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微信号:tyzz1996
天有际,思无涯。
来自《天涯》的“新人”
从改版之初到现在,“不厚名家,不薄新人”一直是《天涯》的用稿原则之一。
《天涯》原主编李少君曾经在采访中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天涯》推出的新人后来都被证明是非常优秀的,刘亮程、艾伟、葛亮等早期的代表作都是发在《天涯》。后来的王十月、杨庆祥、雷平阳、江非、肖江虹、朱山坡、张楚、黄灯等人,最开始也是被《天涯》关注和推荐。有的著名作家主动投稿,达不到《天涯》的质量要求,照样会被退稿。
《天涯》永远向那些有才华的年轻人敞开,当下,《天涯》把目光投射到更年轻的90后、00后写作者身上,比如近年推出的“自然来稿里的文学新人”小辑,比如不定期推出的“新人工作间”板块,我们从自然来稿中挖掘了不少新人新作,《天涯》成为一些优秀年轻作者首次发表作品的平台。我们相信,无论名家还是新人,稿子的质量才是王道;那些在《天涯》露面的新人若能保持势头,他日也定能跻身名家的行列。
2024年,《天涯》也推出了不少新人作者——这里的“新”是指既是通过自然来稿也是第一次在《天涯》亮相,而不仅仅是指年龄或者写作时间的长短。在此,我们向部分2024年《天涯》新人作者发出问卷,期待通过这12位青年作者问答,能够给更多《天涯》的潜在作者启发。
提问
Qustions
回答
Answers
Q
2024年《天涯》
新人作者问卷
《天涯》杂志
你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现在从事什么职业?写作在你的生活中占多大比重?
杜峤:广义的写作从初中就开始了,主要写旧诗。写小说大概是从大二开始。现在依然在读书,读创意写作硕士。我暂时不想将写作职业化,让自己进入到某种高密度的甚至程式化体系化的写作模式或文学场域中,这无疑是对激情、兴趣、独立审美的消磨。我既希望一直写下去,又希望与文学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江映烛:16岁开始写作,现从事编辑工作。写作对我来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一场厚积薄发的个人慢跑,在生活中所占比重得分时间段,小说是在有灵感、想出新鲜的故事框架后就会动笔,诗歌多是随笔记录,历史类文章在研究完一个专题后会持续性推进。
殷继兴:我是2023年开始写作的,现在在做大数据相关工作,写作可能占生活的30%左右。
陈清泓:2021年;文学创作;加上思考的时间大约有一半。
占巴:我是2014年开始写作的。那年秋天的某个下午,我正在县委党校的教室里听课,党校老师讲的什么我忘了,可我记得那日窗外的景色,金黄色的大朵树叶簇拥的窗户外面,天空深蓝而遥远,我就那么走出门,下了楼,蹲在铺满落叶的操场上,拿出手机,自然而然地写了四五段文字。几个月后,那段极短的文字,在我所在的县城一本纯文学刊物叫《松州韵》,在那上面发表了。这篇文章还是由我的老师泽让闼取名,叫《秋末的回忆》,写的是老家秋天父母劳作的零碎往事。这篇类似于散文诗的小随笔,算是我第一篇正式发表的小短文。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我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文联工作,2022年9月担任文联副主席。主要工作就是服务广大基层文艺群体,推进各项日常事务,编辑、撰写各类书籍,百分之八十的工作就是跟文字打交道。
