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991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自:网易数读
作者:棒打鲜橙
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一份稳定且前景广阔的职业成为了许多人的追求。而公务员,这个被誉为“铁饭碗”的职业,自然成为了众多学子的心仪之选,也催生出了空前规模的考公大军。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当中公、华图和粉笔在考公培训市场里攻城略地、扭亏为盈时,嗅到商机的高校们也想分一杯羹。
一门闻所未闻的专业——公务员微专业,就这样在象牙塔内悄然诞生,曾经的“大学只用设三个专业,考研考公和就业”,怎么就要幻想成真了?
“嘲笑范进,理解范进,想成为范进”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01
多所高校抢着开公务员微专业
如果说九十年代的关键词,是下海经商,那么属于这一届年轻人的标签,应该是上岸公务员。
虽然都说人生海海,但上岸好过下海,领悟这个道理的,不只是想趁着新手保护期尽快进入体制内的应届生,还有一向看似“不谙世事”、却开起了公务员微专业的高校。
不同于面向高考招生的专业,“有名无实”的微专业,光冠有专业的名头,本质上只是一组选修课,不属于学历教育,学成之后也没有学位证。正因如此,高校里搞微专业,往往只需要学院向学校申报,不用走教育局的重重审批关。
在这个清北硕博都去竞争街道公务员的年代,高校为了迎合学生需要,走快速通道,开起公务员微专业,再正常不过。
黑龙江大学早在 2020 年就打响了第一枪,设立了“公务员知识与技能”微专业。
随后,越来越多高校加入行列,截至目前,已有 31 所高校开设与公务员能力培养相关的微专业,其中,光 2024 年就有 20 所高校新开设了这一微专业。
其中不乏有一些 211 院校,2023 年西南大学就曾因开设“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被网友调侃:
走考公培训机构的路,让机构无路可走,对了,包分配吗?
包不包分配不知道,但翻看各高校的培养方案,我们发现申论公文写作、结构化面试等直接服务于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赫然出现在公务员微专业的必修课程里,难免让人觉得是在跟考公培训班抢饭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课程甚至还包括“公务接待表达规范”“公务交流中的微表情识读与管理” 等内容,说不定学成归来,再看到如何把四杯水分给五个领导的心眼子测试,你也能拥有山东 IP 网友们的标准答案,从此告别“我来晚了自罚四杯”的低情商回答。
教授的内容类似,考公培训机构也有自己的平替文学。比起市面上动辄过万的培训班价格,在开设公务员微专业的学校里,超过一半的学校学费都低于 2000 元。
“亲民”的不止在价格,更有学校大开绿灯,将报名的门槛降到了大一。当你觉得在大三上备考就已经算弯道超车、快人一步,殊不知竞争对手早在大一就卷进了学校的考公培训班。
幸运的是,当报国无门的时候,也能安慰自己,人家是科班出身,打不过学院派倒也正常。
02
“铁饭碗”专业背后的推动因素
高校争先开设公务员微专业,这招看似魔幻,但其实是不得已的自救。
近年来,多数高校的毕业去向落实率逐年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以 2024 年新开设公务员微专业的 20 所高校为例,2021 年至 2023 年间,仅有湖北大学及天津商业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不断升高。更多学校面对的,是落实率一路走低的困境。
对于那些没有选择去向的毕业生,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4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近四分之一的 2023 届待就业本科生在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开招录考试,且五年来这一群体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翻了有一番多。
已经毕业的人尚且都还心心念念考公,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更甚。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近五届的求职毕业生中,期望进入国家机关的人数占比不断升高。
在 2020 届,希望就职于国家机关的毕业生还只占 5.6%,吸引力甚至不敌民营企业,到了 2024 届这一比例就跃升至 14.7%,成为了毕业生心目中仅次于国有企业的第二热门选择。
从前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怎么就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考公高”?
