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的迷途与回归 河北党史
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的起伏人生 山西党史网
他是中共一大的代表,却在我党危难之际叛逃,建国后,又厚着脸皮想要回来。
收到他的道歉信后,就连周总理都面露难色。
最终,我党原谅这个叛徒了吗,他的结局又将会是怎样的?
1949年10月的一天,日理万机的周总理收到了一封让他十分为难的信。这封信全文只有几十个字,周总理却看了又看,迟迟拿不定主意,落款上的三字名字,更是扰乱了一向冷静的总理的心。
思来想去,总理决定把信拿给毛主席,请主席帮忙出出主意,可在看到信后,主席也久久地沉默了。
过了很久,主席才说出了四个字:“回来可以。”
他到底是谁,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何会对他如此看重呢?
在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名单中,我们可以找到他的名字:包惠僧。
1920年,年轻的包惠僧来到武汉当记者,一次采访时,他认识了陈独秀。
两次采访后,他和陈独秀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陈独秀对于这个进步青年很是赞赏,包惠僧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年夏天,包惠僧收到一封陈独秀的信,信中写道,北平的师生们正在筹备共产党的组织,陈独秀希望他联系一些人,在武汉也创建共产党的组织。
包惠僧看到后喜出望外,马上投身于前期的工作中。
到了1921年,包惠僧听说陈独秀去到了广州,便前去汇报工作。在广州,包惠僧跟随陈独秀一起参加了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
这时,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迫在眉睫,可由于还有更多工作要忙,陈独秀很难亲自前往参加代表大会,思来想去,他决定派包惠僧代替自己参加。
就这样,包惠僧成为了13名代表之一。
在会上,包惠僧和年轻的毛主席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包惠僧待人热情、工作积极,敢于直言,但说话做事经常不考虑后果,因此党内人士送他一个绰号,“包大炮”。
作为我党的最早期党员,如果能够一直坚守革命道路,包惠僧将会是前途无量,可在我党最困难的时候,他却没能坚守住初心,选择了背叛。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我党的处境变得岌岌可危。包惠僧第一次亲眼见到这么多鲜血和尸体,他被吓坏了,还得了一场重病。
这时,中共中央决定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挽救面临灭顶之灾的党,起义地点选在南昌,周总理指示包惠僧到南昌待命,包惠僧没有犹豫,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南昌。
身为中共一大13名代表之一,包惠僧却选择了背叛我党,这到底是为什么?建国后,他再次后悔,给周总理写了封信,总理又会作何回应呢?
在南昌,他没能等到起义胜利的消息,为了活命,他只好四处辗转。
可国民党在全国各地制造的血案,让他万分恐惧,终于,他抵挡不住内心的恐惧,选择了背弃自己的信仰,投奔了国民党。
蒋介石知道后非常高兴,为了分化共产党,蒋介石破例任命他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包惠僧欣然上任后,一些报纸还做了报道,大肆宣传“共产党元老包惠僧弃暗投明”。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任命包惠僧为军委会秘书兼中央军校政治教官,军衔为中将,没有实权,只相当于幕僚的角色,但他曾经是共产党的要人,现在虽然叛变,依然不为国民党内部人士所认同,处处受到提防和监视。
包惠僧在这种环境里非常苦恼,不久后,他转任文官,继续在国民党混饭吃。
解放战争爆发后,包惠僧觉察到自己很有可能陷入危险境地,他不敢继续留在国民党,偷偷逃到澳门去了。
新中国成立后,他包惠僧愈发苦闷,思来想去,他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回到大陆。
周总理收到信后也很犹豫,在和毛主席商量后,大家认为包惠僧虽然背叛了党,但并没有做出损害我党利益的事,因此,中央最终决定,允许包惠僧回来。
回国后,包惠僧做出了深刻的检讨,得到了中央的原谅。
1950年初,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包惠僧进入到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毕业后,他来到国务院内务部研究室担任研究员,开始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79年7月2日,他走完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享年85岁。
对于中央做出原谅他的决定,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主页有更多精彩故事,欢迎点击头像查看,让你一次刷到爽!我们下期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