写作,可以说占我生活的百分之百。我把写作当成工作生活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因为我纯粹地喜欢文学,纯粹地喜欢创作,很大程度上文学改变了我这个人的性情,拯救了我。今年,我几乎把我所有休息时间都拿来从事创作,2024年已经写下10万字的小说散文。写作能让我静下来,让我整个人完全沉下心,享受心灵在文字中的旅行。我痴迷于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看各种各样的文艺片,然后把自己的构思写出来,慢慢的,我习惯了用文学眼光来世上的一切,这对我来说是一场修行。这种修行方式,我坚信可能会伴随我一辈子。
白鲤:2020年开始中短篇写作。编剧,导演职业。写作占三分之一。
杨乾:我记得是2011年冬天,我写下了人生第一个电影剧本。现在主要从事导演和编剧工作。剧本写作在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不过疫情后,小说创作的比重渐渐高过了剧本。
高临阳:中学开始练笔,二零一六年夏写出第一篇相对满意的小说。目前从事电影导演与编剧工作,开机之前一直写。
阳子政:大学毕业后开始断断续续尝试;主要从事电影导演职业;写作是在繁重工作之余挤压出的时间完成。
郭廓:2022年开始写作,主要写中短篇小说。目前在一家央企总部工作。每天会抽出1到2个小时阅读、写作。
杨沁:大学时开始写诗,不过那时候写得很随意,情感太多而经验太少,也欠缺打磨的耐心,2018年我对叙事产生了兴趣,先是在“网易人间”写了一些非虚构,后来转向虚构。现在是图书编辑,因为工作也和写作相关,写作是生活中占据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事。
重李:我从大一开始写作,目前大四在读,即将毕业。写作在我生活中占比挺大的,算是生活的一部分。我的时间大部分都在阅读、写作、观影上度过。大一大二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现在下笔比较谨慎,主要是心里对好文章有了标准和尺寸,正在努力学习阅读和写作,努力靠拢。以及看其内核是否打动自己,我一直认为,文章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读者。
《天涯》杂志
你通过什么方式给《天涯》投稿?
杜峤:《天涯》的编辑老师在小红书上刷到我的作品,让我发去全文看看,三审流程大概两个月,经过一次修改后顺利留用。
江映烛:公共邮箱,tianyazazhi@126.com。
殷继兴:我是通过公共邮箱向《天涯》投稿的。
陈清泓:公共邮箱。
占巴:我是通过关注《天涯》杂志微信公众号,通过定时阅读上面的文章,然后试着从公共邮箱投稿的。我所有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文章,也一样是通过共同邮箱投稿的。
白鲤:邮箱。
杨乾:《天涯》杂志的投稿邮箱,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的。
高临阳:公共邮箱。
阳子政:自然投稿。
郭廓:完全自然来稿,我是通过公共邮箱(tianyazazhi@126.com)投稿的。在送审之后,我曾经向编辑要过私邮,回答说“只通过公共邮箱沟通”,可见《天涯》杂志投稿流程非常正规。另外,投稿后会在一个月内收到编辑意见。2022年我曾经投过一个中篇,也是在一个月后收到退稿邮件的,也就是说,即使没有送审也会邮件通知。这让文学素人的我能及时得到回馈,内心特别温馨。
杨沁:公共邮箱,投过两次。第一次是2021年,当时我有发表焦虑,在网上四处投稿,大部分都石沉大海,《天涯》的编辑回复了我,虽然最后没有通过终审,但我还是受到了很大鼓励。过了两年,有了更成熟的作品,我又向公共邮箱投了一次,大概两个月后,编辑告诉我留用了。
重李:公共邮箱。
《天涯》杂志
《天涯》通知留用后多长时间,你的作品正式发表?
