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其目的至今争议不断,究竟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还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而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影响,对明朝乃至于后世都是巨大的影响。今天带大家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前因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理论家马汉在其代表作《海权论》中表述道,海权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海权即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名族的一切东西,能够决定国家的兴衰。西方文明起源于海洋文明,海洋的重要性,早已经刻在他们的心底。

早在公元前,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已经标志着西方海权兴起。到中世纪,威尼斯、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国家,先后凭借海权,成为过“世界霸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萨拉米斯海战

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足迹遍布亚非地区30多个国家,先后到达东南亚、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地区,这也震惊了很多西方国家,本是“农耕文明”为主的东方大国,竟然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航海舰队,和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创下了举世闻名的壮举!

明朝建文元年,爆发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下令夺取北平九门。但是,朱棣手下有胆识的宦官,其中就包括郑和,也被称为三保。在靖难之役中,郑和立了大功,他除了能上战场打仗,也能航海远行,他的壮举,让后人佩服。作为明朝第一航海家,郑和的名号早已被世人所知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和下西洋

郑和在进入燕王府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了朱棣的赏识。在靖难之役立功后,朱棣才赐予他“郑”姓。永乐初年,朱棣想派遣一位合适的大臣下西洋,在术士袁忠彻的举荐下,郑和不仅是朱棣信任的手下,而且也非常有军事头脑,是下西洋最合适的人选。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靖难之役

对于史料记载的话,后人猜测的原因有三。说法一,为了寻找建文帝。在朱棣攻破南京时,建文帝在大火中下落不明。在朱棣上位后,称建文帝在火中丧命,但这也只是为安定民心,朱棣一直怀疑建文帝出逃,这让有着“篡位”之名的朱棣内心不安,于是便派出大臣秘寻建文帝的下落。

说法二,为宣扬明朝的威武和繁荣昌盛。世人猜测以郑和航海时的规模,是朱棣想要国家的船队所展现出的军事实力,起到震慑他国的作用,而且在航海途中,能够发展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扩大国内的市场,发展明朝的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经济繁荣

说法三,为了巩固帝位。朱棣知道百姓都说自己篡位,所以在登基后,他需要从各方面塑造帝君的形象。派郑和下西洋,能够向周边国家展现自己统治的国家的气势,借此来巩固政权。

无论是世人猜测的那种说法,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

郑和率船队出征

早在宋朝的时候,中国的造船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罗盘也被世人研发使用,这些成为了郑和下西洋的客观因素。郑和出海的时间为永乐三年六月,在此之前,朱棣已经做了两年的准备,可以说朱棣可能从登基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造船技术

在古代想要出海航行,难度非常大,必须要了解天气状况,航行方向,途经海道的情况等,在郑和出发之前,郑和就已经多次测量东南沿海的海道,并且广泛学习航海技术,积累搜集了大量的航海图。郑和为下西洋做了充分的准备。

永乐三年,郑和率领船队,朱棣为他们举办了出海仪式,让郑和携带了大量金银和瓷器。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海,开启了第一次航海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海仪式

郑和带领船队,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当时这个国家的东王、西王在内战。东王战败,其属地被西王所占领,郑和船队的人员到集市上进行贸易,却被西王军队误认为是东王的支援部队,突然受到占领军的攻击,170人被误杀。

郑和部下的军官要求出兵报仇,然而郑和并没有这么做,他身负皇帝的密令,若大开杀戒,可能会引来周围各国侵略明朝。于是郑和采取了和平处理的方式,自此两国和睦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爪哇岛事件

郑和在处理爪哇岛事件时,没有动用武力,也不要赔偿,充分体现了郑和出海航行的目的是传播中华“以和为贵”的文明礼仪。但郑和也不会被别人所欺凌,在返航途中,他们遇到陈祖义带领的海盗团伙,这伙海盗表面上与郑和等人和善相处,但背地里却袭击了郑和的舰队。郑和发现后,下令歼灭了陈祖义手下的五千多海岛,活捉陈祖义。

郑和于永乐五年返回南京,在这两年中,郑和带回来各国觐见的使者,并且和周围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在途中,郑和等人虽然也惩治了恶人,但是其主要目的还是维护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贸易往来

初次远航回来不久后,郑和便开始了第二次下西洋,这次的任务是送使者回国,并且将朝廷赠予各国的礼物带回去,这也奠定了周边各国和明朝的贸易往来。

永乐七年,朱棣命郑和率领官兵2.7万余人,48艘船舰,再次出发。这次出海,郑和船队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甚至到达波斯湾。在回城时途经锡兰,锡兰的国王将郑和骗到国内,出动5万兵力围攻郑和的舰队,想要将其船队占为己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和趁敌军全部出兵,带两千官兵,突袭城堡,擒获了国王的妻儿和官兵。在郑和船队回国的时候,朱棣赦免了锡兰国王的罪行。各国赞扬明朝的做法,进一步树立了明朝早东南亚的形象。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永乐十年,郑和第四次率船出海。郑和船队第一次到达了非洲,在占城,奉皇帝之命,赐予占城国王王冠,并且留下了明朝部分农耕方法,协助当地人民发展。到苏门答腊岛时,苏干剌弑君篡位,明朝认为他是伪皇帝不赏赐,苏干剌愤怒不已,截杀了郑和的船舰。但郑和率军平定了此次叛乱,生擒了苏干剌。在回朝后,郑和带回来30多个国家的使者,向明朝朝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乐十四年到二十八年间,郑和先后率船队两次下西洋,郑和回朝后已经年过半百,他的前半生几乎都是在船上渡过的,为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伐途中病逝,朱高炽登基。由于朱棣在位期间,朝廷花费巨大,百姓苦不堪言,在朝臣的建议下,不再提议下西洋的事情,郑和也被派往南京任官。在朱高炽死后,朱瞻基登基,他想要再创朱棣在位时的盛世,但是遭到了朝臣的强烈反对,因此下西洋的计划未能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高炽

继位初,周围国家的朝臣还来明朝朝贡,但郑和下西洋的船舰这几年不再出海,海外各国与明朝的联系越来越少,前来朝贡的国家也越来越少。明朝在海外的威信随之降低,朱瞻基有意恢复下西洋的任务。

他找来郑和,问他是否能够再次出行航海,皇命难违,再加上郑和对再次航海也有着期待,便率船队再次出海,这是郑和最后一次出发,是他最后一次下西洋,然而却没能再回来。郑和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南部,接近莫桑比克海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和下西洋

郑和作为一名宦官,不负皇命,尽忠尽责,他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威严,展现了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理念,为世人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