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科技委员会:
《关于补强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全力推动濠江“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提案针对补强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全力推动濠江“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提案列为第1号重点提案,并由区委主要领导牵头督办。为高效推动提案办理,尽快补强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全力推动濠江“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我局制定印发《濠江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2024001号重点提案办理工作专班及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全力推进提案办理,形成办理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基本要求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省委立足新发展阶段,瞄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阶段来,濠江区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县域经济规模小、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短板仍然突出。提案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聚力发展海上风电主导产业,二是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三是用好对口帮扶协作资源,四是加快县域商贸发展,五是创新发展海洋经济,六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有关工作成效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阶段来,濠江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产业强区”发展路径,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以培育县域经济典型区为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主导产业
一是加快多层级产业平台建设。协同推进12.91平方公里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濠江片区)建设,滨海临港产业片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已完成一期项目、台商投资区(濠江区二期)道路及市政配套工程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加快建设。积极配合做好深圳—汕头产业合作园区(濠江片区)建设,协同抓好《深圳市-汕头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规划建设方案》落实,加快1.0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联合打造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合作园区,推动园区扩围提质,将南山湾产业园整体纳入产业政策辐射区,宏杰内衣股份公司相关片区纳入服装特色园区,打造健康预制菜特色园区,推动更多企业叠加享受两地惠企政策。
二是深化南山、濠江两地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南山—濠江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濠创园)建设,首批万顺、金派、正创堂等13家濠江本地企业已正式入驻濠创园,深圳赛博格、顺天创两个孵化团队落户濠创园。以全方位展示深汕对口帮扶协作成效,搭建南山科创赋能濠江载体为目标,规划打造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中心,并重点打造了“濠江珍好”农特产品集合平台,结合濠江特色产品和南山创新与市场优势,通过品牌、设计、科技、新零售赋能,推动不同行业的优秀企业进行跨界融合,实现产业升级和品牌转型,拓宽销售渠道。成功孵化“濠江珍好”首款创新产品丹选月饼,并积极培育鱼丸新品打造、因特厨数字餐饮、运动内衣等12个项目。
三是加大产业引进力度。南山区和濠江区成立对口帮扶协作联合招商专班,建立联合招商工作机制,深化产业招商合作,做好项目承接。自新一轮帮扶协作开展以来,濠江区共引进(签约)恒晟建设、食味盐、一铭科技等13个深圳项目,涉及新材料、食品、文创等多个产业领域。其中,恒晟建设已成立汕头分公司;平尚冲浪俱乐部已设立并营业,食味盐、裕腾两家公司已购买厂房,并正式投产;正创堂(一铭)已落户万顺科技产业园,现已进场装修厂房。
(四)提升县域发展水平
以县域商业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强化县域商业综合服务能力,首家总部经济大厦潮宏基建成开业,恒大商业综合体、中海环宇天地、熙海岸花园蓝鲸天地商业广场“印象桃里”等4个商业综合体开放运营,潮宏基城际酒店、新濠添大酒店等5家高品质酒店正式营业。中海龙虎滩旅游区黄金海岸水上乐园二期项目建成营业,潮博里、滨海林后美食街等项目推进建设,加快打造南滨潮博里、古城街区文化商圈、汕头南站交通枢纽商圈、北山湾教育服务商圈。发挥濠江交通区位优势、滨海资源、美食资源等优势,联合南山区打造“南头古城·达濠古城”双古城品牌,举办“南头古城·达濠古城”双古城推介、达濠鱼丸美食文化节、新春文化集市、南滨草地音乐汇、桃花节等系列活动,提升中海龙虎滩旅游区、丹樱生态园、金寿生态园等A级景区品质,推动文旅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五)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推动渔港新产业集聚与综合体验区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建造大型渔船,自2023年12月至今,汕头市中钓渔业有限公司、汕头市广泰渔业有限公司已新建造大型捕捞渔船8艘,有效填补濠江区大型捕捞渔船空白,提振渔业经济。2024年,国家发改委在广东规划新增2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濠江冷链物流区成功纳入了汕头基地范围。
(六)树立县域营商环境标杆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濠江区成功入选首批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积极挖掘提炼,细化试点改革措施,梳理出亮点品牌20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新拓展濠江区政务服务“秒报秒批”事项清单,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秒报秒批”“不见面审批”“视频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2.65%,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7.52%。推行“代办制”涉企服务,依托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项目审批代办中心,依托“粤商通”设立濠江区涉企服务帮办代办平台,聚焦项目“引进-落地-建设-投产”的全周期服务需求,打造“‘濠’易办·你投资 我来办”特色品牌,推动我区涉企代办服务涵盖14个部门91个事项。