杜峤:很快,定下终稿后不到两个月就发表了。
江映烛:三个半月。
殷继兴:留用后一个多月,作品正式发表于2024年第1期。
陈清泓:2月留用,5月发表。
占巴:我记得是2024年1月26日那天,天涯杂志编辑微信通知我的。3个多月后,也就是4月30日发表的。
白鲤:八个月左右。
杨乾:大概三个月左右?忘记了。
高临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底被通知留用,二零二四年第五期发表,时隔八个月。
阳子政:刚好一年左右。
郭廓:不到一年的时间,《天涯》作为双月刊,已经比我预想要快多了。
杨沁:一年零两个月。
重李:通知留用后一年,作品正式发表。
《天涯》杂志
《天涯》发表你的作品后,有什么反响?(是否被转载?是否获奖?身边人如何评价?等等。)
杜峤:最直观的感受是这半年的稿约渐渐多了起来。我写东西很慢,这种外部的敦促会让我更勤勉,并带着羞耻心去写。以前的稿子写得不好也就算了,大不了藏抽屉,但往后既要拿出来示人,就得尽力写到不留遗憾。此外,周围也有不少朋友表示蛮喜欢这篇小说。不少新结识的朋友同我说,第一次知道你就是因为那篇《十万嬉皮》。省文学院的老师看到后也联系我表达鼓励。我自己也渐渐把《十万嬉皮》当作一个标准,心底暗暗和自己较劲,一定要尽快写出超越这篇的新小说。简而言之,文学新人在《天涯》发表作品,会有机会被更多人看到。
江映烛:小说《音图》被《小说月报》2024年第5期选入报刊小说中篇选目,中国作家网转载。《人民文学》编审杨海蒂、《国家人文历史》杂志主编熊崧策、《文艺报》编辑主任李墨波、作家尹小华、评论家张鹏禹为小说《音图》撰写了书评。
殷继兴:没有被转载,也没有获奖,但是其他杂志编辑老师看到后有向我约稿,这令我很惊喜。
陈清泓:《天涯》发表了我的首作,给了新人作者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支撑着我继续写下去,后续我也有接到其他刊物的约稿。
占巴:《天涯》是一个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学杂志。最初,我还不知道《天涯》的分量,但自从我的两篇小说被《天涯》发出来,身边人无论州内州外的爱好文学的,或已经成名成家的作家老师都在谈论我的小说。这时,我才明白我的运气是何等的好,《天涯》有多重视新人(现在能看公共邮箱的刊物不多了)。如果说有反响的话,我不知道被文艺报评论算不算。就在《冬风》《草地上的黑白电影》两篇小说被《天涯》发出来以后,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张捷铭老师为《草地上的黑白电影》专门写了段评论。我摘取一段:“随着无对白字幕的题词,我们仿佛看到占巴化身‘持(胶片)摄影机的人’,用一秒二十四帧的长镜头跟随听闻阿妈病危、沿着玛曲河没日没夜骑马奔走的少女:而黑白的奇特之处恰恰在于,‘它在视觉体验上疏离于现实,却又可以在情绪感受上创造另一种真实’。”我很喜欢这句话。另外,我们藏地最大的文学网站“藏人文化网”,也全文转载了《冬风》。身边人见我在天涯上发作品,鼓励的声音更多了,这两篇小说后面将被四川省作协纳入全省2024年重要文学刊物成果,并给予补贴,今年我将在《天涯》的加持下,加入省级作协,并正在积极申报四川省中青年作家高研班。
白鲤:不知道是否算转载,《小说月报》报刊选目。
杨乾:不知道有没有反响。每个故事有自己的命运,发表后,它就算自己独自上路啦。
高临阳:被《小说月报》第11期转载,身边有人表示祝贺与羡慕。
阳子政:主要还是有一种小说终于从个人电脑文档中被更多人看到的感受吧。
郭廓:小说刚刚发表,目前只是得到家人朋友的评价。希望后续能借这个机会认识更多文学爱好者。
杨沁:文友会交流对作品本身的看法。让我意外的是,有一些很久没联系的朋友因为这件事来和我聊文学,他们做着和文学完全不相干的工作,印象里也不是文学爱好者,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文学能激发的人其实比想象的多得多。还有一位研究印地语文学的老师和我联系,他很好奇我会怎样在印度背景下写一个女性故事。
重李:朋友们都替我高兴,自己也是。尘埃落定,短暂的高兴过后,调整状态,投入新的思考,继续新的创作。
《天涯》杂志
今年除了在《天涯》发表作品外,你还在哪些刊物发表过哪些作品?或出版个人作品集?
