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园园内西高东低,最高落差6米,以“山水相生,楼台比邻,花木成文”作为园艺特色,规划东园和西园,分别体现“山水的南京”和“文学的南京”,以“文沁金陵”为展园主题,打造依山而建的江南传统园林。六朝古都,百姓人家,为南京展园的入口。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踏上主入口的石阶,进入“一屏两门”的空间,引用天下文枢的影屏,带您穿越六朝,游览江南传统古典院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入口前石阶上刻有南京六朝古都名“吴、东晋、宋、齐、梁、陈”,它象征着穿越六个朝代的时光,与历史交融、与历史对话。走进主入口天井,是“三门一照壁”的传统民居空间。“照壁”的铜雕上刻有以“天下文枢”为题材的南京秦淮风光,寓意着沉淀在“百姓人家”的文化传承。“文源”取自夫子庙西桥。门廊两侧开“宝瓶窗”,寓意“平平安安”,外形取自南京市博物院“元代·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的样式,将窗与瓶结合,形成独特的视觉观赏与园林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过文源门和抱石轩,映入眼帘的是玄圃清音,凤台秋月,内设有、临虚亭、梧桐院、桐音馆、石刻、凤凰台、文沁亭。这里的布局以“依山顺水”的自然式设计为主,山水、亭廊与绿化相辅相成,展现出一种和谐统一、古典雅致的空间区域。区域内植物划分花卉品种区、阴生植物区和造型品种区,营造出错落有致、景致迥异的园林园艺。

“玄圃”为南朝梁皇家园林“乐游苑”内的太子读书之处,也是《昭明文选》的写作之处。传说仙人所居处的花园亦称“玄圃”,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文人雅士们在这种环境中谈诗论词是再美妙不过的事情。

园路两侧立牌上介绍着代表南京历史文化成就的书籍:《文心雕龙》《千字文》《文选》《永乐大典》《桃花扇》《儒林外史》《红楼梦》。串联古今,文学名家荟萃,感受南京这座城市的文脉源远流长。

临虚亭建筑形态为扇形,选自瞻园之中的临风轩为建筑蓝本创作而成,把酒临风,心旷神怡。

烟雨廊,取自“多少楼台烟雨中”。廊左右曲折,高低起伏。江南的廊更多的是体会风雨中的步移景异。

梧桐院,灵感来源于梧桐树,南京的梧桐树不仅仅是一种风景树,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记忆。在古诗词中,梧桐象征着高洁美好的品质。“梧桐语”已成为现代南京人的一张名片。在此院中栽下梧桐树,有“栽桐引凤,广招良贤”之意,更象征着吉祥如意。

桐音馆名自总统府西花园,“桐音”即“琴音”,“桐音馆”三字由林散之先生题写,两柱上刻有“雨惊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诗句。

依山而上,沿登山步道一侧,映入眼帘的三处石刻,分别刻有《江南春》《七律》和《台城》。据考证,全中国有一万多部文学作品与南京相关。自带文学气质的南京自古以来就深得文人们的偏爱,更是许多文人墨客的灵感之城。其与南京有关的名诗举不胜举,此处的三首诗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重檐结构建造的六角亭名为文沁亭,既是展园最高点,又是展园最佳观景点。俯瞰园中景致,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亭内半墙上刻有南朝诗人谢朓《入朝曲》,用文字表达都城建康(今南京)的富丽繁华和心系家国的进取精神,它既是一曲颂歌,也是一首佳诗。彰显古都山水繁华、人文卓越。

依山而下,为明镜仙影。这里的叠瀑顺势而下,千姿百态,树木葱茏,清澈的溪水流淌在其中。园区内的假山是用一千吨湖石堆叠而成,瀑布声悠扬动听。明镜池光洁如镜,红梅园内铺有特色的梅花纹,建筑文东阁、盈盈一水间、回廊、双影堂一一映入眼帘,每个建筑都展现出南京独特的古建特色。区域内植物分假山植物区和水生植物区,漫步其中,可赏湖赏景,感受南京的历史文学文化与一代名人们的可歌可泣。

沿石阶向下,花溪叠瀑,通过园林造景堆石的手法,将自然美景融入其中,千岩竞秀,水木清华。最大落差1.8米,形成了一处气吞山河、一泻千里的自然景观。

向前依山傍水,“听”—水流潺潺,“瀑”—“飞流直下”,面—“烟雾缭绕”,景—“叠嶂层峦”,好似一幅画,“画中有景,景中有你”。

文东阁取自南京明故宫“文渊阁”之“东阁”,是明代南京存放“永乐大典”的地方。建筑是传统的藏书楼式样,加开半层高窗,以便通风与采光。内部展陈以“文学的南京”为主题,带您穿越历史古都,了解文学古城。楹联刻有苏轼题写的《湖南汨罗屈子祠》最具代表性的两句词:“诗笔离骚亦时用,文章尔雅称吾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镜池池面光洁如镜,水质清澈碧莹,倒映天空云彩,呈现出园内清晰的倒影,散发着诗意和画意。展示得淋漓尽致,一种空灵,隽永的意境油然而生,神秘而惊艳。

