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
大家好!
此刻,我谨代表上海京剧院,怀着无比崇敬之情,参加今天的“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作为京剧事业的从业者和院团管理人员,深感此次座谈会意义重大。
梅兰芳和周信芳犹如两颗耀眼的星辰,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将京剧艺术推上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高度。作为中国剧坛的两位艺术大师,他们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周信芳既是传统忠实的继承者,又是大胆的革新家。他功底深厚,将戏曲传统的表演程式与现实主义的内心体验有机结合,熔写实、写意于一炉,寓真、善、美于一体,形成了独树一帜、经久不衰的京剧表演流派——麒派。他深谙戏曲艺术发展的规律,继承传统,又不受陈规旧套的束缚,善于从电影、话剧、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中汲取养料,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锐意创新。他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具有时代性和群众性。麒派艺术影响深远,许多地方戏曲、电影、话剧名家,都从麒派艺术中借鉴表演手段,寻找创作灵感。周信芳一生坚持进步,追求真理,他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境界,为中国戏剧艺术作出了伟大贡献,是我们后辈永远学习的典范。
1955年,上海京剧院成立,周信芳为首任院长,他的艺术理念和人格魅力,深刻地影响着剧院的生存和发展。70年来,上海京剧院在中央和地方领导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扎实地传承、复排、挖掘麒派剧目,深入研究麒派表演原理,领悟麒派艺术的真谛。建院至今,麒派的旗帜一直没有离开我们。
继承麒派,首先是对麒派经典剧目的直接继承和精到演绎。《宋士杰》《徐策跑城》《乌龙院》《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等麒派名作通过代际传承,至今精彩地呈现在舞台上,依然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其次,是在艺术创作中对麒派演剧精神的继承和运用。剧院历年来创作的《盘丝洞》《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龙潭英杰》等剧目,无一不展示了剧院继承传统、勇于改革、大胆创造的热情与活力。这些剧目贴近时代,它们蕴含的深邃人文精神与麒派精神一脉相承。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是上海京剧院在周信芳时代之后的保留剧目,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作品,该剧虽然没有一个麒派老生,但深受麒派演剧思想影响的总导演马科说:“整个舞台的韵律、风貌是麒派的,实际上是周信芳道路的胜利。”
而由当代麒派名家陈少云主演的《狸猫换太子》《成败萧何》《金缕曲》,依靠着麒派的演剧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被专家高度评价,认为他“既重视流派的艺术形态,更重视流派的艺术精神”,构成了新时代“麒派三部曲”。这些新创剧目保留了麒派艺术的精髓,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久经检验,常演不衰,为麒派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艺术传承离不开不断涌现的人才。从1984年首届麒派研习班诞生,迄今为止,剧院与社会各界共同协作,已经举办了数届各种形式的研习班,不遗余力地培养一代又一代麒派传人。培养方式从单一剧目传承,到演剧思想的研讨,“麒派”艺术人才的培养不断为京剧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如今,第三代麒派传人陈少云已成为享誉剧坛的表演艺术家,他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文旅部“文华表演奖”以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在他的培养下,数位麒派青年演员脱颖而出。同时,随着各地麒派新秀不断涌现,麒派力量正在不断充实和壮大。
剧院认识到,在舞台实践的同时,理论研究也是重要的环节。剧院与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共同努力,编辑出版了《周信芳全集》,其中许多资料首次面世,极大地填补了周信芳艺术研究的空白。今年,在周信芳诞辰130周年之际,剧院又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出版了《周信芳画传》,为后人研究和传承麒派艺术提供了直观而丰富的素材。
文脉的厚度凝结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也昭示着未来的航向。习近平总书记曾亲自提炼概括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麒派演剧精神与上海的城市品格意蕴相渗、血水交融,上海京剧院将以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30周年为契机,怀念大师、赓续鼎新,树立文化自信、铸炼文化之魂,守护文化之根,务求文化之新,彰显文化之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师精神成为新时代文化的新生命力和新生产力,积极助力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路1198号
+86-021-54619880
+86-021-63225294(票务)
上海京剧院新媒体矩阵
官方网站:www.pekingopera.sh.cn
官方微博:@上海京剧院SPT
订阅号:SHANGHAIJINGJUYUAN
抖音号:SHJJY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订阅号:TCYIFU
上海京剧传习馆订阅号:SHJCC168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