杜峤:还在《当代》《钟山》《西湖》《长城》《西部》《草原》《安徽文学》等刊物发表了小说。小说集应该要等明年才有消息了。《天涯》之后,路确实更顺了。一些以前发不出来的旧作也都有了归宿。但这也值得警惕,不能被表面的“顺利”影响自身的判断与追求。作者终归靠作品立身。希望往后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投给《天涯》。
江映烛:在《延河》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长梧子》,被《小说月报》2024年第5期选入报刊小说短篇选目。在《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发表《汉阙中的历史长歌》《莎士比亚影视剧改编》《荔枝编年史:一骑红尘妃子笑》等,主笔长篇历史著作《敦煌英雄:镇守绝域二百年》于6月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与卞毓方先生在《江南时报》合作发表《日月岛赋》,《人民日报》公众号转载,在《中国校园文学》杂志发表组诗《租借星光的人》等,有诗歌选入《青年诗歌年鉴2022年鉴》;与甘肃教育出版社签约诗集《摇散银河》(将出)。
殷继兴:还在《百花洲》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木鸢记》。
陈清泓:我在《莽原》和《都市》发表了短篇小说。
占巴:今年,也许是自己日夜不休的勤奋,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时候。春天,我在《西藏文学》杂志(第1期)发表了6070字散文的《守夜》。在《西藏文学》杂志(第3期)发表了10405字的头条小说《电子太阳》。秋天,在《青海湖》杂志(第10期)发表了21904字的中篇《玛曲牧人》。另有2个短篇分别被《山花》《湖南文学》选中,可惜终审被否决。不过,我不气馁,有打击是好事。我又继续写,前几天又得到了《莽原》《当代小说》的通知,1篇万字散文拟留用,1个短篇将于近期刊出。我没有很高兴,我的心情非常平和,与《天涯》和其它刊物编辑老师的交流,让我明白好小说好作品不怕被埋没,它最终会出来,在适合它的杂志上郑重地站住脚。我的个人集基本已经超过十二万字,我指的是在省州刊物公开发表的小说,已经够一个集子的字数,计划明年推出,敬请喜欢我小说的人期待吧。
白鲤:《西湖》杂志发表短篇《爬行动物》,《中国校园文学》杂志发表短篇《白猿》,未出版作品集。
杨乾: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了一个叫《锁飞燕》的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羊路》签了出版。
高临阳:《青年文学》2024年6月刊发中篇小说《把空气冲破一下》,《特区文学》2024年10月刊发短篇小说《皮格马利翁效应》,由中信出版社出版首部中短篇小说集《把空气冲一下》。
阳子政:暂时还没有,正再写新的。
郭廓:今年暂无其他发表。我给自己下了计划,每个季度至少写一个短篇,目前手里攒了七八个,都没投。原因是现在新人发表小说难度越来越大(这也是我为何感恩《天涯》,我本来都想放弃写作了,是《天涯》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力量),得知《天涯》留用后,我准备《天涯》的小说发表一段时间后,再陆续投出去。
杨沁:在《北京文学》发表过诗歌,出版了一本译作《印度经济简史》,小说有留用,还在等待排期。
重李:在《红岩》《百花洲》《少年文艺》《芳草》《当代小说》《民族文汇》等刊发了小说、散文、儿童文学、评论。除了小说,大部分都是去年的成果。比较满意的是《百花洲》的那篇小说《捉迷藏》,和《寺庙、疼痛及其他》一样,付出了许多时间、精力以及思考。最主要的是,自己能感受到,自己离理想中的好文章又近了一步,尽管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途需要去行走,我会一直写下去。写作是持久战,一年有一年的收获。心灵上的,思想上的,眼界上的,有收获,有拓宽,已是很满足了。
《天涯》杂志
你觉得文学期刊在挖掘、发现和扶持新人上,应该侧重哪方面的工作?
