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华夏基金召开了“一年一度指数大会”。今年,恰逢A股 ETF20 周年,也是市场大发展的一年。这时,华夏基金推出了《指数基⾦投资者洞察报告 》,通过Yiwealth调研数据、自有数据和访谈资料等广泛市场调研和分析,对当前国内指数基金投资者的众生相做了一次深度的剖析和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夏基金,在我每次 ETF101 盘点中,都会将其称为 A股的“ETF 一哥”,无论是总管理规模,还是我自己精选的 ETF101 品种的数量,都是遥遥领先。

问华夏基金要来了这份报告,阅读后感触颇深,这里就逐一给诸位分享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边缘到主流

从边缘到主流

2013 年,我在微信公众号上注册了一个名为 EarlETF 的账号,主要是想聊聊基金,聊聊在美国市场已经如火如荼的指数投资与 ETF 产品。

不过那时,中国基金市场还是主动基金的天下,明星基金经理依然是万众瞩目。某种意义上,那时候的 ETF 玩家,是小众的,甚至是有点落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些年,ETF 蓬勃发展,尤其是 2021 年迄今,可谓是跨越式发展。从华夏基金的这份报告可以看到,从早年不足 20%的参与率到如今 44.3%,ETF 终于从边缘来到了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深玩家的热爱

资深玩家的热爱

谁那么热爱 ETF?

华夏基金的这份报告,给出了两个数据,分别来自调查和持有人。

调研表明,41~50岁的投资者对指数基金表现出更强的投资意愿。该年龄段中,投资指数基金的投资者占比高于整体样本水平。此外,不同家庭年收入的投资者普遍倾向投资指数基金。家庭年收入规模越高,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投资依赖性越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项调查则显示,伴随投资经验的增长,对指数基金也越发偏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华夏基金ETF投资者数据显示,在人数超1000万的持有人中,超35%的投资者在50岁以上;男性比例相对较大,接近55%;7成以上投资者的投资经验在1~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想用 ETF 是中年人的“新玩具”这样略带玩笑的说法去解读这两份数据。

我看到这些数据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多年前香港某知名手表品牌的广告语,大意是“你不知道我的好,只因你未曾历经沧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或许也是许多人爱上 ETF 的原因。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并不感到意外。回顾过去几年,尤其是2019年和2020年,主动型基金在市场上备受追捧。在众多基民看来,在把握市场beta(贝塔)的基础上,基金经理还能够贡献alpha(阿尔法)超额收益,无疑是锦上添花。然而,主动型基金基于相对超额的考核机制,决定了它们在牛市行情中往往能够提供更强的爆发力。

然而,市场的残酷之处在于,它总是以最无情的方式粉碎人们的幻想。

主动型基金受制于其考核机制的桎梏,注定要在牛市中尽情狂欢,在熊市中黯然伤神。那些让人欣喜若狂的相对收益,在市场持续下行时,不过是一个苍白的安慰。过去几年中,无数基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投资腰斩,甚至跌去更多,这种体验堪称中国散户投资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中国这片特殊的投资土壤上,任何一个经历过完整牛熊轮回的投资者都会得出一个朴素的结论:相比于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超额收益,对市场整体趋势的把握或许才是制胜法门。这个论断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得到社保基金研究的佐证——他们在 2012 年披露的一篇文章中显示,社保基金此前在权益投资上的年化收益有一半来自择时。这个数据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一条A股股民和 ETF 玩家赚钱的道路。

在这个认知下,ETF这类指数化产品的价值就显得格外珍贵。它们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纯粹的市场暴露工具,更为那些想要在牛熊转换中全身而退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载体。这或许才是在中国股市中求得长期生存的务实之道。

红色火箭的信息平权之路

红色火箭的信息平权之路

在金融市场的众生相中,选择ETF的投资者往往显得格外清醒而孤独。他们放弃了将命运托付给主动基金经理的便利,而是选择了一条需要完全自我担责的道路。这种选择透露出某种存在主义式的勇气:在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时,投资者既是决策者,也是承担一切后果的终极责任人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ETF品种中找到最适合的投资标的?如何在市场的跌宕起伏中把握恰当的交易时机?每一个决策背后,都需要投资者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承担更大的压力。

从华夏基金的这份调查报告可以看到,投资者对指数基金持观望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何时购买(40.4%)以及购买哪种基金(36.5%)。同时,尽管有部分投资者因对指数基金缺乏了解(31.5%)而犹豫,但其中67.9%的投资者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意愿。他们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专业客户经理/投资顾问了解指数基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提高ETF投资者的获胜概率?作为一个相信数据驱动的资深基民,我始终认为,掌握更多数据意味着更接近市场真相,从而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

在这个问题上,我要特别表扬一下华夏基金推出的红色火箭小程序。这款小程序堪称指数投资研究的利器,有效缩小了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在信息获取上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我与一位朋友探讨了互联网普及对A股投资者信息平权的重要推动作用。

回想十几年前,中国股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层现象。以上海为例,当地股民每天只需购买一份都市报,就能看到7-8个版面的证券新闻,周末甚至可达12-13个版面。而北京、广东等地的投资者通过当地都市报仅能获取2-3个相关版面的信息。至于二三线城市,当地报纸可能仅有一个经济版面,其中涉及股市的内容更是寥寥无几。这种信息差异导致很多三四线城市的股民往往滞后于市场,甚至在牛市持续多时后才意识到行情启动。

然而,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即使身处偏远的县城,投资者也能及时了解股市动态。

诚然,短视频平台偏重情绪化、劲爆的内容展现,其对证券投资信息传播的利弊仍有待讨论。

但毫无疑问,像红色火箭这样专注数据、客观呈现的专业工具,对每位投资者而言都是一大福音。

在这次的“一年一度指数大会”上,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谈起了“红色火箭”的缘起:

“将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交给客户,用尽全力让客户的投资毫不费力”是华夏基金ETF产品和服务的核心要义,这一理念也延伸到了红色火箭中。作为一份庆贺ETF二十周年满怀心意的礼物,华夏基金希望红色火箭能够帮助投资者在指数投资中有更多的收获感、幸福感,真正实现“简单投资,美好生活”。

在传统金融市场中,专业投资者往往享有显著的信息优势。普通投资者若想获取详实的指数或基金产品分析数据,每年需支付数千乃至上万元购买专业金融终端。而以往普通ETF投资者只能依赖网络上的二手、三手资料,不仅信息滞后,真实性也难以保证。

红色火箭小程序的价值,在于它将这些原本高悬的专业数据轻巧地放进了每个投资者的口袋。将众多原本仅对专业投资者开放的数据进行整合,并以可视化方式呈现,使普通投资者也能获取与专业投资者相近的数据资源。

这些在几年前难以想象或需要高额付费才能获得的信息,如今已变得对每个人,哪怕是只买了 100 股的散户,也唾手可得。在这一点上,作为ETF行业领军者的华夏基金,的确做了一件利民利市的好事。

生态圈的意义

生态圈的意义

当然,红色火箭的出现,意义远不止信息平权,更重要的是这呈现了华夏基金在构建 ETF 生态圈上的“愿景”。

ETF,只是一种纯粹的指数投资工具。作为投资载体,它的确提供了低成本高透明度跟踪某个指数的手段。但仅仅有 ETF,赚钱并不是必然的。

每当我们谈论基金产品的发展,总是习惯性地从功能和效率的角度去理解。但在我看来,华夏基金的近年尝试,其实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授人以渔”的精神内核。

想想看,在古代,一个渔民要捕鱼,除了需要一张好网,更需要认识水文、了解天气、掌握鱼类习性。这不正是今天ETF投资者的写照吗?他们需要工具(红色火箭),需要知识(投资者教育),还需要对市场有深刻的理解。

要让 ETF 成为赚钱好帮手,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工具,缺一不可,如此才能构建一个完成的 ETF 生态

在ETF的投资者教育上,华夏基金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官网上的“ETF 小课堂”,以短视频的方式由浅入深,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在投资者交易上,华夏基金也一直在尝试各种新的传播介质,比如 ETF 基金经理荣膺在播客节目《面基》中与厚望畅聊豆粕 ETF,将一个极为小众的 ETF 讲解的深入浅出可听性极强,在我看来绝对是 ETF 投教领域的经典尝试。

如果说投资者教育,是授人以渔,那么红色火箭就是渔网,是 ETF 持有人践行投资者教育中理念和技巧的工具。

从今次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到,ETF 持有人的策略是极为多元化的,波段、定投、网格交易、轮动交易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如此众多的策略,再加上ETF 的快节奏和海量指数决定了,传统上许多基金公司出版的投资月刊或者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周报,是不足以满足用户对数据对策略的渴望的。

“红色火箭”这个小程序,让我想起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主张。在王阳明看来,知识若不能落实到行动中,就不是真知识。而红色火箭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它让投资知识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能够即时验证、即时实践的活知识。

唯有类似“红色火箭”这样数据实时更新,指数全面覆盖的强互动小程序,才能满足 ETF 玩家千人千面的需求

比如,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在红色火箭上审视指数历史估值判断当前是否处于低估状态,在市场一片看好时保持警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火箭上沪深300 的估值区间图

对于关注景气度的ETF投资者,则可以通过观察季度ROE(净资产收益率)变化,了解跟踪标的的景气度走向和业绩改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火箭上沪深300 的 ROE 走势图

产品+投教+工具,华夏基金的ETF 生态圈可谓是初步建成,目前在一众 ETF 大厂来看,说遥遥领先也不算夸张。

更难能可贵的是,华夏基金秉持着开放的心态。在“一年一度指数大会”上,华夏基金对红色火箭的生态做了进一步的诠释:

红色火箭的开发依托于公司深厚的业务发展底蕴和庞大的客户基础,产品设计及研发前进行了充分的用户调研,开发过程中从专业视角出发让海量数据更符合指数投资分析框架。华夏基金不仅希望服务好红色火箭上的用户,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专业分析或对比的可能,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指数的投资价值;同时,作为立足大众的普惠工具,红色火箭将开放给全行业,华夏基金希望通过搭建行业生态,助力理财规划师们服务好市场上更多的指数投资者

这套生态的茁壮成长,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新的市场观的确立。在这种观念里,投资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修行。当然,这种修行需要工具,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而这正是华夏基金试图通过其ETF生态圈所要传达的理念。在这个意义上,“红色火箭”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对于金融普惠的向往与践行。

我迄今还记得某个深夜,当我第一次打开红色火箭小程序,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时,想起的却是二十多年前在香港中环的一个场景。那时我看到一群证券分析师端坐在一年使用费超过 20 万港币的彭博终端机前忙碌工作着。他们手中的这些数据,要价不菲,却主宰着无数投资者的命运。

有趣的是,今天许多类似的数据就明晃晃地躺在我的手机里,触手可及。这不禁让我以前看到的一个论断: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一个优点,就是把曾经属于少数人的信息特权,变成大众都能享有的权利

“红色火箭”恰是如此。毕竟,投资工具的普惠并不必然带来结果的公平。就像一把手术刀,在外科医生手中是救人的工具,在外行手中可能带来灾难。

ETF也是如此,它需要知识的引导,需要理性的护航。从这点而言,华夏基金这一整套产品+投教+工具的 ETF 生态圈,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