二是着力加强要素保障。积极发挥“金融红娘”牵线搭桥作用,制定了《汕头市濠江区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信贷奖补资金实施方案》,明确设立信贷奖补资金,并构建“政府-担保公司-银行”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宏俐(汕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首家享受政策的企业。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举办汕头市“助力百千万 行长区县行”财政金融服务“百千万”系列活动暨濠江现场会。
三、存在问题
(一)经济结构有待调整。目前我区仍处于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仍是构成GDP的三大主要行业。规上工业拉动力度仍偏弱,建筑业、房地产业持续低迷,对我区经济影响仍较大。
(二)产业耦合有待增强。招商引资目标对象主要来源于本地企业引荐、乡贤引荐、招商推介会等渠道,对照区产业定位、产业规划,存在针对性不强、适配性不高等问题。
(三)共建空间仍需提质。目前濠江区产业园区配套有待完善,生活配套不足、交通较为不便利,对企业吸引力不足。
(四)商贸发展仍需加强。我区虽属中心城区,但仍有大量涉农社区,商贸业基础薄弱,可培育企业接近饱和,潜力不大,难以发掘培育新增长点。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以县级为龙头、以工业为支柱、以贸易为助推,围绕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县域产业培育转型,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走好“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的高质量发展融合之路。
(一)坚持“工”字为本,集中力量推动县域产业集群建设
1.全力以赴发展海上风电主导产业
一是加快建设“一港一园两基地三中心”,高标准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园、海工装备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协同加快广澳港区三期风电码头启动建设。二是加快“四个一体化”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省风电临海试验基地项目进场施工。三是大力培育以上海电气、金风科技为代表的海上风电头部企业,聚焦海工装备及电气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开展靶向招商,推动“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储能、氢能等关联产业。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风电职业培训中心、六自由度实验平台等一批行业领先的关键项目建成投用。深化产学研用融合,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合作。
2.加大力度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做大纺织加工规模,谋划引进纺织服装产业链联合体,鼓励以产业链为纽带,集中布局纺织服装产业生产、研发、供应等全产业链项目;依托中标科创园研发、设计、检测优势,吸引设计创新类企业进驻,创新发展成衣制造、功能性内衣、品牌服饰等高附加值产品。二是在现有工艺纸盒和轻工机械产业基础上,推进工艺智能化、现代化发展,实现工艺纸盒、食品、印刷包装、功能膜等领域联动创新发展。三是鼓励建筑企业向绿色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新型建筑工业化等方向转型升级。四是强化企业梯度培育。深入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倍增培育计划,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资扩产等途径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实施企业全链条培育机制,构建“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的政策支撑体系,带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实施科技企业“存量赋能、增量拓展、服务提质”行动,精准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创建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二)坚持“贸”字当先,以点带面推动商贸服务提档升级
1.加速步伐完善商贸基础设施
一是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加快省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建设,持续推进南滨潮博里、古城街区文化商圈、汕头南站交通枢纽商圈、北山湾教育服务商圈打造,加快“印象桃里”等已开业商业综合体商业导入、丰富业态,加快“潮博里”等商贸项目建设投运,打造滨海美食街、广澳海味美食街等美食集聚区。二是构建内外联通的交通网络,协同推进汕汕高铁(汕头南—汕头段)、疏港铁路、跨汕头湾新通道、汕南大道等项目建设,分段建设达濠岛环岛公路,完善“一环四横六纵多网络”路网。三是完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7个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点,依托汕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平台载体探索,发展“冷链配送+农产品”“生鲜电商+农产品”等冷链流通模式,创新产品工艺,提高产品生产品质。谋划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专业直播基地,培育直播经济、农村电商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2.汇聚动能大力培育消费模式
一是做强会展经济与品牌建设,用好用足促进消费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参加“粤消费粤精彩”等多层次、多形式促销活动,谋划举办区级展会,培育城市度假、潮流活动等新兴消费模式。重点打造“濠江珍好”农特产品集合平台和跨贸公共服务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推动濠江产品走出潮汕、走进湾区、走向全球。二是充分挖掘文旅资源优势,指导条件成熟的乡村整村发展乡村旅游,完善星级酒店、乡村民宿服务配套设施。做优做强达濠鱼丸美食文化节、桃花节、东湖菊花节、南滨草地音乐汇系列特色文旅活动,丰富“双城联动”“醉美南滨”品牌内涵和影响力。深入推进粤东户外体育运动集散地建设,丰富徒步骑行、集章打卡等沉浸式旅游新模式,繁荣发展美食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
3.紧密协作开拓贸易多元化市场
一是加强与广澳港、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支持综合保税区扩围,协同推进广东自贸区汕头联动发展区建设,配合推进汕头临港经济区建设,引导进出口贸易企业落地综保区,生产制造型企业落户濠江,发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南滨片区)作用,打造政策优势叠加的高水平商贸平台。二是积极引进象屿跨贸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集政务服务平台、国际生态中心、国际选品中心、出口展厅功能于一体、更具规模的升级型跨境电商产业综合服务园区。三是积极参与“买全球卖全球”贸易网络建设,组织企业参加“粤贸全球”、广交会等重点展会,带动更多濠江产业、品牌走出广东、迈向全球。把握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两大盛会”的契机,积极增进与海内外侨胞乡亲、潮人社团、异地商会的联系交往,拓展海外市场。
