关闭停转,这家运行了41年的热电厂退出了济南热电供应的历史舞台。从主役到备用,再到关停,明湖热电厂退出的背后,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中的一大飞跃,也是济南供热能源转换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供热能源转换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发展清洁能源,推动旧能源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正在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增强冬季供暖热保障能力,积极响应国家的“双碳”计划,促进济南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济南积极进行了跨区域供热工程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热入济,聊热入济,借助这两大外援,济南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供热服务,而且还可以实现能源结构优化,节能减排,进一步发挥新质生产力在促进济南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这种新型的能源利用方式,以其更环保、更可控、更高效的特点,成为推动济南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澎湃动力,进而为济南都市圈乃至黄河流域经济圈的环境保护和能源优化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

协同发展: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建设提速

不仅如此,泰安和聊城,都是济南都市圈的城市,这两大供暖工程,可以更好地实现产业资源和居民生活对接,为都市圈一体化提供了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年初,济南都市圈获国家批复,成为北方第五个、黄河流域第三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6市25县区。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针对济南都市圈,要以实施“强省会”战略为牵引,抓好城际高铁、跨区供热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等城市协同融合发展。跨区供热成为重大项目,写进了省政府报告。

2024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高水平打造济南都市圈,这已是连续第三年将济南都市圈写入报告。为了进一步推动济南都市圈的发展,必须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在这个过程中,确保电、水、热等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稳定供给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2022年公布的《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就提出,研究实施“莱热入泰”“泰热入济”等供热管网项目,推进都市圈供热一体化,目前除了石热入济、聊热入济外,“莱热入泰”项目也在火热推进中。实现供热一体化,不仅能解决动能过剩问题,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还能在整个济南都市圈内搭建新的桥梁,实现区域内资源配置共享一体化,能源互补利用协同化,最终推动济南都市圈协同快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聊城之热,泰安之热,暖“泉城”之冬。两个供热重大项目的背后,是济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恒心,更是济南都市圈建设提速的冲锋号。未来,黄河之下的滚滚热能,将成为济南践行强省会战略的澎湃动力。

文:崔恒亮 陈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