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混乱、同时也是最精彩的时代之一,三国之中涌现出了太多的能人异士,从文臣武将,再到优秀的领导人等,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光芒是其他时代难以匹敌的,不过要说到三国时期谁的名气最大,非诸葛亮莫属。

作为三国时期谋士的代表,诸葛亮是蜀国能够完成三国鼎立的重要人物,对于他的能力,有太多的例子证明,但也有很多人想不通,诸葛亮为何在刘备死后,一定要举国之力进行北伐,甚至最终死在了北伐的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蜀国的内部问题

(一)益州势力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势力,其实它的内部都不是铁板一块,即使大家都出身于草莽,内部也有不少的派系之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点在蜀国内部也不例外。

刘备的势力当中有三大派系,分别是早期就跟随与他的北方将领,例如关羽、张飞等,全力支持他的荆州集团,例如诸葛亮,还有刘备后来夺取的益州地区,由于刘备在拿下益州后,依旧任用着大量原本的手下,这导致益州本土势力非常的不满。

在刘备生前,益州地区就曾出现过多次叛乱,这对蜀国的整体势力都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此前刘备与诸葛亮都能够完全镇压内部叛乱,但益州本土并没有认输,随着蜀国五虎将的相继离世,蜀国后继无人,内部的各方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

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安抚和镇压,而是转移矛盾。

诸葛亮的北伐便存在这种原因,当诸葛亮不断北伐的时候,内部矛盾就会逐渐减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皇权与相权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了刘备的“托孤之人”,对此无论刘备还是刘禅都无比信任诸葛亮,对于诸葛亮的所有决定都毫无理由的支持,但可惜的是此时已经三国前期,蜀国也建立多年,换句话说,这个国家涉及的人实在太多了。

在刘备死后,虽然刘禅并没有着急拿回自己的权力,但是刘禅身边的人却蠢蠢欲动,因为此时的刘禅背后,早已有多个势力交织在一起,大家都想要权力,所以他们面前的诸葛亮,就成为了他们必须扳倒的大山。

为了避免皇权和相权产生冲突,诸葛亮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直接放权或者长期外出,其实诸葛亮也想过直接放权,让刘禅成为大权在握的皇帝。

可惜蜀国并不具备这种条件,一旦离开诸葛亮,蜀国很有可能毁于一旦,所以诸葛亮只能长期在外,这样既不会影响刘禅的发展,也能够照顾蜀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诸葛亮想要长期在外只有一种理由,那就是战争,当时三国之间已经进入了短暂的休战期,所以诸葛亮只能选择主动开战,就像是商朝时期,庞太师长期在外征战的道理是一样的。

二、乱世的需要

(一)蜀国的发展

乱世之中最难的并不是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让本国能够快速发展起来,而这也是蜀国最薄弱的地方。

相比魏国和吴国,蜀国的基础实在过于薄弱,吴国依靠早先打下的地盘,已经拥有了和平发展的基础,只要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就可以不停的发展壮大,而魏国自然不用多说,依靠大量的地盘,完全可以通过发展慢慢的蚕食其余两国。

但蜀国不行,蜀国地盘少、人口少、农业基础也十分薄弱,如果是在和平时期,还有发展下去的可能性,但是在战争时期,只要魏国和吴国偶尔进行骚扰,也可以慢慢的将蜀国拖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如果蜀国选择了和平发展模式,就相当于等待灭亡。

所以蜀国想要存活必须主动出击,这点从他的北伐路线就可以看得出来,诸葛亮的北伐目标并不是中原地区,而是甘肃和关中一带,这里不仅是重要的产马基地,还具备天险,只有拿下这里,才能够获得和魏国对峙的优势。

(二)人口争夺战

在冷兵器时代,真正决定战争结果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口,毕竟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说白了就是消耗战,一两次的失败或者胜利都无法取得决定性因素。

