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UAON

PART ONE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流程

报废机动车,是指达到国家规定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是指报废机动车回收后,经过拆解处理,将可用零部件投入二手市场;将可再造部件投入再制造企业;将可利用材料(原料)售往原材料供应商;剩余废弃物交给相关废物处理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UAON

PART TWO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背景

1、社会

国内机动车保有量巨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和汽车保有量始终在快速持续增加。据公安部统计,2023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其中汽车3.36亿辆,占比77.24%。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4亿辆,其中汽车3.45亿辆。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带动报废机动车回收行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政策

政策的不断完善促使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规范了报废汽车的回收拆解行为,引导企业走上标准化发展道路,有效推动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HUAON

PART THREE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现状

1、再生资源回收量占比情况

2023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铅酸电池除外)10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同比增长1.5%。其中,废钢铁依旧是回收量最高的品种,占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的60%以上,而报废机动车回收量占比为2.8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回收数量及重量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属于资源循环利用行业,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报废机动车的数量也随之大幅增加,推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的蓬勃兴起。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近几年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数量及重量迅速增长,2023年,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约为516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9.3%,折合重量约1060万吨,同比增长29.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回收价值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报废机动车具有存量大、资源价格高、零部件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价值,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产业取得显著成就。2023年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额达到413.4亿元,同比增速达32.5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UAON

PART FOUR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对策

1、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环境管理政策

一是进一步研究制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相关技术政策,逐步形成报废机动车环境管理领域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监管体系、环境准入评价体系,指导和规范地方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二是开展报废机动车处理处置相关前瞻性研究,探索打造一批循环经济与低碳转型深度融合的碳中和引领示范基地,实现报废机动车拆解产物再生循环,带动价值增值循环与技术更新迭代。

2、健全回收体系畅通回收拆解渠道

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报废机动车流向非法拆解。一是完善机动车报废全流程管理,从报废到再利用过程要多环节、全流程强化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的监督管理并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利用“互联网+”手段,构建并逐步完善包括机动车生产企业、回收拆解管理部门、回收利用企业在内的共享信息平台,助力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的健康发展。

3、探索绿色工艺提高资源循环利用

从机动车全产业链角度来看,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及完善回收体系是机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产业链“从摇篮到再生”,应从产品的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入手。一方面,可在机动车生产环节提出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和提高再制造零件使用率等要求;另一方面,在《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等文件框架下,进一步推动“五大总成”再制造,探索绿色拆解、材料高效回收利用技术等,逐步实现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双赢”。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园区全景洞析报告

2024年白酒行业企业洞析报告

四川省及各市州工业园区全景洞析报告

2024年中国量子信息行业分析报告

www.huaon.com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工业园区大数据、产业链地图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