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
从定义上可知,财务分析是立足于财务资料(基础),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对象)进行分析,最后从财务角度做出结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这里可以看出,财务分析其实是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初入职场,很多同学都很向往财务分析工作,觉得很是高大上,听名字就是管理岗位,又能煅炼人,所以要考财务分析师,到处找专业类书籍来读。其实这种想法没错,但具体学习或开始写财务分析报告之前,我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几个要点,以防步入误区。
1 有财务分析工作,但很少有财务分析岗位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是没有专门财务分析岗位的,管理会计岗位有不少,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报表会计、内部审计等等,就是很少见到财务分析会计。一般情况下,财务分析都是由某个财务管理岗位兼职的,公司大了可能是主办会计兼职,公司小了财务经理甚至财务总监兼了也不奇怪。个人认为这是正常的,财务分析基础是对财务信息的掌握,平时各方面信息了解的越多,分析就能与企业实际联系起来,分析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反之,平时不做账,不编表,也不参与其他财务管理工作,到了时间把财务报表拿过来,按书本上的要求,用EXCEL编出十几张表,算出几十个财务指标,再配上各种颜色图形,所有这些加到可以说是一份财务分析报告,但不见得是公司管理层需要的财务分析报告。
通常的情况是,管理上有这方面的需要:也许是为面子,其他公司都有,所以我们也要有;也许是为了上级主管的要求,国企方面国资委要求提供,集团公司要了解下属单位情况也要求提供。当然,我相信大多数公司是真有这方面的需求,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公司的财务分析最终变成了面子工程,为了分析而分析,脱离了企业的客观实际。
2 财务分析不能局限于分析会计报表
如果根据一份会计报表就是做财务分析,那上市年报就不会动辄二三百页了。事实上,就是把一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拿过来,找一位财务分析方面的专家仔细研究,也不能说这位专家就一定能做出合格的财务分析报告。
举个例子,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如下(部分):
先算财务指标,A公司201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是3.58,2015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是7.41;2014年存货周转率(次数)是30.53,2015年存货周转率(次数)是49.37。
公式:应收帐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其中: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应收帐款余额年初数+应收帐款余额年末数)/2
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分析一:从财务指标分析,A公司2015年度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同比都有大幅提高,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同比分别增长了66.67%、68.1%,而应收账款和存货期末余额保持平稳,没有跟随收入成本同比增长。那么分析到这里,我们是否可以做出以下结论:A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公司平均收账期缩短,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加快,所以应收账款管理水平提高。存货周转率提高,存货周转速度加快,存货的占用水平降低,资产流动性加强,所以存货管理水平也有大幅提高。
答案当然不能这么快得出,我们还要继续分析。
分析二:通过利润表我们可以得知,A公司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同比分别增长了66.67%、68.1%,而毛利额只增长了25%,毛利率分别为2.5%和3.33%,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0.83个百分点。收入大幅增长,毛利率不升反降,原因只能从企业年报中找答案。通过A公司的年报,我们了解到该企业是一家商贸企业,与制造企业不同,商贸企业的毛利率水平都很低,所以2%——3%也算正常水平,毛利率下降可以理解为该公司15年度为了保收入创业绩,簿利多销,以量取胜,毛利率下降了,但毛利额上升了,所以经营管理方针合理,没有问题。这么理解对么?我想如果是外部专业投资者,分析到这里可能就到此为止了,但如果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做出的财务分析,结果可能大不一样。
分析三:通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透露的信息,我们进一步了解到A公司2015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加8亿元,主要原因是15年度开拓了进出口代理业务,8个亿的收入大部分是代理业务收入,代理费率非常低,只有1%左右,这也就解释了15年收入增长8个亿,毛利额只增加了1000万元。代理业务实际上是为客户提供中介服务,上游客商和下游客户直接联系,基本没有存货和应收账款的问题,这就解释了存货和应收账款为什么没有增加的疑问。
