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是汉以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汉武帝派张骞初通西域,汉宣帝始置西域都护,唐在西域置安西、北庭二都护,以后各代,中原与狭义西域也均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那么作为古代并称的两个强盛王朝,它们对西域的统治有何区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朝:

汉武帝以前,西域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因为一直与匈奴交锋,汉军就陆续在天山南北频繁行动了,等于西域沦为西汉的军事管制区。

由于西域诸国仍未完全摆脱匈奴的控制,楼兰、车师等国在匈奴的策动下,经常劫掠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臣和商队,于是汉武帝先派王恢率骑兵击破楼兰,赵破奴率军击破车师,又与乌孙王和亲,联合挟制匈奴,为了打破匈奴对大宛的控制并取得大宛的优秀马种汗血马,又派李广利领兵数次进攻大宛,攻破大宛都城,使西汉在西域的声威大振,确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

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汉武帝在轮台和渠犁设立了使者校尉,管理西域的屯田事务。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第一次设置的官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众投降,于是汉宣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这是中央王朝在葱岭以东,今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地区正式设置行政机构的开端。

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常驻官员,派士卒屯田,设校尉统领保护,持续与逃到西域的匈奴作战,不过汉军主要在河西走廊,西域由当地36国高度自治,汉军也有部分驻军直接在西域,暂无资料显示汉朝是否在西域收税。

由于王莽篡汉,西域诸国断绝了与新莽政权的联系,直到东汉初年,班超利用外交手段恢复了汉对西域的管辖,再之后重设“西域都护府”,但东汉时西域“三绝三通”,证明汉军对西域的军事掌控已不如西汉后期。

继而再次恢复对西域统治时,东汉后期设的是西域长史府,这名称差别可见一斑,曹魏、西晋沿用,毕竟东汉时的西域已兼并为十余国了,有一定实力,不甘心受制于任何外来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

经过东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大分裂时期,西域又兼并为龟兹、焉耆、于阗、疏勒等几个国家了,就好比从春秋近百诸侯逐渐变成战国七雄的历程,而唐朝对西域的经略就是从一场场灭国之战开始的。

在三百多年大分裂里,许多汉民逃难到相对安稳的西北,等于是移民河西走廊、西域,这为唐朝对西域的百年实控打下基础,在今哈密地区的伊吾,吐鲁番地区的高昌,两国王室皆是汉人。

唐太宗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唐军在此基础上对突厥、吐蕃、中亚诸国进行行动,后又屡次更名为“安西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与安西分管北疆、南疆,形成两个都护府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在西域的控制体现在“三州四镇”,即:伊、西、庭州的三州汉军(开元末是2万人)+城傍蕃军,龟兹、疏勒、焉蓍、于阗的四镇汉军(开元末是2.4万人)+四国自卫队。

唐朝军制,大的叫xx军,小的叫xx守捉,三州四镇就是军(5千~5万人不等),还有地方的守捉(1000~5千人不等),比如唐玄宗设在今帕米尔高原上的葱岭守捉,唐朝在西域收税,维系两大都护府的开销。

初唐时形势复杂,安西都护府驻地又在北疆,南疆的安西四镇就被吐蕃反复争夺,增加一个都护府后,局面就稳定了,一直持续到安史之乱后的河西走廊被掐断,西域唐军在孤悬域外的情况下,依然坚守了四十余年(通过盟友回鹘,与唐朝本土联络)。

值得注意的是安史之乱后,孤绝域外的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在西域独自铸币了,以流通钱物交易,此即为大历元宝、建中通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史之乱后的反复拉锯战中,回鹘占领了北庭三州,吐蕃占领了安西四镇,直到晚唐宣宗时,回鹘、吐蕃已相继崩盘,汉人张义潮率领的归义军收复河西走廊,唐设立“归义军节度使”。归义军继而进军西域,收复了北庭三州(有大量回鹘雇佣军驻扎,后来成了西州回鹘国)。南疆的于阗复国后,恢复与唐的关系,只是晚唐已无暇西顾,不再设于阗镇,但后来于阗国王改姓李,不知是赐姓还是自改。

晚唐中央对西域已谈不上控制,只能依靠归义军、于阗国、仆固部(回鹘雇佣军)互相帮扶,算是唐朝影响范围区,直到宋朝前期,于阗国被黑汗王朝征服,归义军及河西回鹘被西夏征服,西域只剩下高昌回鹘一家汉化的佛教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唐朝以后的一千多年间,中原王朝再无直接统治西域,直到清朝中期,乾隆时清军征服准噶尔汗国,中原王朝再次统治天山南边,到清末,左宗棠携洋务运动的军事成果,率湘军复新疆,设立省,又默许汉民出塞,清朝对新疆才算真正实控。

但从唐朝灭亡到清朝,中原王朝的军队都未能踏出葱岭一步,更别说在葱岭以西广建羁縻府州、土司了,所以汉唐毕竟是汉唐,汉军可以在葱岭以外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