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筹建一个国家级的兴奋剂检测中心需要多久?

苏联用时8年,3次考试才通过;

韩国为此筹备了10年,却最终以考试失败告终;

而中国,仅用了3年,并且一次性通过了考试!

让我国在国际上扬眉吐气的人,正是我国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和色谱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同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同惠院士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84年,北京获得1990年亚洲运动会(下文简称“亚运会”)的主办权。举国欢庆之余,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面前:按照规定,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国家必须具有兴奋剂检测能力。当时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是一片空白,整个亚洲也只有日本和韩国拥有此能力。

事实上,韩国虽然用时10年、耗资上百万美元建成了实验室,但并没有通过最终考试,检测工作是花重金请德国专家主持的。

为了顺利举办亚运会,1985年,我国决定筹建自己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所有承办单位都望而却步。一筹莫展之际,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体委”)找到了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分析室主任的周同惠。此时的周同惠,虽然在分析化学和药物化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兴奋剂检测几乎没有经验。

尽管如此,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他还是毫不犹豫接下了任务:“中国人举办亚运会,能让外国人来做药物检测吗?这是为国争光的任务,也是分析化学工作者的责任。”

1986年11月,国家兴奋剂检测中心正式成立,周同惠任主任。但在国家兴奋剂检测中心正式获得国际奥委会批准之前,需接受3次预考和1次正式考试。也就是说,留给周同惠的时间只有3年左右。

时间不等人,周同惠立刻进入“战斗”状态。国家兴奋剂检测中心成立之初人员不够,他联合相关部门从各单位选调了30多名业务能力强、外语水平高的人;没有仪器,他就进口配置了成套的先进精密仪器设备;没有经验,他就联系世界上先进兴奋剂检测实验室,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药品不够,他借着与国外友好合作的机会,多方协调,“借来”几十种药品,凑齐了规定的5类100种药。

很快,在周同惠的带领下,国家兴奋剂检测中心渐渐步入正轨,随之而来下一个问题:人体服药试验。

服用兴奋剂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周同惠深知此道理。然而,在爱国心的驱使下,他和团队以身试药,用一年多时间,建立了百余种违禁药物及代谢物的分析方法,以及完整的兴奋剂及其代谢物的色谱、质谱数据库。

这些开创性的研究都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一间简陋的平房里完成的。曾经国际奥委会的一位德国专家来中国考察,看到破旧的平房嗤之以鼻,他认为在这种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建立合格的兴奋剂检测中心。

然而,他很快被“打了脸”。

1989年3月,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秘书长、兴奋剂专家Donike教授带着20份尿样的考题对我国进行预考,要求24小时内对10份尿样进行分析。经过一个昼夜的检测,我国给出的分析结果全部正确。

当年,周同惠等人又迎来了第二次、第三次预考,一次比一次难。尤其是第三次预考时,10个尿样中有1个是空白,违禁药物浓度非常低,然而,我国每次检测结果都全部正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9年奥委会考官Clausnitzer教授视察实验室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89年11月,我国兴奋剂检测中心迎来了正式考试。不到24小时的时间,检测中心准确无误地测定了10份尿样,并提前一周完成了275页的考试报告。

监考官Clausnitzer教授说,这是他遇到的得出结果最快的实验室,中国同行的进取精神和勤奋作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年12月8日,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兴奋剂和运动生化专业委员会正式批准,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成为了世界第20个、亚洲第3个、发展中国家第1个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体委领导颁发奥委会授予的

中国兴奋剂检测实验室证书(左一为周同惠)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90年亚运会期间,兴奋剂检测中心圆满地完成了亚运会兴奋剂检测工作,近600份尿检无一失误,我国也开创了历史上由主办国承担兴奋剂检测任务的纪录。

周同惠因此受到了原国家卫生部和原国家体委及北京市政府等的表扬和奖励,“兴奋剂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体委科技进步特等奖。

参考文献:

[1]张金兰.坚韧不拔求实创新——庆贺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周同惠院士九十华诞[J].分析化学,2014,42(11).

[2]张霁.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J].化学通报,1990,(09).

[3]杨则宜.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的筹建[J].体育科学,1990,(05).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