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素华

人物简介

张素华,女,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网络治理研究院数据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民建武大校委会副主委、武汉市武昌区人大代表。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法学会破产法研究会副会长,《法学评论》编辑。曾挂职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研修学者。长期致力于民商法学、数字法学研究,涉及领域包括民商法学、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与数据权益保护、平台治理等。在《中国法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出版著作4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正创新,始终做法学研究的“拓新者”

自1994年高考进入武汉大学法学院学习,张素华已经在这所被称为“中国最美大学”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和工作了30年。张素华来自农村,家中经济困难,她在研究生期间的生活费主要依靠在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现在的法律援助中心)做值班咨询与代理案件赚取,并为病重的父亲凑医药费。但正是这样的生活际遇,铸就了张老师坚韧和勤奋的优良品格。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时,她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法学院的资料室(现法学图书馆),并且最后一个离开。由于那个年代电脑还不普及,她主要依靠手写来进行文献综述和论文写作,再请打印店的工作人员打印出来后投稿。尽管条件艰苦,但凭借长期的坚持不懈,张老师硕士期间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并由此获得了当年研究生最高学术奖——周鲠生学术奖。博士毕业后,她放弃了高薪的工作,选择继续留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于2012年(年仅36岁)获评教授职称,成为当年最年轻的教授。

如今,张素华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并在民商法基础理论研究、数据法学前沿理论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推动构建自主的民法学和数字法学知识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围绕《民法典》的编纂和实施贡献智识

在《民法典》编纂期间,她围绕“民法总则的得失”“债法总则的存废”“担保制度的统一”“人格权编的独立”等《民法典》编纂体例中存在的重大疑难问题展开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出版《民法总则建议稿》著作1部。所提出的立法建议,如“人格权的独立成编”等被立法机关采纳。围绕“小产权房”“校园霸凌”“农村土地经营权”“情势变更原则”“好意同乘”“预约制度”等《民法典》各编中涉及的民生热点问题、理论争议问题等展开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有关民法典编纂的咨询意见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采纳,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推动了《民法典》中若干创新性制度和规则的制定与完善。

在《民法典》颁布实施后,她围绕《民法典》中的重要制度规则展开解释论研究,其中关于“民法典的溯及力”“意定监护制度”“违约方合同解除制度”“保理合同制度”“人格权禁令制度”“农村土地经营权制度”等的研究均具有开创性意义。围绕上述研究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法典的溯及力研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民法典体系化适用研究》。作为主持人在《河北法学》开设“民法典专题研究”专栏。参编《物权法100问》《物权法》等教材。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研修学者全程参与和推动了《民法典》系列司法解释、指导案例和典型案例库的建设。作为湖北省“七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宣讲《民法典》50余场。

——围绕数字法学的开拓与创新展开研究

张素华是我国较早就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问题展开研究的学者,对数据法学的各领域问题均有深入研究。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她于2005年提出个人信息商业化的问题,并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撰写了系列学术论文。在数据安全制度方面,她受武汉市政务与大数据局委托起草《武汉市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并就数据安全问题出版了《数据治理的法律逻辑》等著作。在数据产权制度方面,她紧扣数据要素制度的政策和实践,从学理角度系统阐释了数据产权问题,结合实践调研率先提出了“公共数据国家所有权”“数据产权双阶二元结构”“统一数据登记制度”等一系列创造性观点和理论。发表的系列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同时,她还围绕数据确权、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等问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中央网信办、司法部、湖北省社科基金等多项重大、重点项目。

经过长期的调研和思考,张素华在《中国法学》2024年第3期上发表了《数据资产入表的法律配置》一文,开创性地就理论和实践中密切关注的数据资产入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完善建议。同时,她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数据立法,承担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起草论证工作。受中央网信办委托,承担了《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法规》的立法必要性论证工作。受国家数据局委托,参与了《关于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和论证工作。受湖北省数据局委托,承担了《湖北省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工作,提出的40多条修改意见被全部采纳。受武汉市司法局委托,就《武汉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出修改建议并被采纳。

诲人不倦,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也许因为自己也是母亲的缘故,张素华始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般对待自己的学生。从教20年来,她秉持“教学相长”“相互成就”“与学生做朋友”的育人理念,通过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潜质、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将知识的力量转化为人格的力量,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和影响学生精神和人格的塑造。

在张素华看来,无论是对待自己的孩子,还是与学生相处,都应当平等交流、相互合作。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王年是张素华培养的第七位博士研究生,并受“清华大学水木学者项目”的支持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据他回忆,在读博期间他经常与张老师就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交流和辩论,有一次甚至从上午十一点辩论到下午一点半,以至于耽误了张老师的午饭和休息时间。

张素华还特别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关注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有力地塑造了学生关注和研究中国问题、现实问题的意识和精神,培养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她所指导的研究生在毕业论文、课题研究上均选取与中国现实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方向和问题,在《民法典》的编纂与适用、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制度等问题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由于张素华一片热忱、不计回报地指导学生,她在2022年被学生们评选为“武汉大学最受欢迎的十佳教师”。由她指导的《APP隐私协议对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挑战与应对——基于1036份调查问卷和150款APP的实证分析》项目斩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该奖项是武汉大学首个挑战杯社科类项目特等奖,并被《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她本人也因此被评为湖北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截至目前,张素华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20人、博士研究生8人,直接或间接指导本科生逾百人,既有在学术道路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术新人,也有在法律实务中取得杰出业绩的法官、律师,甚至还有国家级运动员等体育健儿。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学术创新奖及各类奖学金。毕业后,他们任职分布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其中多人担任院长、庭长与律所合伙人。

除了教师身份外,张素华还是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评论》的编辑。受自己学术成长经历的影响,张老师在选用稿件时特别关注年轻学者。在她看来,编辑对年轻学者的支持和帮助,能够为我国的法学研究发掘、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法学研究实力和水平。尽管过多地发表年轻学者,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会导致期刊评价降低,她本人也因此受到批评,但她仍然坚定地表示:“在有限的空间内,我依然会一如既往地秉持为年轻人创造机会的信念,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在培育学术新人上的作用,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曾经享受过的‘福利’,我要将之传递。”

作者:本刊记者 梁 钧 陈添添

责编:卡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