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马金峡
怀念父亲
年轻时,军旅生活使得自己常年在外奔波,从未亲临过丧事。然而,却万万没有想到第一次参加的丧事,竟是我最挚爱的父亲的追悼会。
父亲是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中惨遭不幸的,他也是我的父辈中第一个撒手人寰的亲人。当时,他没来得及说一句话,身边没有一个人,便带着永远难以弥补的遗憾凄然离世。
在医院,我目睹了父亲的惨状泪如泉涌,脑海中出现了一片空白。从抢救室到太平间,似乎那么遥远,仿佛是在度量父亲勤苦、善良、无私的一生。父亲是捧着一颗心来的,却不曾带着半根草离去。
当我尝试着把一些关于父亲的雪泥鸿爪的印象和思绪连缀起来时,便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我并不仅仅是在缅怀自己的父亲,而是在追寻父辈整整一代人的脚印……
自从父亲去世后,才从妈妈絮絮叨叨的诉说中管窥了父亲的履痕。幼年时家境贫寒,爷爷遭受地主百般欺压积劳成疾、卧床不起,奶奶悲困交加哭瞎了双眼。年仅七岁的父亲,不得不拿起牧羊鞭为地主放羊糊口。好不容易熬到解放,被照顾进入了工厂的大门。从此,父亲心里只装着工作、工作。母亲生下二哥时,正值施工紧张阶段,父亲只在家呆了一天,便撇下孤独一人仍在“坐月子”的母亲一头扎进了工棚。就连我出生时,他也仅仅在家待了两天,便义无返顾地上了工地。随后,妈妈也因此落下了难以去除的病根。
每每当母亲责怪父亲时,他只是用平淡略带内疚的语气说:“任务紧,没办法,我只能顾一头啊。”父亲总是这样,为了工作可以抛舍妻子儿女,甚至自己的一切。
我的童年,是在国家处于最贫困时期的特殊历史年代中度过的。那时候,我的父亲总是紧锁眉头、默默无语,终日忙忙碌碌,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奔波。无论多苦多累,父亲总是不知疲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早早起床,为我们姊妹几个熬粥、烙饼,然后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赶到十几公里外的工厂上班。那时,家里孩子多,粮食不够吃。
每到周末,父亲便骑着自行车、带着干粮,早出晚归到周边河沟、水渠打鱼捞虾添补生活。还经常凌晨起床,不辞辛苦到老火车站排起长队购买当时银川唯一不要粮票的饼子,以改善粮票不足和孩子们不够吃的困难窘境。当我们长大一个个赴外求学时,为了给我们凑足学费,父亲尝试着做豆腐、卖豆腐,租地种粮卖粮。当时的我虽然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却朦朦胧胧地看到了父亲在困难面前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对我后来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令我铭记至今的是那年厂里失火时,父亲正罹患严重肺病。身为共产党员的他,带头奋不顾身扑向大火。最后火扑灭了,而他却在病床上躺了整整半年。父亲谆谆告诫我们:做人不能忘记过去。他一贯要求子女们勤俭持家、节衣缩食。小时候,记不清有多少次我因悄悄倒掉一口剩饭、偷偷扔掉一小块未吃完的芽麦馒头而遭受训斥和皮肉之苦,以至于不谙世事的我在背后无数次咒骂“坏爸爸、臭爸爸”。
父亲一生平平淡淡,并没有多大的事业作为,经历了许多生活的酸甜苦辣。他只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实人。为公,他兢兢业业,爱岗敬业;为父,他养儿育女,恩重如山;为家,他一生辛劳,匆匆离世。
岁月逝去,荡涤了记忆中的许多风风雨雨。但有一件小事,永远留在记忆的磁带上,使我终生难忘。那一年,一个讨饭的老妪被我和小伙伴们恶作剧般地推出院门。父亲在怒斥我的同时,将她扶进家门、端上了饭菜,又送给她家里仅有的5元钱。在那个年代,这5元钱可是我一年的学杂费呀!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婆婆磕了头、做了揖,抹着眼泪一步一回首念叨着“好人啊!好人!”然后姗姗离去。
从此,在我的骨子里又镌刻了一份敬重、一份怀念,成为我人生沙漠旅途中的一泓清泉。
在无数个静谧空灵的深夜,我思绪如潮,无法入眠,欲倾泻心中永远的思念,心中却总有一种难以抑制的伤感在心中扩张、弥漫、升华,可谓欲哭无泪、欲诉无言。我常常木然地走出斗室仰天长叹:苍天啊,怎么这么不公平?父亲为人善良,宅心仁厚,扶弱济穷。人道是好人一生平安,而他却惨遭不幸。父亲含辛茹苦,忙碌一生早应尽享天伦之乐,却还没有把好烟、好酒、好日子带进自己的生活。就这么惨、这么早、这么匆忙地离开我们。回想起来,怎能不使我悲痛万分。
虽然父亲离开我们己有三十多年,但在这些年里父亲的身影许多次都闪进我孤寂落寞的暗夜。那双被寒风吹得皲裂粗糙的手、单薄的身躯,始终缠绕在我的心头,并被拧成一条沉甸甸的情绪牵着我、连着父亲。我总是在想,彼此是那么意外而又深深抱憾的分离,心头涌起的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酸楚和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亲呀,父亲,永远像触目的问号或感叹号引起震动和思考,让我们久久地挂念和缅怀!
本刊独家原创 抄袭剽窃必究
作者马金峡 甘肃兰州人,1980年9月考入军校,先后就读于西安陆军学院、西安政治学院、长沙政治军军官进修学院、清华大学。从戎三十多载,历任组织干事、教员、政治指导员、副营长、政治教导员、省军区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宣传保卫处副处长和区(县)党委常委、人武部政委等职,上校军衔,2011年5月退休。宁夏作家协会会员、银川作家协会会员,宁夏教育工委摄影协会会员,银川摄影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一些文学作品、摄影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并多次在区内外获奖。
原文编辑:曹益民 赵苏平 巩天宝
本文编辑:徐建明
热门跟贴