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学生夜骑开封”一时间火遍网络,成千上万的大学生组成夜骑队伍,骑行50公里直奔开封,夜间的骑行大军蜿蜒延绵,气氛热烈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股“夜骑开封潮”始于6月18日,当时四位大学女同学突发奇想,想品尝开封的灌汤包,于是她们骑上共享单车,开启了一场说骑就骑的即兴之旅。

随着短视频的广泛传播,郑州的大学生们纷纷响应号召,喊着“青春没有售价,夜骑开封拿下”的口号,邀上同学和朋友一起加入骑行队伍。由此,继“特种兵式旅游”潮之后,另一股“夜骑开封潮”席卷而来,成为一种全新的穷游方式。

开封的文旅部门反应迅速,多个景区纷纷宣布对大学生免票。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骑行队伍,市区还在沿途设立了休息驿站,安排志愿者为骑行者送水、赠送小礼物等,温暖行动接连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并确保学生们的安全,当地交警部门连夜增派警力,负责指挥和引导骑行队伍。与此同时,城管部门也设立了专门的停车区域,从深夜一直坚守到凌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骑行的路途中,不少机动车司机主动放慢车速,为他们送水加油;还有的车主在车头插上红旗,挥舞着为骑行队伍加油助威,现场气氛热烈,暖意十足。

11月4日,开封市市长吴海燕表示,将提前做好迎接突发大客流的准备,优化夜游线路,确保游客的安全。这不仅彰显了城市高效的管理能力,也展现了开封作为一个开放包容城市的独特魅力。

这些暖心的举措让开封市成功迎接并驾驭了这股滔天的流量,展现了城市在高峰时刻的应变能力与热情接待,令这场夜骑盛事更加顺利与温馨。

而泼天流量往往会伴随着争议,11月5日郑州某高校工作人员告诉媒体,学校接到市里要求,需要上报夜骑人数,后续是否要批评暂不清楚,因为学校不允许夜不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常理推测,只要有一所高校开始统计夜骑人数,其他高校应该也会跟进,接到类似的任务。

但这项统计的目的并不明确。如果只是出于关心学生夜骑安全的考虑,那其实可以简单应对,比如下发通知,禁止学生骑行到外地,这样就能避免问题的发生。

更为务实的折中方案,可能是在郑开大道等关键路段做好安全保障措施,这样既能保障骑行安全,又不至于完全限制学生的活动,统计人数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但也不排除上级部门出于“摸底”的目的,想要掌握更准确的夜骑数据,了解参与人数、骑行路线,甚至各高校的参与情况等。这或许是在收集一手数据,以便为未来的管理或决策做准备。

突如其来的“统计上报”要求,可能会让人觉得这股由大学生自发掀起的夜骑热潮,面临被“截胡”的风险。原本由学生自主发起的流量和热情,似乎被突然插入的官方介入所打乱。

而华侨大学一名教师在班级群的发言更是将夜骑潮上升到了学生“无能”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能理解这名教师是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为学生的发展担忧。但是这种充满侮辱性词汇且爹味十足的发言并不是教育者应该有的态度。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大学不仅只是要考证、要上课、要考研、要找工作,更要见人间百态,察是非黑白,体人间冷暖,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

也许在某些人眼中,青春就是要用来“积累经验”、为未来打拼。但那种自由的释放,正是青春的珍贵所在。

正如那句诗所说:“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青春的价值,不在于所谓的“实际”,而是在于那份放肆和无畏,那段无所畏惧地追逐梦想的时光。哪怕是短短的一夜,骑行在古城的街头,那份轻松与欢愉,才是最真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