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注意到一个出版业新闻,今年5月被 Simon & Schuster 收购的荷兰最大出版商 VBK(Veen Bosch & Keuning)最近宣布了一项颇具争议的决定。
作为一名关注新闻与出版业发展的观察者,我认为这个案例很好地展现了AI技术在创意产业应用时所面临的挑战。
通过仔细了解,VBK 的这项计划目前只是一个实验性项目,范围相当有限——仅针对不到10本商业小说进行 AI 辅助翻译,且这些都是尚未售出英语版权、未来也可能难以出售英语版权的作品。
VBK 的商业总监 Vanessa van Hofwegen 特别强调,他们不会将这一做法应用于文学作品。
目前看来 VBK 试图在推进这一计划时采取了一些谨慎的措施,他们承诺整个过程将有编辑把关,并已获得相关作者的同意。他们强调这不是完全依赖AI的创作,而是"以人为始,以人为终"的协作过程。
然而,通过业内专业人士的反应观察,这一决定在翻译界引发了强烈反弹。
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获奖翻译家 Michele Hutchison 的观点——她认为这一做法暗示商业小说仅仅是"模式化作品",缺乏创意价值,这对作者和读者都是一种不尊重。
荷兰文学英译者 David McKay 也提出的警告。他指出,虽然理解出版商想要提高效率的诉求,但完全排除人工翻译可能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单纯作为一个关心文学质量的读者,我认同他担忧 AI 翻译对作品质量和个人声誉的潜在影响。
英国翻译家协会联席主席 Ian Giles 提供的数据让我们对这一趋势有更清晰的认知,根据英国作家协会的最新调查:
· 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翻译人员因 AI 技术而失去工作机会
· 超过 40% 的翻译人员报告因为 AI 技术导致收入减少
· 8% 的翻译人员表示客户特别要求他们在工作中使用 AI 工具
· 许多翻译人员反映在 AI 的价格压力下难以提高翻译费率
这些数据凸显了 AI 对传统创意行业带来的实质性冲击,本文也借助 Claude 3.5 Sonnet V2 辅助内容与事实核查。
关注⬇️ 点赞 分享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