杜峤:我觉得挖掘和保护新人作者的个人风格非常重要。鼓励他们保持野生的异质性,不被流行的期刊体写作所裹挟与侵染。其次是看公邮,给有才华有抱负的素人写作者以希望。这两点《天涯》和《作品》都做得特别好。
江映烛: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发掘更新颖更有质量的作品,尽量不要把文学作品变成小圈子内互相娱乐的东西,除了传统的文学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同时关注作品的创新性、思想深度、社会价值以及对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
殷继兴:新人作者很少有其他投稿渠道,一般都是投向公共邮箱,编辑老师阅读公邮来稿,并给以回复,就是挖掘和发现新人最好的途径。就我投稿经历来看,《天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陈清泓:阅读自然来稿。这其实是不太容易的工作。现在大家发送电子邮件很便捷,自然来稿非常多,对于编辑来说也是不太轻松。一方面可以面向作者写来稿注意事项,明确投稿的格式和质量的标准,加强沟通,另一方面文学期刊可以加大对阅读自然来稿的编辑的支持,更智能化地处理自然来稿。
占巴:主要还是关注公共邮箱吧!现在写作的人多是多,但我知道好稿子少。可怜的编辑老师们看稿痛苦,听说许多大刊都不看邮箱稿了。可那些有灵性的作者,他们的投稿方式还是只能依赖杂志的邮箱,一位编辑老师的一两句鼓励对创作者是莫大的鼓舞。如果可以的话,就从时下网络+文学的角度出发,一年办一两次新人改稿会,在全国范围选择有希望潜力的文学新人来参加,或者在文学奖项上,设置新人奖。推出名家+新人的方式,利用网络来让名家为《天涯》站台的同时,增加新人的知名度,制造话题,进一步在网上加大《天涯》订购量。不知道我讲得对不对。
白鲤:精品栏目策划,诸如导演小辑,诸如文章评论,这方面我实在不太了解,不知道该如何改进。
杨乾:老实讲,我不太清楚这方面工作。不过,我倒是对跨界作者很感兴趣,他们往往会提供不同的生活视角。
高临阳:看公共邮箱。
阳子政:也许是要相信一种未知的可能性,尽管可能还伴有青涩和不安,然后新人也许非常渴望听到作品被阅读后的声音,无论好坏。希望更多的新人作品可以被看见,被反馈,被传播。
郭廓:建议文学期刊能像《天涯》一样,设置专门的文学素人(非推荐稿)专栏,或者每期留出固定版面支持文学素人,并且加大对新人的宣介力度。这样的杂志才是具备活力、善于创新的杂志。
杨沁:保持投稿邮箱有效运转就很好,让新手能够通过这种正常、开放、i人友好的渠道找到编辑,这看似简单,但很不容易,需要编辑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额外的扶持反而需要慎重,容易引发泡沫和新的问题。
重李:侧重对新人的鼓励,对青年作者而言,收到编辑的一句鼓励,哪怕是退稿信,也是高兴的。因为这意味着他的文章,有被看见。被看见,就代表着有希望。
《天涯》杂志
如果有人想给《天涯》投稿,你会给对方什么建议?
杜峤:不要犹豫。不要犹豫。不要犹豫。
江映烛:作品质量永远第一位,认真大胆的写,兼顾文学性和创新性,宁可荒诞不要流俗。投稿前,再三检查稿件。《天涯》是双月刊,编刊周期比月刊要长,遵守投稿规则,耐心等待回复,相信编辑老师的眼光。
殷继兴:首先是写得好,写得好的作品总会被看见,写得不好的肯定也会被退稿。另外,对新人作者,尤其是来自其他行业的作者,在语言和叙事不算出彩时,小说的创意就尤为重要。最后,被退稿很常见,不用灰心,更不用因此失去写作的乐趣,好的作品会有很多途径被看见。
陈清泓:最慢的路就是最快的。我们要珍惜每一次被看到的机会,缓缓地修改到尽善尽美,比写完立即投稿效率更高。虽然有时候我也做不到。
占巴:这个,怎么说呢?还是那句话,要想给一个杂志投稿,特别是给《天涯》这样的重量级文学刊物投稿,首先稿件质量要过关,然后就是了解杂志的需求,人家有哪些版块,自己的作品适宜投哪个版块要明白,最好征订几期《天涯》看看,这样可能事半功倍。
