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钟林社范围与钟林尾土楼位置图
钟林社,伴山临海,百姓多操习舟业,俗尚武,骁悍好斗。明朝鼎定以来,水兵多出自福建,而尤以钟林社所在的海沧水兵最是出色,曾与广西狼兵、少林僧兵、广东藤甲军、青州长枪手、北直隶长箭手等地方特殊兵种齐名。正德以后,国内稍显太平,海沧水兵因之多赋闲归家,子弟耳濡目染,不爱文墨,但以习武为乐。
明嘉靖年间,寇乱四起,南有饶贼犯境,东有倭寇盗边,西北又有土民作乱。当时,明朝以九龙江口之人彪悍难以约束,拒不征为国用,许多身怀长技的钟林社人报国无门,只能自组乡兵,每当贼人偷袭,即组织自卫。而老弱只能紧急逃往十里之外的登瀛澳濠门巡检司避祸,如此反复,颇为不便。嘉靖三十五年,面对愈演愈烈的寇乱,巡抚都御史阮鹗呼吁沿海百姓各自筑造土堡以为防御计。当时,钟林尾社的蔡实、蔡虎兄弟便联合了同族的堂兄弟,分赴钟厝、林厝等社,与乡邻共商御敌自保之计。众人就钟林社地形,百般评估分析,最终决定由高到低设置三寨,以为犄角之势。其在蔡尖尾山有游寨、尖山寨;其在钟林社者,则于钟林尾东麓近海处,建有“钟林尾土楼”。
△明万历元年《漳州府志》卷三十一 海澄县
寨者,居于岩山之巅,可眺望四围海面,进可攻退可守;土楼者,处在居家之侧,兼顾老幼衣食住行,但守而已。如此,钟林社少壮便可一心杀敌,全然无后顾之忧。果真,贯穿嘉靖后期,尽管倭寇频繁出入海沧湾,但钟林社最终都能团结一心,将之驱赶出境,后人皆称是钟林尾土楼之功。
钟林尾,以处在钟林社自然延伸入海的埔地而得名。埔地中心有一高地,俗称“土仑顶”,高地之西为蔡氏家庙;之北俗称后埔,与林厝相邻;之南的尽头为埔尾,水美宫在焉;之东缓慢延伸入海,钟林尾土楼即建在此处山坡上。
△明崇祯《海澄县志》卷七 兵防志 之城堡
隆庆开海后,钟林社居民充分发挥熟谙水性的优势,纷纷卷入海洋贸易的浪潮中。昙花一现的太平,让人们忽视了居安思危的百年大计。在万历朝数十年的安逸中,钟林尾土楼便在风雨中慢慢颓废,以至于当天启、崇祯之间,面对来犯的红毛夷和郑芝龙等贼寇,钟林社人竟束手无策。之后,更是在清初辛丑播迁的剧痛中,钟林社与破败的钟林尾土楼一样,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钟林湾的历史中。
清初展界时,钟林社的各自然村,仅钟林尾的蔡姓,上庵和铁灶后的李姓回归故土,其他人家皆远播他乡不知所往。钟林社也因此被人口占优的钟林尾社取代,成为这片土地的代名词,而那座代表了钟林社人共御外侮的钟林尾土楼则慢慢成了人们口中的“楼仔河”地名。
△清乾隆《海澄县志》卷七 兵防志 之寨
△清乾隆《海澄县志》卷七 兵防志 之土楼
时间辗转来到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其行程之一便有蔡新推荐的福建。钟林尾社蔡姓族老在蔡新的预先提醒下,立即多方筹备,集资在钟林尾土楼遗址上重建了两层楼房,以为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的居所。之于后来,乾隆皇帝是否来过,不得而知,而蔡新则确实多次莅临,或叙亲情,或与友人叶廷推畅游其间。想必,二次出现的钟林尾土楼,便是蔡新下榻的好去处,此地靠山面水,景致也有一番滋味。