展园东区的梅花园,植物表现上多以红梅为主树,地面铺设梅花纹,园墙上刻有王安石《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盈盈一水间”,取自瞻园内轻舟之名,“盈盈”指的是一种美景,“一水间”意思是窄窄的一池清水,像一面镜子一样,平静如水。

回廊横贯东园与双影堂之间,蜿蜒曲折,欲断又连;曲径通幽;似阻又通。木香闲逸,绕廊成景,观湖赏月,夕阳晚斜,碎影满阶。廊与亭、廊与堂错落有致,组成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空间,可避风遮雨,可驻足观景。

双影堂,堂外水中影,堂内镜中影,取名“双影”;镜中有仙人之影,也有观者之影,亦为“双影”。与明镜池形成展园内最佳打卡点,此时的锦云楼已与南京园的建筑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踏花寻梅区,设有南京代表性的青梅园、红梅园,其中王安石创作的《梅花》、李白创作的《长干里》更是脍炙人口。最后取自瞻园内的岁寒亭、夫子庙的文德门也皆是文章。

展园东区的青梅园,与红梅园相对应,植物表现上多以青梅为主树,地面铺设梅花纹,南京市的市花即为梅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梅花常被用来传递春天的信息,象征着坚韧、高洁,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青梅园内刻有李白《长干行》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相传一位少妇回忆与丈夫童年时一起嬉戏的情景——古代金陵城长干里街道住着两户人家,两家的小孩从小在一起玩耍,毫无猜疑,男孩骑着竹竿当马跑来,二人一块绕着井边的栏杆逗弄青梅做游戏。后常以“青梅竹马”指从小相知的情人,后人将该诗改编成歌,用叙事诗唱出长干儿女爱情故事。乌衣巷井,营造长干里情景,井台刻字“长干里”,诗句中的“床”指井栏,即后院水井的围栏。“绕床”既为绕井之意。该井栏为青石质,内径33厘米,外径65厘米,高43厘米,井内壁为青砖所砌。

岁寒亭取自南京“瞻园”,岁寒亭前植“松、竹、梅岁寒三友”,此亭由此得名,也与宝瓶窗的选材相呼应。清代诗人袁枚在《瞻园十咏》中写道:“环植寒梅处,横斜画阁东。一轮明月照,满树白云空。”展现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

“文德”门取自夫子庙东桥,内墙两侧建有“宝瓶窗”,与西园“文源”内墙“宝瓶窗”相呼应。其外形取自南京市博物院“明代·岁寒三友梅瓶”。两处瓶窗相得益彰,彰显南京地区的独特文化。

文东阁“文沁金陵”主题屏风,以此为引形成文东阁内从右往左、逆时针的观展路线。

展板为“文沁金陵”导语——滚滚东逝的长江,桨声灯影的秦淮河,秀美壮丽的钟山,巍然屹立的明城墙……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跨越大江南北的古都,南京龙盘虎踞,山水城林齐备,在历史与时代的更迭中上演着无数盛衰兴亡的故事,写就波澜壮阔的华章。这是华夏人文地理演变的缩影,也是中国文化笔走山河的透视。下方触屏展柜展示由文旅集团提供的“文学名著”“文学名句”相关内容,彰显大家风采;再右展板为“文学的南京”总述——从六朝“天下文枢”到盛世“文学之都”,南京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文学领域的“巅峰之最”,留下一部又一部影响南京乃至中国的传世经典,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无论是文学启蒙,还是文学批评,都对中国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总述右侧的电子屏中滚动播放由文旅集团提供的南京申办文学之都宣传片;在右正前方墙面悬挂若干展板,分别展示南京文学由三国时期到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62部“文学大事记”,以此梳理南京文学传世悠久的发展成果。展板前侧展柜内壁铺设“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是为再现明代陪都南京城市商业兴盛的场面。展柜内里陈设书卷实物及文房四宝,是为南京崇文重教城市禀赋的彰显;再右与“文学的南京”总述对称的展板为“新时期南京”总述——踏江南“山水韵”,寻古都“文化魂”,新时期的南京,作为一座特大城市,以6587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承载了1.75万亿的地区生产总值、949万的常住人口。漫步南京城,不时可感触“山、水、城、林”的风貌特色,“绿、文、城、人”特色要素有机互动交叠,呈现一幅“江南山水韵、古都文化魂、国际现代貌、活力宜居城”的画卷;总述左侧展示由文旅集团提供的“金陵四十八景”,相关内容由小程序滚动播放;左下空间放置条形案几,案几上陈列“文沁金陵”定制印章与明信片,以作观展留念。案几上方展板展示由文旅集团提供的“文学大事记”金陵文脉图,以此总结南京文学在历史与时代的更迭中铸就的辉煌成果。

抬头仰望,环绕屋顶四周的灯箱和书架。灯箱居上喷绘千字文,是于南京编撰而成的、中国最早识字启蒙教材展示;书架居下模拟南京文渊阁东阁的“藏书”形式,是为文东阁名称来源的点睛之笔。

桐音馆,取自总统府西花园,“桐音馆”因雨水落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而得名。“桐音”即“琴音”,也是指知音相逢相聚之处。也有“栽桐引凤,广招良贤”之意。桐木可作为琴的材料,故桐音即为琴音,引申为知音,是弹琴待客的最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