(三)坚持“新”字导向,把握机遇推动帮扶协作走深走实
1.能级提升打造产业协同综合园区
一是紧抓产业转移和对口帮扶协作契机,推动产业转移主平台(濠江片)、深圳—汕头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濠江片区)、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合作园等三个层级产业平台建设,加快片区产业导入,实现产业共兴、要素共用、服务共融,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协同推动深圳—汕头数字创意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深汕数字创意产业的集聚地。加快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农特产品集合平台和跨贸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濠江好物出潮汕、进湾区、销全球。二是深化“研发在南山,转化在濠江”模式,推动反向飞地“濠创园”建设运营,引导本地企业申请入驻反向飞地,充分利用南山区科研、资金、人才、市场等要素优势,提升濠江本地入驻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拓展市场能力,推动孵化团队项目孵化落地,促进两地研发—生产联动、供应链—产业链融合。
2.深化布局谋划新兴特色产业
一是加快一铭科技可回收高阻隔环保包装材料项目建成落地,加速布局新材料产业。二是利用南山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契机以及濠江已有航空维修技校等优势,在濠江探索布局无人机生产基地、低空旅游、空域审批等业务类型,布局新一代智能制造,发展濠江低空经济。三是结合濠江服装产业已具备织丝和印染的优势,全力引入织布、电商和云仓,推动服装行业延链补链。四是打造潮汕首个标准化的肉牛周转交易市场,推动潮汕健康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
3.集结优势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一是积极发挥与南山区联合招商专班作用,深化落实南山区与濠江区联合招商工作机制,开展常态化联合招商,围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材料等核心产业精准招商,吸引优质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濠江。二是依托汕头(深圳)协同创新中心、汕头濠江(深圳南山)反向飞地——“濠创园”等平台载体,充分发挥商会、协会、乡贤等各方资源优势,常态化开展驻点招商、乡贤招商、以商招商,招引一批符合濠江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转移项目。
(四)坚持“质”字底线,扬长补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1.锐意革新加大营商环境建设统筹力度
一是坚决扛牢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区(县)的责任担当,主动向“全省第一方阵”看齐,加快建设省首批营商环境改革试点,聚力推进“一链三环”集成式改革,精心打造“濠易办”“濠快办”“濠好办”三大品牌,推动20项亮点任务。定期跟踪营商环境改革成效,争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强化正面宣传引导,为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舆论氛围。二是持续深化与南山区营商环境帮扶协作,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服务联做等方式,进一步深化与南山区跨域通办合作关系,实现两区更多高频事项“跨城通办”,凝聚南山区与濠江区对口帮扶“合力”,促进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与南山区接轨,探索打造“类南山”营商环境。
2.集中资源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一是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开展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整治,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合理布局、融合发展。全面深化涉土问题整治,消化处置一批批而未供、供而未建、建而未用、用而低效土地,推动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二是强化资金多元保障,盘活国有资源资产,积极争取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转移支付等上级资金争取。发挥“金融红娘”牵线搭桥作用,深化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人才引育留用,完善和优化区人才发展政策,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千方百计留住在濠职校毕业生。
(五)坚持“融”字策略,探索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
1.夯实基础加快海洋产业深耕步伐
一是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综合体,推进渔港新产业集聚与综合体验区建设,提升渔港功能,依托渔港延伸渔业产业链,打造集渔业加工、交易集散、餐饮零售、渔旅观光多功能于一体的渔港经济区,打造“蓝色粮仓”示范标杆。二是擦亮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金字招牌”,加快推动冠炜预制菜供应链产业园建成投用,促进食品加工产业“养殖+捕捞+加工+冷链物流”全链条发展,培育兼容产业特性、现代潮流和乡土特色的优质食品品牌,建设有文化底蕴的潮汕预制菜产业集群。
2.强势突破优化海洋产业布局
一是推进海洋旅游业开发,利用濠江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海洋旅游产品,借助招商发展娘屿等海岛,开发渔旅休闲度假和特色渔业观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海洋文化。推动黄金海岸水上乐园二期投入使用,围绕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标准,提质升级中海龙虎滩旅游区。串联中海龙虎滩旅游区、北山湾等热门点位,打造更多滨海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滨海旅游示范区品质内涵。引入一批高品质旅游项目和产品,完善海岛旅游配套,提升游客游玩和住宿的满意度。举办特色文创活动和运动赛事,打响滨海旅游品牌,做强濠江滨海旅游、海岛旅游、美食旅游。二是布局海洋新兴产业,准确把握濠江海上风电资源及国际海缆登陆站平台优势,探索海上风电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谋划“海上风电+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培育发展海洋科技、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以新质生产力打造科技创新“蓝色引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