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这一文件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后续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等都做出了指示。
那么各大高校为了深入推动高等教育融入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既在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也在不断强化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校企合作的办学形式就成为了主流。
10月23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与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该学院与企业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是为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效能,支持中关村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由百度、360、联想、京东方、搜狐、新东方等中关村境内外知名上市公司发起设立,目前协会服务对象包括中关村500多加上市公司、近1000家新三板企业与多家拟上市企业,在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作为一个促进企业资源共享,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信息等方面为中关村的上市公司和新三板企业提供高效、专业服务的组织,中关村上市公司由许多中关村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组成,这意味着,这一组织机构具备一流的资源整合、平台搭建能力,海量的企业资源、项目信息和资金投入渠道以及丰富的合作经验,而与之合作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将能借助其企业资源、合作经验、优质平台,为该学院学生提供学习路径和成长依托。
事实上,国际商学院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教育教学改革、开放办学、产教融合等多个方面都走在前列。就以校企合作为例,该学院积极拥抱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仅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商科课程,为了方便学生的实践技能锻炼、科研活动、实践实习等还与国内近100家企业单位长期合作,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100%全员覆盖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确保学生就业水平领先全国。
诚然,校企合作不仅意味着双方将共建实训实践基地,还意味着企业将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企业对行业前沿发展的了解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搭建给予一定的建议与帮助,这也就决定了国际商学院的学生,从人才培养端就能享受来自北外和企业的双份资源、平台和师资,就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两个方面接受系统、科学的培养。同时,在企业的指导下,在毕业生之前就结合个人情况树立职业观念、制定职业规划、培养长期就业能力。
而国际商学院的就业情况也直观证明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成功,该学院近三年的本科生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9%、98%和100%,就业单位主要以外交部、商务部和国家部委、新华社等事业单位及世界知名投资银行、金融机构、大型国企、跨国企业等为主;国内读研和国外深造和就业的比例分别为30%、30%和40%,国内读研主要分布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大学,国外深造主要去往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
可见,基于校企双方的联合培养,该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和升学两条人生赛道都掌握主动选择权,所以这一学院对于未来有不同规划的考生都十分合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