最后的总结一下,A公司2015年资产管理的能力大幅加强了么?结论是: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主要是代理业务收入增长所致,与管理水平提高没有直接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反而可以对A公司15年度的营业收入增长提出质疑,根据会计准则,代理业务收入只能按净额确认收入,也就是说如果8个亿的收入都是代理业务导致的话,那这个8个亿只有1000万元可以确认为真实的营业收入。
所以说脱离业务实质,脱离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分析报告是有缺陷的报告,大多数没有什么价值,有时甚至是会误导报告使用者,引发错误的判断。
3 财务分析的过程实际也是比较分析的过程
做对比,找差异。财务分析的过程实际是比较分析的过程。
与预算目标、经营目标做对比,如果是季度分析,就看目标完成进度;如果是年度分析,就看目标完成情况。通过对比,找出差异,没有完成目标的,分析未完成目标的原因。完成甚至超额完成目标的,也要分析,找出完成任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目标完成了,不一定就是经营业绩上去了,也可能本期收到了一笔政府补贴,或者处置了一处房产,这种不可持续的意外因素要找到并排后才能还原经营的真实情况。
与同行做对比,找同行的财务指标数据(上市公司年报的数据相对客观且容易取得)做对比分析,分析前要先用排除法,上市公司规模相对较大,可能会多元化经营,不同行业的收入成本要排除。通过同业比较可以发现别人的长处与不足,找出来提交管理层。
与自己做对比,一般财务分析报告都会与自己过去的经营指标做对比分析,但光有分析数据是不够的。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就财务论财务是片面的,还要结合业务,分析业务,财务信息来源于业务信息,优秀的财务分析报告一定包含有业务信息。
4 明确财务分析的服务对象
看起来这是废话,财务分析主要是为管理层服务,同时也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参考。但很多财务分析报告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下图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份利用杜邦分析法做出的图形
该文的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图形(还有很多图形和公式,我就不一一列举),用杜邦分析法对中联重科的财务报表做了分析,最后得出应收账款过大,要加大催收力度,成本费用过大,要节约销售费用的结论。结论下的当然没错,但像这种用几个简单的财务数据做对比,再加上一小段文字就能说清楚的论点,在财务分析报告中排列过多的图形我认为就没有必要了。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管理层不是财务工作者,有人数字看多了头就晕,更何况看到这么多图形和数据。而且过于专业化的描述,可会起反效果,让人没看继续看下去的欲望。曾经有位公司领导问我:投资收益率是什么意思?这当然是个案,但如果真碰上这个领导,你给他看杜邦分析法,他会不会认为你在有意嘲笑他呢?
所以我认为如果财务分析是写给非财务专业的管理层,过多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是没有必要罗列上去了,这些指标完全可以做为备查资料放在你的电脑里。财务分析报告只要有结论性的关键指标和数据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做好客观的文字描述,提供具体并切合实际的建议 。
对管理层是这样,那对专业的投资者,尤其是专业的投资机构财务数据要不要更多更具体一点呢。我想这要看具体情况,专业的投资者可能想了解更多财务信息,做出更专业的判断,这当然是没问题,但结合企业实际仍然是第一位的。现在的投资银行、证券机构的分析师不是财务出身,甚至不具备基础的财务知识,分析报告流于形式,有程序化,为了分析而分析的趋势。曾经有证券机构要我提供一些财务数据,有些数据根本违背财务常识,不提供还不行,让人哭笑不得。
这是某券商要求我公司提供的财务资料,财务人员都知道要分析营业成本,主要分析的是成本结构,比如成本中原材料的占比,人工成本的占比,制造费用的占比等等。分析供应商占比不知从何谈起?做为制造企业,我怎么知道本期结转的成本中那些是A供应商提供的?那些是B供应商提供的?如果只要求提供本期采购金额前五名的供应商到还能说得过去。
最后总结一下,财务分析的应用范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管理层需要,需要通过财务分析更清楚明白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更有效的布置战略,做出决策。这是财务分析最主要的用途。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对外投资时,通常是企业并购时,需要通过分析了解被收购企业的真正价值和潜在的风险。
在企业外部,财务分析的应用范围更广一些,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私募基金等金融企业在为企业提供金融产品时都会做一定程度的财务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据以做出投资决策。
总之,财务分析就像一个参谋,主要功能就是为管理层出谋划策,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转自:财务管理研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