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我老爸谈起婚姻大事,聊着聊着聊到关于现在人口下降,年轻人不结婚/不生育等话题。最后他一句话让我幡然醒悟的感觉,他说:“现在年轻人不结婚都是这个社会发展太快,对大家要求都太高了,企业想尽办法在压迫你们年轻人,用各种手段逼迫你们疯狂工作,甚至连谈恋爱结婚都不行了,男性一到30岁,熬不动就不要了,女性到了三十岁,想结婚那就别工作了。”当然这句话是我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的,其实按照他的语法来说,会更直面社会现状问题。

每次看到图中这段话我就莫名觉得搞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再讲两个故事。一个朋友81年的,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了8年,结果被裁了,连基础的N+1都没有拿到。这个人是一个算是比较忠诚的人,所以能在公司干那么久,失业之后几个月都没有合适的工作。另一个故事,一个朋友的朋友,一开始也是做互联网的,也在失业之后找了两个月,最终他没有再选择互联网工作,而是去做外贸,后来在公司干了1年多,认识了一些货源供应商,自己也有下游买家,且他发现这里面如果自己做有蛮大的利润空间,于是自己开了个公司,当然他还是在那家外贸公司就职,公司用亲人的身份注册,通过供应商进货,然后一部分作为公司业务,一部分作为自己公司业务,现在也是逐步越来越好。企业是利益和资本的合集,你要做的就像企业对你一样,他招聘你是因为你有价值,反之,企业对你是否有价值。

对于为什么不招大龄的中年人,我之前和一个hr聊这个问题,基于她的回答是这样的:

招聘35岁以下,需要的是骨干类,是要能够独立担当起项目负责人或者是出成绩的那种。大学毕业,经过实习、跟跑、独立开展工作、带团队,通常需要经过5-7年。到了这个程度,就是可以创造效益的最好时段了。 30-35岁,作为正常状态,应该是结婚生子,养家糊口。他现在已经可以独立为企业开疆拓土、创造财富了。自信心爆棚、精气神十足、需要获得足够的尊重和施展的平台,当然还有与之匹配的收入。招聘此类人,就是要他们的经验和创造财富的能力,甚至是现成的业务。为啥拦在35,一方面是考虑成才时间太晚(譬如40岁),相比于35岁或之前成才的,他的优秀程度是有很大差异的。另一方面,相差5年,就使用年限而言,也是差异很大的。

其实年龄的这个问题在游戏行业是显得特别突出的。游戏公司选择的其实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对工作有激情、对品质有追求、专注、学习能力强、效率高的员工。只是年轻人更容易符合这些条件罢了。也许“35岁不招”已经是过去时代了,现在是“30岁不招”的时代吧。为啥是30岁,因为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之下,是真的很多人30岁就像到了职业尾声了。

可能企业有很多自身的思考和原因,我们可以从稍微客观一点的角度来表达一下这原因。

1.工作流程不需要专业技能?

现在大部分公司的工作都有具体的流程化,除了一些特殊的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低,而更多的是年轻化的人力。其实在大厂待过的读者应该能体会到,这也是为啥很多时候我们都称之为“螺丝钉”。当然很多岗位都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会计、程序员,还是工程师,专业技能都是极其重要的。

2.中年人没有冲劲?混日子的居多

在一些互联网公司,可能认为30+的人在职业生涯的中后期,可能已经失去激情,只是为了保住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再追求创新和突破。偶一常常被贴上“混日子”的标签,尤其是如果这群人在过往表现得还比较平平(世界上哪来那么多优秀的人)。这是一个看似合理但其实不成立的观点。许多30岁的人其实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不是说一过30岁就“躺平”了。相反,我见过很多30岁的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薪资和升职充满期待,他们怎么可能没有冲劲?相比现在很多00后也都能有躺平的心态,35左右的人可能都做不到吧。其实核心原因是互联网那个太卷,太大国特色。大多老板认为996,007是好员工,正常下班的人工作态度不行。既然要996,就要身体好,工作状态和身体素质都得格外重要。

3.中年人精力有限

的确,很多35岁的人需要照顾家庭,有孩子和老人要照顾,因此可能会分出一些时间和精力。这在各个年龄层之间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是中年人可能占比更多。尤其是在快节奏的互联网行业,这种中断可能被认为是不利于团队合作和项目推进,我之前工作有技术同事经常因为小孩子生病、上学等问题请假,也的确会影响团队工作效率就是 。

4.30+的人成本高

30岁以上的成本确实高,有些不愿意降低身价的中年人会出现就业困难,企业考虑保险成本,用工成本,培养成本,评估太高。这就是为啥当市场景气下滑,公司需要裁员时,高薪的中年人会成为被裁的对象。30岁以上尤其是35岁以上的人找新工作时,有时找不到薪水与原来一样的职位,这也是市场竞争的现实。因此,调整心态是必要的。

5.指挥不动

35岁以上的员工通常已经有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很多时候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和见解。相比年轻员工,他们可能不太愿意完全听从上级的指挥,尤其是当他们觉得指令不合理或无效时。这让一些管理者感到难以驾驭。但一些企业的管理方式已经落后,依然习惯于通过画大饼的方式来激励,这样就会导致多年职场经验的老员工比较难适应,最终被扣上“不配合”的帽子。

其实这个话题的兴起也是对35岁停止考公制度的存在合理性的疑问。国家都认为35岁不能胜任工作了,何况私企呢?希望这篇文章别被封啊。我还是少说一点。

另外说到这个话题,我真的挺心疼女性,尤其是结合我朋友的的亲身经历,更能感受到这种现实的无奈。

我一个朋友的女友(他们还没结婚)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也到了30岁左右的年纪。今年,他们公司决定从本部派遣一名员工到分公司,而且是更改工作地点,目的是加强分公司的业务,扩大规模。在她们团队里,其他人有的太年轻、经验不足,有的因为有家庭和孩子。而朋友的女友因为还没结婚,就被公司“盯上”了,强制派去了分公司。

起初,他们都是反对的,觉得这个安排不合理。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让人心寒——公司开始对她进行边缘化,不再给她安排工作,也不让她参加任何会议。很明显,这就是在逼她主动离开,不然就等着被裁。面对这样的精神压力,她最终不得不选择接受外派安排。

说实话,他们早就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但由于这些事情,婚期只能一拖再拖。所以啊,年轻人,真的建议你们早点考虑婚姻大事,别等到这个尴尬的年纪,想结婚都难。你说,企业的这种做法,是不是和国家鼓励生育、促进年轻人结婚生育的政策背道而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自然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而且中国的老龄化严重,而且会越来越严重,也许对一些年龄大的人来说是一个好事,企业总有一天要到无年轻人可用,或者竞争年轻人的时间段,那个时候或许对中老年人是一个利好,因为招不到年轻人,也只能选择咱们这群人不是吗?

现在不仅面临中年失业,年轻的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其实都有双重矛盾在里面。

我想,未来一定不会有“35岁向社会输送”的问题,他们没有车贷、没有房贷、也没有下一代,当人口减少的时候,岗位就会增多,新闻上说,2035年,中国将会进入重度老龄化国家,老年人口将占据总人口的30%。当人口急剧减少的时候,可用资源就会增大,到时候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是因为还没有到解决的时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欢迎阅读笔者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