钟林尾土楼作为钟林尾社的公产,在乾隆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充作族人议事的场所,一度成为蔡氏族人的精神标记。然而,太平日子也仅仅维持到咸丰元年。
时道光末年,旅居石叻的蔡古顺,明面上是陪伴年迈的父亲蔡以平回到钟林尾社休养,实际上是代表着石叻小刀会组织在海沧从事小刀会反清复明大业。蔡古顺作为小刀会主要的领导人,积极发展组织成员,并把钟林尾土楼及临近的家宅作为组织秘密联络的据点,声势颇大,影响尤深。
道光三十年,陈庆真事件爆发,小刀会秘密组织曝光,大量被供出的小刀会首领转眼成为清朝通缉的对象。当时蔡古顺听到风声,立即隐蔽在鼓浪屿英国领事馆内得以保全,而他居住在钟林尾社的兄弟、外甥等人则被汀漳龙道拘捕,其家宅以及钟林尾土楼则同时被官军付之一炬。
随着惊天一雷的持续蔓延,包括钟林尾人在内的海沧、石角东民众受到牵连,他们不得不在同时间背土离乡,或往南洋,或过台湾。而那些未被发现的幸运儿,也在不久之后的小刀会起义中,上演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热血大剧。然而,日暮西山的清朝,天数似乎未尽,小刀会很快便被镇压下去,失败的钟林尾人,不得不重走蔡古顺等人的老路子,继续向南进发。如蔡自勇,曾与自强、自龙、自虎、自豹、自象、自彪等兄弟在起义失败后,乘船南下,他们在南海漂泊太久,竟因故失散,蔡自勇辗转来到了砂拉越的马林(即后来的诗巫),成为当地有史可载第一位到达的华人。
蔡自勇
小刀会的失败,宣告了钟林尾土楼的二次覆灭,自那后,钟林尾那些精习武艺、心心念念保家卫国的勇士损失殆尽,以至于该时期的钟林尾人,下南洋者十之八九,钟林尾社也因之大损,远不及乾隆时的光景。
时间又过了一百年,钟林尾人在伟大领袖的带领下,人口迎来了质与量的飞跃。然而田不足耕的窘境,却成了那个年代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于是,钟林尾人开始了填海造陆的努力,很快地,楼仔河以东、以南的滩涂和海域便成了可供耕种的水田。
只是,这些凝结了无数钟林尾人汗水的土地,仅仅只是耕种了二十年,便在众星拱月中成了王永庆海沧石化计划和建设海沧台商投资区的原点。尔后,钟林尾世代传承的田地,也在不断扩大发展中被征用,或用作改善交通,或用作房地产建设。仅仅十数年的光景,在钟林尾的周遭便拔地而起一座新城,名曰“海沧生活区”。
2006年,因应海沧生活区五期项目启动,钟林尾的房屋开始陆续动迁。于是,一个针对钟林尾社去留的问题被提到了台面,最终在人们的坚持下,敲定了原钟林尾土楼所在的楼仔河片区作为钟林尾社陆续拆迁的就地安置区块,名曰“兴钟林一期”。
△兴钟林一期位置示意图
历史似乎在冥冥中有所注定,“兴钟林”,莫不是对千年古村落“钟林社”的再复兴?尽管,这只是个美好的巧合,但钟林尾人却感受到无比欣慰,于是,不管是海沧生活区五期,还是钟林路项目,亦或者其他需要配合地方建设的项目,钟林尾人大都积极配合,欣然接受“兴钟林”安置房的方案。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兴钟林”不仅仅只是就地安置留住乡愁的方式,更是钟林社人千百年来同仇敌忾、共御外敌、保家卫国、争取和平的精神象征,是“钟林尾土楼”的历史再现。我们,不仅需要“钟林尾土楼”的历史滋养,而且需要“钟林”的再复兴。愿这块土地,与我们世代共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