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果实映照着岁月的脸庞,风景彰显着生命的活力。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村火红的枫叶,如诗如画地演绎着生命的轮回;累累硕果,见证着大地的慷慨馈赠。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全线开通,关家垴村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人群中,女讲解员的声音亲切而自然。寻声望去,朴素的衣着、高挑的身材,随着声音的抑扬顿挫,不停跳跃着的“马尾辫”显得更加青春灵动。她,就是关家垴村义务讲解员杨玲——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红色关家垴的别样芳华。
做好身边“小事”
之所以说杨玲是义务讲解员,是因为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到村工作大学生。
今年1月,刚刚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杨玲,经过层层选拔成为武乡县蟠龙镇的一名到村工作大学生。“第一次来到关家垴村,除了山路偏远、蜿蜒曲折外,村里乡亲们的质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杨玲说,自此,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成为她随身携带的必备物品,穿梭在田间小路上,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及时掌握村情 民意 ( 参数 丨 图片 ),全面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
杨玲与村民交谈,了解村情民意。
村庄不熟、村情不知、基层工作经验缺乏是刚参加工作的杨玲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快速适应角色转换,更好地打开工作局面,只要有空闲时间,她就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交流,虚心向村干部请教工作方式方法。面对群众,她聆听诉求,宣传政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最初的一身“书生气”渐渐化作了两脚“泥土香”,半年多来,杨玲见过孩子眼里的希望之光和耄耋老人的感激之泪,走过遍地金黄的田间地头和香气四溢的树下,听过房前屋后的欢声笑语和前辈们的光荣历程,感受过村民的真挚淳朴和同事的关心帮助……
工作中,杨玲始终坚持为群众服务的原则,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她经常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基层工作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调解邻里纠纷,避免冲突升级,为年老体弱者跑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深入村民家中排查安全隐患,积极争取帮扶政策……在这一件又一件“小事”里,杨玲收获了村民一句句感谢的话、一双双紧握的手、一杯杯暖心的茶、一颗颗靠拢的心。同时,她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决心要做一个对得起组织培养、担得起群众期盼、经得起社会监督、对得起自己良知的人。
基层工作要“眼勤”“手勤”“脚勤”,杨玲在工作中善思考,在繁杂的村内事务中主动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提升个人素养、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内在动力,积极参加群众宣传教育、惠民政策宣传、法治宣传等各项实践活动。过程中,她不惧艰难险阻,不怕路途奔波,以坚定步伐走遍了关家垴村的每一个角落,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讲好红色故事
杨玲为游客义务讲解。
位于武乡县东部山区的关家垴村不大,全村仅有216户584人。村子虽小,但名气很大,80多年前的百团大战关家垴歼灭战就发生在这里。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村里的关家垴歼灭战纪念碑巍然耸立,“一等民兵杀敌英雄”关二如为掩护八路军侦查员突围袭击敌军哨棚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无数革命先辈用青春和热血、无私与奉献染红了这片土地,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关家垴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入职不久,杨玲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到村里的游客不少,但真正停下来参观的人却不多,大多是走马观花。于是,杨玲开始试着与游客交流,并向他们讲解发生在村里的红色故事。然而刚刚入职的她对关家垴村的村情知之甚少,音乐专业出身的她对历史知识也掌握得有限。
“上学时只是在课本里知道百团大战关家垴歼灭战。”杨玲坦言,对那场发生在80多年前的全民族抗战自已知道的太少了,“要想端给游客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于是她沉下心查阅大量文物资料,精读历史书籍;主动走访村里的老人,向他们了解村史、搜集资料;向党史研究专业人员请教,向红色讲解员学习,深入挖掘、提炼;沉下身、静下心,动手撰写了万余字的讲解词,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但当正式‘出场’讲解时,却发现不是由于紧张而忘词,就是无法系统地串联起事迹。”杨玲说,看似简单的讲解,常常让她陷入“一问三不知”的窘态。
此后,杨玲反复研读讲解稿、学习标准普通话发音、练习仪态礼仪,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以便让人听得清“来龙去脉”,讲解工作渐入佳境。杨玲深知一时的热情不足以做成大事,只有坚守初心,不断“归零”,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让杨玲没想到的是,今年7月,她竟阴差阳错地登上了讲台,而且面对的是全省各大高校的思政老师。说来也巧,当时关家垴村培训中心刚刚落成,虽然具备了接待学员的能力,但尚未完全对外开放。而就在此时,全省高校的思政老师培训班走进关家垴村,在听完杨玲对关家垴歼灭战及关二如的英雄事迹讲解后,全体学员一致邀请她详细讲解关家垴歼灭战。经过短短20多分钟的准备,杨玲凭借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为全体学员作了题为《勇于亮剑 不怕牺牲》的“微党课”。
“讲得真好,谢谢你把这段历史讲给我们听。”对于杨玲而言,这是对她讲解工作的最高褒奖。来关家垴村的游客各年龄段都有,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小学生。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来关家垴村旅游,来接受红色教育?杨玲在讲解的过程中找到了答案。杨玲说,每当讲到抗战时期仅有14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就有9万多人加入了各种抗日组织,有2万多人在抗日战争中献出了生命,总会有观众眼泛泪花,频频点头。“铭记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每一位参观者离开关家垴村时,都会由衷地发出感慨。
“我讲的不是一个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种精神、一个信仰、一份深藏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红色情怀。”杨玲已完全沉浸在红色讲解当中,“一名合格的讲解员既要尊重历史,又要讲出红色故事中蕴含的红色精神,让每一位游客都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坚守平凡岗位,书写青春华章。如今的杨玲“身兼数职”,总能以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昂扬的工作热情面对每一次挑战,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正如杨玲所说,未来,她将继续秉持信念和真情,不断改进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持续提升基层工作实绩实效,扎根基层这片红色热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乡村振兴的道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图 赵海鹏)
来 源:上党晚报关注栏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