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和中国的关系,就像坐在旋转木马上,总是离心力在拉扯。一个是坚持想要立足于欧洲的经济大国,一个则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最近,意大利在“一带一路”上的进退维谷,更是让这一对“好朋友”的关系充满了戏剧性。
今年年中,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打包飞往中国,想和这个昔日的合作伙伴“重修旧好”。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想要和欧盟、美国继续打得火热,同时也不想失去中国的友谊。他们说这是一种“平衡外交”,可谁都能看透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背后的真实意图——他们就是想各方好处都沾边。
而梅洛尼回国后不到几个礼拜,意大利就干了一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投票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这种操作惹恼了中国,中国对投资意大利的态度明显变冷,东风汽车等大型公司纷纷暂停在意大利的投资计划。
面对这些“冷处理”,意大利感受到了市场的震荡和经济的凉风,于是他们又派出参议长、副总理招待中国代表团,希望能再次握手言和。他们甚至还担心自己引以为傲的奢侈品行业会被中国的制裁裹挟,因为中国消费者可是这些奢华品牌的重要客户群。意大利对中国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也是依赖颇深,这样的相互依存让友好的贸易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但中国方面已经明确表示,解决关税问题是破冰的关键。靠着言辞恐怕是难以重建信任的,意大利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打消中国的疑虑。
另一方面,意大利国内的反对派还在煽风点火,制造意大利与中国合作会损害国家主权的舆论。把复杂的国际关系简化成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却忘记了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利益往往比纯粹的政治理念更具实用性。
同时,意大利仍在小动作不断,尤其是对于中国在意企业的审查——比如对倍耐力集团的“黄金权力”调查。这一政策明确地针对了如中化集团这样的外资,限制他们对意大利企业的影响力。这是在给在意中企制造障碍,让企业的投资环境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意大利一边想吸引中国的资金来刺激经济增长,一边却用政策打压这些资金。试图通过这种矛盾的手段来增添与中国谈判的筹码。但这可能只会弄巧成拙,让中国对进一步投资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这样的举动不仅可能削弱倍耐力等意大利公司的全球竞争力,还可能影响中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对中国的投资者来说,意大利的市场环境变得不再那么友好,信心难免受到打击。而这对于意大利想要吸引更多外资以恢复经济增长的愿望是不利的。
再看大洋彼岸,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若重新上台,其“美国优先”的政策必将让欧洲国家在国际上面临新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意大利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国际关系,特别是和中国的合作关系。因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孤立从来不是明智之举,开放与合作才是王道。
对话与合作远远比施压和对抗来得有效,这是梅洛尼政府必须意识到的一点。保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不仅能保证意大利在全球市场上的稳定,还有望在科技、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等关键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潜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