白鲤:大胆投吧,拿出最好的作品,偶尔可以催稿。
杨乾:建议不要太听别人的建议。
高临阳:不要犹豫,不要犹豫,不要犹豫。
阳子政:《天涯》是真的包容开放,不要犹豫,不要犹豫,先投再说。
郭廓:请大胆投稿。我以我2年的投稿经历告诉大家,《天涯》真正能做到“不厚名家,不薄新人”。从以往发表作品看,《天涯》对小说风格也没有特定限制,鼓励“兼容并包”。而且,《天涯》杂志社的编辑也极为认真负责,对新人非常耐心友好。
杨沁:完稿后放一放,把作品打磨到真正令自己满意再投稿。《孔雀》第一稿有2.1万字,我感觉说得太多太杂,身边的朋友也提了一些意见,但我不知道该怎么改,后来想明白了,删到只剩1万字,终于对劲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机缘。
重李:仔细校对自己的文章,做好投稿的基本要求;反复修改,直到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并对自己和自己的文章有信心;耐心等待。
《天涯》杂志
请自己提问一个关于文学的问题,自己回答。
杜峤自问自答
问:写作与阅读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答:于我个人而言,写作和阅读可以让我从庸陋现实中拔脚,跃入纳尼亚橱柜,置身于不断生成的迷宫与没有尽头的悬梯。我其实特别迷“多元宇宙”这类概念,未知奇境与陌生他者仿佛会使我在某些瞬间察知到另一重自我的微茫呼唤。有时我沉湎阅读胜于写作,我是个惫懒的人,当一个纯粹的冒险者比兼任奇境的构建者要更放松、更肆意、更能容许天马行空的冒犯。
江映烛自问自答
问:当下能想到的问题:你在不断尝试新的文学体裁,对你而言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答:在于拓宽边界,我在同时尝试多种文学体裁的创作,最核心体裁是小说,但不能局限于小说一个领域。文学对我来说更多是内化的存在,让我尽可能多的看见自己。从小说,到话剧剧本,再到历史专题,诗歌骈赋,散文,再到乐队歌词。每一种体裁,都有特定的法度,即创作规则和内在逻辑,甚至小说里,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都有不同的写法和构架。如写历史专题时需要的阅读大量史料,碑刻,铭文。把握文字能演绎的尺度,强调严谨客观,这跟写小说时能发挥的天马行空不同,而写诗歌又像是提纲挈领的浪漫主义散段,独特的分行、骨架的勾连。每当我破开一层壳窥见新的一种文学形式里面的内容时,文学池塘就拓宽了。
殷继兴自问自答
问:喜欢什么样的文学作品?
答:我是个写作者,但更多是个读者,从读者角度而言,我喜欢流畅,有趣,深刻的作品。流畅和有趣让我有阅读的快感,深刻让人我有阅读的体悟。
初中那会,学校推荐了一堆外国名著,我没一本读得下去,一度怀疑自己没有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有次在书店里,用一个下午读完了《活着》,抬起头时,看到了月亮,像做了一场梦,我才发现,原来文学作品不必高深晦涩,也可以像和老家乡亲聊天般亲切,每句话都浸着泥土的气味,但又直击生活的内核。后来又读了《许三观卖血记》,《兄弟》,感到余华在写一个深刻的主题时,无论叙事手法如何变化,都始终坚持着对故事流畅的追求。
另一个让我有这样阅读感受的作家是金庸。记得毕淑敏说,安徒生的童话是常读常新,对我来说,金庸的作品也是如此。小时候读金庸,看英雄故事,看快意恩仇,看郭靖死守襄阳,乔峰以一敌百,胡斐千里追凶,长大后再看金庸,看到武林群豪扑向金佛时的癫狂,看到任我行重登神教宝座时的转念,看到李文秀骑着白马回中原时的怅然。小时候最不喜欢的人物就是韦小宝,觉得他油嘴滑舌,见风使舵,和“武侠”二字毫不沾边,《鹿鼎记》看完一卷,就被我扔进箱底。现在重拾旧书,看到韦小宝在群雄逐鹿的世道里艰难求生,感到他格外可爱。
陈清泓自问自答
问:除了在刊物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你想写出怎样的小说?
