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11月20日至22日,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召开。
7日,来自中央新闻网站、地方媒体等编辑记者走进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地调研采访,感受天津这座城市在推动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产教融合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蓬勃生机。
媒体记者们来到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高端装备与先进制造工艺实训室,一台台制造机器正在高速运转,学生们在机械电子工程系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真实的应用场景模拟操作各道工序。另一侧,来自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的专家正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进行加工工艺研究。“近年来,我们与国内一些高端制造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把企业的一些课题引入学校,我们共同研发、解决技术难题。”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副主任张龙介绍,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同时为企业定向输送技能人才。
在复合材料工艺技术中心,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发的轻质高强复合材料创新工艺产品陈列;在学校与网易公司共同建设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学院中,各项文化创意产品让人耳目一新。
“机械工程学院采用‘政产学研协同教学做创融通’的建设模式,发挥学院平台优势,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共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闫利文说。
随后,大家来到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蓝白色的教学楼体、船舵造型的校园广场、模拟仿真的船体结构......走进校园仿佛置身于海洋的怀抱。
滑桨板接近被救者,翻板将被救者拉上桨板……在水上教学训练中心,航海技术系的大二学生们正在进行翻板救援训练学习。“作为海事工作者,海上救援和紧急逃生是必备的技能,我们通过开展水上教学课,培养学生各项海上技能。”天津海运职业学院院长于忠武介绍。
近日,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调试组争夺赛中,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代表队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了排位赛的资格。走进船舶主机轴系安装实训室,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参赛选手们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为即将到来的排位赛做准备。“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是船舶制造维护的关键环节,通过比赛能切实检验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质效。”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副院长王明春说。
9月份,乌兹别克斯坦鲁班工坊在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正式揭牌,这也是我市在海外建设的第24个鲁班工坊。该鲁班工坊采取“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开设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2个专业。“乌兹别克斯坦鲁班工坊的建设充分展现了天津职业教育的‘教随产出’,也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优势特点。”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国际交流处处长耿春梅告诉记者。
“学院将以‘2024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为契机,继续‘深化校企合作、践行产教融合’新路径。为强国建设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努力写好职业教育‘奋进之笔’。”于忠武表示。
调研采访的最后一站,编辑记者们来到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走进智能管理运营中心,通过智能集群联动平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校园各项综合数据信息。无论是学生的出入情况、楼宇的能源耗用、校园的车辆通行,都能通过大屏幕一目了。
作为信息化职业院校,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搭乘数字化“快车”,以“数、智”赋能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断丰富校园数字教育应用和服务场景,全面构建“数联治校、智云赋教、融合应用”的数字化教育支撑体系。
在“数字工匠工坊”,学生不仅可以接触顶尖技术设备,还能参与真实企业项目,锻炼技术能力;在智能机器人实训室,全国模范教师耿韶光正在辅导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在津电技能训练中心,大数据应用开发小组选手正在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排位赛事做准备。数字工厂中,一位同学正穿着动捕衣,为模型动画人物进行动作捕捉。
“学院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开展创新型产教融合模式探索实践,并围绕人才培养、技能认证、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增强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的适应性和融合度,把企业的新技术引入课堂,实现教学和就业紧密融合,搭建校企人才供需平台。”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丹阳说。
产教学研深度融合、技能人才定向培养,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津云新闻记者 马立杰 摄影 刘乃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