一项针对中国地质大学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调查显示,25.15% 的大学生选择报考公务员是因为觉得工作轻松福利好,其次是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毕竟考上公务员,吃的是公粮,工资社保公积金,一样不会落下,与之对应的,“007”、优化、大小周,至少好过体制外。工资虽不高,但胜在稳定,不至于当月入过万的犇骉却随时被裁,也不至于端着铁饭碗却连饭都吃不起。
在社会地位上,公务员早已是天花板,就拿婚恋市场来说,虽然编制不通过结婚证传播,但相亲角一句“体制内”能获得的优先择偶权,不亚于有车有房、年薪百万。
家长对公务员的偏爱,也把不考公捧成为了新时代“三不孝”之首。近 15% 的毕业生是在父母的期望下报考公务员的,相较之下,纯粹因为想给国家做贡献而报考的毕业生占比并不多。
在各种 buff 的叠加下,考公进入体制内,成为了这届年轻人的执念,也成为了他们在大学乃至离开大学后依旧要上的“必修课”,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
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已经是一种很奢侈的生活了。
03
公务员微专业毕业生同样就业难
渴望“上岸成公”,端起铁饭碗啃过后半生,年轻人挤破头也要进入体制内这座围城。
就这样,公务员考试竞争愈发激烈,从近几年来不断飙升的国考报名人数便可见一斑。
在 2025 国考,共有 341.6 万考生通过资格审核,平均招录比为 86:1,最终只会有 3.97 万个幸运儿上岸。
其中来自中华职业教育社联络部的一个岗位,报录比甚至达到了惊人的 16702:1,浩浩荡荡的备考大军里,陪跑是剩下一万多人的结局。
从 2018 年起,国考的招录比就一直大于 50:1,意味着每年至多只有 2% 的考生能成功跨越国考这座狭窄的独木桥。这样的竞争直到 2025 年,没有冷却,反而愈演愈烈。
都知道如今的公务员是“香饽饽”,但考公上岸依旧难如登天,挑灯夜战、奋力一搏所换来的,很大可能是“明年再战”。
信达证券的数据显示,2023 年国考的最终录取率仅为 1.5%,而据此前华图教育统计,考生如果没有参加专项辅导,复习 12 个月以上,国考的通过率也只有 1.41% 。
应届生争抢的上岸,更像是不切实际的奢望,我们根据学校层级随机抽取了 12 所高校,发现本科毕业就能直接就职于党政机关的,只有少数佼佼者。
相比 2021 届,有不少学校毕业生就职于党政机关的比例上升,但严峻的现实还是横亘在每个学校面前,除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其他院校 2022 届本科生在党政机关的就业占比均都低于 10%,二本学校更是难以突破 3%。
而高校开设公务员微专业,真的能让学生离上岸的梦想更近一步吗?
以黑龙江大学为例,在 2020 年开设公务员微专业后,本科生就业落实率从 2022 年的 86.03% 升到了 2023 年的 89.25%,同期就职于党政机关的本科生占比也增加了 1.92%。
数据有所好转,但这也和黑龙江大学公考报考人数的变动有一定的关系。连“不上岸包退款”的协议班都会深陷退款风波,考公辅导机构尚且打不了包票,上一门公务员微专业,百分百上岸更是无法保证。
即便如此,为了不让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沦为昂贵的沉没成本,孔乙己们只能走上考公这场豪赌。
而从他们下定决心考公的那一刻起,人生有且仅剩一条既定轨道——考公,直至上岸。走不出泥潭,困囿于考试,更不幸的是,这条本就荆棘满布的单行道,还标注着 35 岁的 deadline。
来源:网易数读(作者 | 棒打鲜橙)
编辑:胡珊毓
审核:夏 雨
READ MORE
全国平均工资“不平均”:就业人员收入“蛋糕”是怎样切分的?
11-08
为啥逛商场的人越来越少了
11-07
曾经风靡一时的“剧本杀”,如今你还能找到几家?
11-06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