答:我想写出有阅读趣味的,风格清晰的,有力量的,被共鸣的小说。
占巴自问自答
我不知道该给自己提什么问题。这是实话。我的文学创作就我个人对自己是持怀疑态度的。我常常在写了两三万字后,觉得自己写了一堆文字垃圾,与心目中的要求甚远。我毫不犹豫地会删除不满意的篇章,有的时候一两万字说不要就不要了。怀疑、迷茫,风格的不确定性仍像雾一样萦绕在我头顶,虽然我很努力,可我依旧怀疑自己的文字,怀疑我的感觉,怀疑任何我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怀疑所有我看过的书。我反复阅读那些经典,有些世界闻名的小说,我完全可以一字不漏地背出开头,周而复始、日夜不停的学习,明白越多,怀疑越多。我另一个老师阿贝尔,他也是《天涯》的老作者,他对我说,有怀疑是好事,特别对于年轻人来讲,年轻人极易盲目自信,怀疑可能会增加我文字的含金量。我认为他说得对,今后我还是始终会把怀疑坚持下去,直到文学有所建树吧。虽然不知道那天何日会到来,我还是在自己敲下每个字的同时,深深地拷问自己,以求达到文如其人的境界。
最后,谢谢《天涯》,给我了这么一个机会,祝福《天涯》杂志越来越好,也祝所有文学新人多出好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作品,扎西德勒!
白鲤自问自答
问:写作究竟是为什么写呢?
答:我也没找到答案。
杨乾自问自答
问:最喜欢的作家是谁?为什么?
答:卡夫卡。卡夫卡的作品是个容器,装得下所有。
高临阳自问自答
问:如果文学给你带来不了任何钱(即使现在也很微薄,但一毛也没有),你还会写吗?
答:会。
阳子政自问自答
问:在如今坚持文学写作到底意味着什么?
答:为了找到自我。
郭廓自问自答
问:严肃文学可以有悬疑色彩吗?
答:我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习惯于设置一两个悬念,一方面把小说中的一些情节、人物串起来,另一方面也能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例如,《去往克里斯堡的乘客》一文中,汽车终点究竟在哪?这群看似亲和、实则凶恶的乘客到底是谁?和主人公“我”的内心世界有什么联系?此外,我还会利用一个不太典型的“风暴眼”向读者揭示答案。再以《去往克里斯堡的乘客》为例,交警队长老黑双眼“像是铜铃,从中射出两道黄光”,实际上是“黑猫警长”这一动画形象在“我”内心中的投射,而那群乘客则是诸如“一只耳”的反面角色。这样做可能会遭致非议,说我在写“悬疑小说”。但我想说,即便是严肃文学,也是可以保持一定悬疑感的,伟大如《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著作,也是以一桩弑父案为线索贯穿全文。在我看来,在不影响文章服务主旨的前提下,适度的悬疑感可以增加小说“可读性”,而“可读性”本身也属于文学价值的一部分。
杨沁自问自答
问:写作给你最大的馈赠是什么?
答:创造的强烈愉悦。有一次写完一篇小说,拿给一位文友看,他说,读完我感觉你像一个斗牛士,筋疲力尽,同时把所有力量都释放出去,驯服了那头猛兽。我很感动。当然还有其他馈赠,比如发表、被认可,但这些不能强求,过程始终是最重要的,并且我需要经常提醒自己克服文学带来的虚荣。
重李自问自答
问:最近有什么喜欢的电影或书籍吗?