比如说两方战斗各派出十万大军,甲方获胜消耗2万,乙方失败消耗8万,可如果甲方的背后只有10万战士储备,而乙方有80万,甲方依旧处在劣势。

所以诸葛亮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拿下地盘,有足够的地盘就代表有足够的人口,如果蜀国的人口基数能够和魏国持平,任何劣势都可以抹平,毕竟再厉害的武将和谋士,都无法弥补战士不够的劣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诸葛亮的北伐也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起码在诸葛亮死前,蜀国明面上都和魏国保持着对峙状态,即使诸葛亮死后,蜀国也获得了多年的稳定发展期。

三、诸葛亮的无奈

(一)人才缺口

很多人不理解诸葛亮强烈要求进行北伐的原因,就是因为那时的蜀国已经进入停滞期,这主要体现人才缺口上,蜀国能够成功的在乱世之中扎稳脚跟,和蜀国的人才储备分不开,文有诸葛亮,武有五虎将,这是蜀国能够正面硬撼魏国的主要原因,千军难得、一将难求,乱世之中一个优秀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蜀国的人才出现了大量的缺口。

五虎将相继离世,在诸葛亮北伐前,也只有赵云存活于世,但已经老去,即使关羽、张飞皆有后代,但其真实战斗力只能属于三国二线梯队,面对如此严峻的人才危机,诸葛亮能够想到的办法只有战斗,通过战斗来挖掘新的人才。

比如姜维、廖化等,都是诸葛亮在北伐时期发掘并开始重用的人才,事实上,很多优秀的武将都是在战斗中才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一步步成功的,比如说隋唐时期的尉迟恭、程咬金,明朝时期的戚继光等,如果没有战争,他们的光辉一定会被埋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诸葛亮的的计划是否成功了呢?

首先,诸葛亮接连几次北伐,蜀国大权依旧掌握在刘禅为代表的荆州集团当中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多次北伐的蜀国也没有造成蜀国国土的丢失,从这点来看诸葛亮无疑是成功的。

(二)阻挠魏国的发展

诸葛亮的北伐所针对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魏国,为何诸葛亮一定要去北伐,而不是布置防线等待魏国进攻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战场放在魏国附近,通过战争来影响魏国的整体发展。

蜀国的北伐虽然不至于对魏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也对魏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其一,诸葛亮的北伐让魏国的边境地区长时间处于战争状态之下,这就代表魏国的边境地区无法进行和平发育,这和夺走魏国的地盘相差无几。

其二,诸葛亮的北伐会调动魏国大量的军队,这些军队不得不长期在边境进行驻守,对魏国的国力也是庞大的消耗,不过可惜的是,多年的北伐对诸葛亮也是非常大的消耗,蜀国最后的支柱也死在了五丈原,蜀国最终失去了统一三国的唯一依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诸葛亮决定北伐几乎没有任何私心,完全是为了蜀国去考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也不是空口白话,诸葛亮除了等待机会的那段人生,几乎将全部的精力和生命都奉献给了蜀国,诸葛亮已经做到了他能做的极限。

不过可惜的是,诸葛亮即使聪明至此、努力至此,他依旧不是最后的胜利者。

换言之,魏国、蜀国、吴国都不是三国的胜利者,司马家才是笑到最后的人,不过司马家最感谢的,其实还是诸葛亮。

司马懿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他虽然一直待在魏国,可曹操和曹丕都对他十分的提防,这也是司马懿一直在隐忍的原因,可诸葛亮的北伐给了他足够的机会,在诸葛亮的北伐过程的昂中,司马懿获得了人生最大的机遇,随着不断地作战,司马懿的战功越来越高,也培养出了大量的亲信,可以说在北伐结束后,司马懿已经成为了魏国军队的实际领导者。

所以在诸葛亮死后不久,司马懿就成功夺取了曹魏大权,整个天下也成为了司马家的囊中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总结

北伐是蜀国历史上作战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战斗,但可惜的是,北伐的基础还是过于薄弱,如果刘备的底子再好一点,在三国的初期就获得了北伐时期的国力,再加上五虎将和凤雏庞统,刘备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历史没有如果,从某个方面来说,一切都是注定的。

诸葛亮的北伐,伐的不仅仅是曹魏,还有诸葛亮自己,诸葛亮面对眼前的蜀国,他能做的事情只有拼死一搏,获胜则再无后顾之忧,即使失败也再无遗憾,因为即使不北伐,蜀国也很难正面抗衡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