答:最近看了许多电影,书籍相对比较少。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依然爱丽丝》、《乘船而去》、《我们一起摇太阳》、《我爱你》。这几部我很喜欢,与我今年的写作题材和思考内容比较贴合。这几部电影大概都讲述了如何厘清混乱的记忆,如何面对遗忘、面对死亡,如何在漫长的生活中度过平凡的岁月。看完后心里比较压抑,但地底深处随即会涌动上来几股暗流,细品后,温暖又治愈。书籍《地平线》《夜半撞车》是比较喜欢的,迷恋书中书写关于记忆的不确定性从而弥漫的雾气朦胧之感。重读了《边城》,应该有十遍了,还是很喜欢。
2024年《天涯》新人作者简介
杜峤
2000年生于江苏南京,有中短篇小说见于《当代》《钟山》《天涯》《长城》《西湖》《作品》《西部》《草原》《作家天地》《安徽文学》等刊。有作品被《中篇小说选刊》选载。有作品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短篇小说》《2022青春文学》等年选。西北大学创意写作硕士在读。
本名闫高鹏,又有笔名天乙。甘肃人,作家,编剧,青年历史学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专栏作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无杭》《脊轩》、长篇历史著作《敦煌英雄:镇守绝域二百年》等。
江映烛
殷继兴
科技工作者,现居成都。在《天涯》发表的短篇小说《神经禅》为作者小说首作。
陈清泓
1995年生,现居济南,小说见于《天涯》《莽原》《都市》。
藏族,1991年生人。作品见于《天涯》《青海湖》《四川文学》《西藏文学》等刊。现居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供职于松潘县文联。
占巴
白鲤
原名张超,1992年出生于宁夏,现为独立导演、编剧。鲁迅文学院44届高研班学员。出版小说《杀火车》《亚鲁王》等,中短篇小说先后在《天涯》《山花》《西湖》《湖南文学》等刊发表。指导《妄想游戏》、《夏夜波光粼粼》等电影短片,作品先后入选十数个电影节。
杨乾
1987年出生,作家,编剧,导演,宁夏海原人。有中短篇小说作品见于《天涯》、《莽原》、《中国作家》;有作品转载于《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曾获2022“莽原文学奖”;第十一届北京科幻“光年奖”;长篇小说《羊路》获“《鲤》·伏笔计划”首奖;电影剧本《赴汤蹈火》(与人合著)获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优秀创投项目。
1991年生于山西太原,电影导演,编剧,作家。长片首作《再团圆》获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老虎奖评委会特别奖及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编剧作品《野马分鬃》入选戛纳国际电影节。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把空气冲破一下》。
高临阳
阳子政
1988年生,青年导演、编剧、作家,现居北京。主要编剧作品有《飞驰的一切必将汇合》,导演作品有《山神》《大家都在照顾彼此的猫》等。
郭廓
青年小说作者,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居北京,主要从事中短篇小说创作。
作家、翻译,现居北京。译有《迦利时代:南亚次大陆游记》《印度经济简史》。
杨沁
重李
本名李航,2003年生,重庆人。青年写作者,曾发表小说、散文若干。
部分2024年《天涯》新人作者作品
双11《天涯》直播预告
2024年11月11日(星期一)
15:30开始
主播
林森(《天涯》主编)
直播亮点
《天涯》主编林森
和大家聊一聊《天涯》新人作者
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给《天涯》投稿
让你也有机会成为我们的作者
直播间还有精彩礼物送不停
双11来围观直播
征订2025年《天涯》
就有可能
优惠+3重文创+直播间礼物
一起带走
SALE
双11征订2025年《天涯》
8折优惠,3重好礼
点击上图,马上征订,即享优惠
2025年《天涯》双11优惠征订正式启动,即日起至2024年11月11日,预订2025年全年6期《天涯》,享8折优惠,仅需120元。期期包邮,还将赠送3重文创礼品!
征订
攻略
01
2025年《天涯》
全年6期8折优惠
原价150元,现在预订仅120元
几杯咖啡的价格
一整年的“《天涯》共此时”
02
快递包邮
全年6期,期期包邮
从《天涯》编辑部第一时间寄出
工作时间可随时咨询订单进度
如有漏件、丢件的意外情况
编辑部随时安排补寄
03
赠送《天涯》独家系列文创
笔记本、帆布包、明信片
预订2025年《天涯》
3重文创礼品
将和《天涯》2025年第1期杂志
一并寄到你的手中
《天涯》系列文创
等你
来拿
第1重好礼:《天涯》笔记本
第2重好礼:《天涯》帆布包
款式随机
第3重好礼:《天涯》明信片
一套四张
点击下图,直达优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